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水稻害蟲災變防控,還是要先摸清災變特點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6-26 10:11:00
    

    由于水稻主要病蟲種類多、發生期長、暴發流行的頻率高,因此造成的為害損失很大,特別是近年來,水稻主要害蟲的發生特點也在變化,對其綠色防控技術要求也需要不斷更新完善。

水稻害蟲災變防控,還是要先摸清災變特點

    為此,我們在推廣成果技術的過程中,深入開展了水稻主要害蟲發生規律與綠色防控無害化治理技術研究,明確了水稻重大病蟲暴發流行特點,強化了病蟲監測預警,提出了病蟲害的防治適期、防治方法,集成了水稻主要病蟲綠色防控無害化治理關鍵技術,進一步完善了原有水稻害蟲無害化治理成果技術,使水稻主要病蟲無害化治理技術更完備、更實用、更有實效。通過大面積的推廣應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主要病蟲的發生為害,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1、水稻主要害蟲災變特點

    稻飛虱發生特點 灰飛虱發生特點:一是發生蟲量大,二是帶毒率高,三是水稻感病品種面積大,四是耐低溫、繁殖率高。褐飛虱發生特點主要是遷入早、峰次多、補充遷入量較大、后期蟲量高危害重。白背飛虱暴發成災的新特點:一是遷入期與褐飛虱相近,主害代明顯提前,由過去三代改變為現在二代為主,嚴重年份遷入成蟲就造成危害;二是遷入期早,遷入峰多,遷入量大;三是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同時集中危害水稻。因此,褐飛虱和白背飛虱混合發生,加重了稻飛虱對水稻的危害損失。

    縱卷葉螟災變特點 遷入早,蛾卵峰次多,危害峰次提前,暴發頻率明顯上升,四代重發機率增加,抗藥性增強。主害代三代的峰日卵量近年來超過百叢500粒,四代縱卷葉螟2003年以來有4年達偏重以上發生,其中有3年大發生。氣候變暖等因素導致遷入期提前、遷入量增加,在本地繁殖基數和代數增加;近年直播稻大面積擴種都使縱卷葉螟后期食料條件改善,增加了后期重發頻率;害蟲抗藥性上升致藥劑防效下降等。

    2、水稻主要害蟲防治指標和防治策略

    稻飛虱防治策略 褐飛虱堅持“治二壓三控四”的策略,即當二代褐飛虱百穴蟲量達到110~120頭時,就必須采取“治二控三壓四”或“治前壓后”的策略。白背飛虱防治策略是:當二代白背飛虱早發、遷入量較大的年份,即對二代白背飛虱百穴早量達到180~190頭時,必須采取“治二代壓三代”的防治策略;當低于防治指標時,發揮天敵的控蟲效果,采取“治三代壓四代”的防治策略。

    2010~2014年江蘇南通市大面積推廣應用,結果表明二代用藥既可有效控制當代白背飛虱、褐飛虱的發生危害,同時也壓低了三代的發生基數,大大減輕了三代稻飛虱的防治壓力,進一步證明了褐飛虱、白背飛虱二代防治指標和“治二壓三”的防治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同類稻區得到推廣應用。

    縱卷葉螟防治策略 縱卷葉螟歷年以三代為主害代,但近年來二代、四代的發生程度加重,且總體上暴發頻率明顯增高,由此提出的防治對策為:主攻三代,兼顧二、四代。二代如果達到防治指標以上,則用藥進行狠治,以保苗壓基數;四代視稻田類型而定,在蟲卵量高時,早熟稻田(如移栽稻)放寬指標,遲熟稻田(如直播稻)則選用長效藥劑早治,以減少殘留、保穗保產。

水稻害蟲災變防控,還是要先摸清災變特點

    3、水稻主要害蟲可持續防控技術

    稻田無害化治理適用殺蟲劑選擇與應用 水稻中后期是多種害蟲頻發、暴發、為害的主要時期,也是稻田集中用藥控制害蟲、減輕損失的關鍵時期。近年來,由于水稻病蟲害發生種類多、盛發期長、發生量大,因而殺蟲劑的使用更為頻繁,用量更多。稻田濫用殺蟲劑后,雖然對控制水稻害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農藥嚴重污染了稻谷及生態環境,還加速了害蟲的抗藥性發展。

    因此,要確保水稻害蟲得到有效控制,延緩害蟲的抗藥性,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水稻害蟲可持續無害化治理技術。在多年試驗及對殺蟲劑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我們篩選了一批適合本地稻田使用的中低毒殺蟲劑;同時,在害蟲可持續治理中,選用殺蟲劑進行合理混用和混配以充分發掘殺蟲劑潛力,提高防治成效,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實施效果 2012~2014年水稻害蟲發生與用藥方法如下:移栽前用吡蚜酮或異丙威防治灰飛虱;移栽后灰飛虱蟲量很低,故于活棵后只用阿維·二嗪磷防治大螟、二化螟;7月中旬用吡蚜酮(也可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飛虱,下旬用甲維·毒死蜱兼治縱卷葉螟和3種飛虱;8月上旬用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甲維·茚蟲威防治縱卷葉螟,中旬末再用甲氧蟲酰肼、氟蟲雙酰胺·阿維菌素(稻騰)加噻嗪酮等兼治二化螟、縱卷葉螟、白背飛虱及灰飛虱,下旬用烯啶蟲胺主治褐飛虱,兼治白背飛虱和灰飛虱;9月份因有褐飛虱秋季遷入峰因而于9月中旬用甲維·茚蟲威+吡蚜酮防治飛虱和縱卷葉螟。

    整個大田期用藥6次左右,以低毒農藥為主,有機磷只使用1~2次,基本上做到各種殺蟲劑交替使用,并且充分發揮吡蚜酮、烯啶蟲胺、噻嗪酮藥效持久的特點,雖然于9月中旬后不再用藥,但仍很好地控制住了褐飛虱的為害。據抽樣調查,示范區大田治蟲用藥5~6次,比常規用藥田平均減少2~3次,畝防治成本減少20~30元;水稻畝產量(根據實產折算)663公斤,與常規用藥區產量599公斤增產9.62%。

    全面實行精準用藥,實施了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據統計,全區15個水稻種植鎮,每個鎮都建立了科學合理、安全用藥示范區20~30個,示范面積2.373萬公頃,共實施10.33萬公頃,其中以水稻示范區為主。主要措施有:一是因地制宜,推廣非化防技術。大力推廣應用非化防技術,如在農業防治上推廣選用抗病(蟲)優質水稻品種,合理輪作,平衡配方施肥等栽培技術。二是積極試驗示范、推廣高效低毒新藥劑和生物藥劑。

    據統計,通州區推廣生物農藥應用面積達4.22萬公頃,高效低毒農藥應用面積達78.33萬公頃。三是開展水稻主要害蟲抗藥性監測與治理技術研究,先后開展了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對吡蟲啉、噻嗪酮、氯噻啉、毒死蜱等藥劑,二化螟、大螟、縱卷葉螟對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蟲酰肼、茚蟲威、甲維鹽、三唑磷、丙溴磷、阿維菌素等藥劑的田間抗性試驗,實施水稻害蟲抗藥性監測和治理,在水稻重大病蟲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初步實現了“一控害、二減少、三提高”的效果。

    一控害——控制了水稻主要病蟲發生危害。在近幾年水稻害蟲特大發生年份,仍取得了水稻畝產650公斤高產,有效地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

    二減少——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和防治成本。據15個水稻種植鎮實施區用藥情況調查:以殺蟲劑使用情況為例,減量用藥區用藥5~6次,標準用藥區6次,自行用藥區8~9次,每畝可減少用藥3~4次,降低農藥用量250~300g;減量用藥區藥本費42.5元,標準用藥區50.0元,自行用藥區66.5元,節約藥本為24元;減量用藥區用工費90元(每次15元/畝),標準用藥區為97.5元,自行用藥區為142.5元。減量用藥區的成本最低,用工最少,在害蟲防治上用藥成本合計132.5元/畝,比農戶自行用藥區成本降低36.6%,僅農藥費用即比自行用藥區降低36.1%。

    三提高——提高水稻產量、經濟效益和稻米質量及生態環境的安全。據2012年實施區調查,減量用藥區畝產680.5kg,略低于標準用藥區700.4kg,比自行用藥區的產量620.8kg增產59.7kg/畝,增產率達9.62%。南通市通州區2012~2014年三年此技術共實施6.5萬公頃,累計增產稻谷6298.4萬公斤,創造社會經濟效益1.14億元。

相關閱讀
農藥行業食品安全問題任重道遠
煙草野火病防治,哪些產品效果好
植物源新農藥-螺枯威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