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人參病蟲害防治措施總結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7-11 16:27:00 |
人參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以及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黑斑病、疫病、炭疽病、根腐病、銹腐病、紅銹病、細菌性病害、病毒病、日灼病等;主要蟲害有金針蟲、蠐螬、地老虎、螻蛄、草地螟、土蝗、柳沫蟬、食心蟲等。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 一、有機人參病害及防治 (一)人參立枯病 人參立枯病是人參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生普遍,危害嚴重,可造成苗期成片倒伏死亡,嚴重影響人參保苗率和參苗質量。 1.為害癥狀 多發生在土壤干濕交界處。染病部位初期呈梭形、黃褐色斑點,逐漸凹陷,橫向擴展繞頸一周時,頸部呈褐色環狀溢縮,導致莖葉逐漸萎蔫,參苗站立枯死。參苗受害嚴重時,葉片萎蔫下垂,頸部變軟、彎曲、成片倒伏。濕度大時病部出現淡褐色蛛網狀菌絲。種子受害則導致腐爛;未出土幼苗受害則死在土中,造成缺苗斷壟。 2.病原菌 病原菌為真菌半知菌亞門、絲核菌屬。病原菌菌絲分隔明顯,初期無色,老熟時黃褐色,多呈直角分枝,分枝基部多略縊縮且具分隔。老熟菌絲常形成串狀的桶形細胞,逐漸聚集交織形成菌核。菌核似菜籽或米粒大小,深褐色。有性繁殖階段自然條件下很少形成。 3.發病規律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菌核狀態在土壤中越冬,參籽也可攜帶菌核。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翌年春土壤溫度適宜時,病菌萌發可直接穿透植株表皮侵染植株,以后發病植株產生病菌,可向四周蔓延,擴大危害。 立枯病病菌對濕度要求不嚴,適宜生長溫度20℃-30℃。春季溫度連續偏低、濕度大時易侵染。在參苗過密、郁閉窩風條件下,植株發育不良,幼苗抗病能力減弱,病菌易侵染幼苗。立枯病通常較猝倒病要求溫度稍高,發生稍晚。吉林省一般6月上、中旬開始發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高峰期,7月中旬基本停止危害。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秋播田要在早春及時松土覆膜,提高地溫;(2)及時挖好排水溝,嚴防雨水滲灌參床;(3)及時松土、除草、減少土壤板結;(4)嚴防參棚漏雨,注意排水和通風透光,降低土壤濕度;(5)清除發病區域病株,土壤消毒,控制蔓延。 藥劑防治:(1)種子消毒,溫湯浸種后,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進行拌種,1kg種子使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土壤消毒,播種前,使用銳真(枯草芽孢桿菌)或復合芽孢桿菌進行土壤處理;(3)畦面消毒,參苗早春出土前,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2g/㎡噴灑床面,借雨水使藥液均勻滲入2-5cm苗床土層;(4)病區處理,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釋500倍液澆灌病區,使藥液滲透進病區層,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二)人參猝倒病 人參猝倒病是人參苗期病害,發生普遍,分布較廣,嚴重時可使人參成片倒伏死亡。猝倒病主要侵害2年生以下幼苗莖基部。 1.發病癥狀 發病部位一般為近地表處幼苗莖基部。染病初期呈水漬狀、青褐色,幼莖很快縱向縊縮成線狀,幼苗尚未萎蔫時及倒伏,故稱“猝倒”。條件適宜時,倒苗處表面及附近床土表面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嚴重時倒伏參苗表現“圖斑狀”死苗區。 2.病原菌 病原菌為真菌鞭毛菌亞門、腐霉菌屬。病原菌菌絲無色,無隔膜,菌絲頂端或中間形成孢子囊,孢子囊無色,不規則形或者呈姜瓣型,其內形成無色的腎形游動孢子。有性繁殖階段形成光滑的球形卵孢子。 3.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的形態在土壤中越冬。病菌腐生性強,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以上,富含有機質土壤中存活較多病菌可以直接穿透植株表皮侵入寄主,在表皮的薄壁細胞組織中繁殖、擴展、蔓延,以后染病部產生新的菌體,進行重復感染。 病原菌主要通過風、雨、流水傳播。最適侵染溫度為16℃-20℃。在氣溫較低,空氣濕度或者土壤濕度過大,參苗過密、郁閉窩風等條件下,植株發育不良,幼苗抗病力減弱,病菌易乘機侵害幼苗病害嚴重。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地做苗床,苗床要平整,床土要疏松;(2)施用高效有機肥,充分腐熟的有機質,抑制病原菌繁殖;(3)播種不宜過密,適時間苗,防止參棚潲雨和漏雨。 藥劑防治:(1)土壤消毒,播種前隨生物肥一起撒施銳真(枯草芽孢桿菌)或復合芽孢桿菌進行土壤處理;(2)種子處理,1kg種子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進行拌種;(3)畦面消毒,參苗早春出土前,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噴灑床面,用量為2g/㎡,借雨水使藥液均勻滲入2-5cm床土層;(4)病區處理,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500倍液澆灌病區,使藥液滲透進病區層,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三)人參根腐病 人參根腐病是人參較嚴重的一種病害。一般侵害3年生以上的參根,嚴重影響人參產量和質量。 1.發病癥狀 病菌主要侵害幼苗根部和莖基部(地表以下頸部),腐爛參根呈黑褐色濕腐狀,后期槽朽狀,僅存中空的根皮。被害參苗地上部初期無明顯癥狀,中后期褪綠變黃,萎蔫死亡。 2.病原菌 人參根腐病主要由腐皮鐮刀菌侵染所致。腐皮鐮刀菌為半知菌亞門、鐮刀菌屬真菌。根腐病病菌菌絲纖細、無色、有隔。大型分生孢子無色、鐮刀型、稍彎曲,具3-5個分隔;小型分生孢子無色、單孢、橢圓至卵圓形;病菌的菌絲和大型分生孢子上可產生淡褐色、圓形、厚壁的厚垣孢子。 3.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的形態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通過流水和帶菌堆肥傳播蔓延。鐮孢菌主要從傷口侵入人參根部,病部產生新的病菌再次進行侵染,擴大侵害。根腐病病菌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為29℃-32℃。根腐病主要發生在7-8月份高溫多雨的季節,參床低洼、濕度過大、雨季排水不良等發病重。常造成參根腐爛,參苗成片死亡。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注意防旱、排澇,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及時挖好排水溝,嚴防雨水漫灌參床;(2)及時松土除草,減少土壤板結,以利于降低土壤濕度和提高地溫;(3)嚴防參棚潲雨、漏雨,高溫季節注意排水通風,降低土壤溫濕度;(4)發現病株及時挖除,用塑料袋包裹帶出參地,進行深埋或焚毀,并用有效藥劑進行隔離預防,控制蔓延。 藥劑防治:(1)土壤消毒,播種、移栽前用波爾多液或松脂酸銅噴灑床面,借助雨水使藥滲透進土壤深層,降低病原菌數量;(2)種子、種栽處理,1kg種子用50g哈茨木霉菌根部型進行拌種;或者稀釋50倍蘸種栽后移植,春季種植或者移栽,在出苗或者移栽后1個月內,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灌根或者拌土均勻撒施,用量為4g/㎡。以后每隔三個月,施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一次,每次2g/㎡。注意初春或者晚秋帶有藥液的種栽移植易發生凍害,所以藥瀝干后移植,在瀝干過程中避免陽光直曬。(3)病區處理,發現病株及時移除并用塑料袋包裹帶出參地進行深埋或者焚毀;并用藥液進行處理。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釋適當倍數進行灌根,2-4g/㎡,間隔三個月用一次,拌土撒施或者灌根。(4)移栽或者播種的第二年進行預防用藥,初春池面消毒,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釋適當倍數噴灑池面,4 g/㎡;以后每隔三個月使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進行灌根或者拌土撒施一次,2g/㎡;第三年、第四年….從早春池面消毒開始重復用藥。(5)土壤調理,可通過接入有益菌或者生物有機肥等能和病原菌產生拮抗作用的物質,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每年早春施肥,加入銳真(枯草芽孢桿菌),并加入益微菌劑,或EM菌劑。 (四)人參銹腐病 人參銹腐病是侵害人參根部的首要病害,可侵害各齡參根。 1.發病癥狀 參根病部初期呈黃褐色小點,逐漸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銹褐色病斑。病斑邊緣隆起、中部微陷,病健交界明顯。輕病參根,表皮完好,僅表皮下幾層細胞受害,不深入根肉組織;受害嚴重者,表皮破壞呈銹斑狀,且深入根肉組織,發生褐色病變,病斑處積聚大量銹粉狀物,呈干腐狀或主根橫向爛掉。地上部植株矮小、葉片不展,呈紅褐色,最終枯萎死亡。越冬芽孢出現黃褐色病斑,病重時在地下腐爛,不能出苗。 2.病原菌 人參銹腐病由銹腐柱胞菌等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均為真菌半知菌亞門、柱孢屬。銹腐病病菌菌絲繁茂,有隔,初期呈白色,多直而具分枝;分生孢子多位圓柱形、無色、單孢或具1-3個隔膜。菌絲和分生孢子內可產生近球形、褐色的厚垣孢子。 3.防治方法 同人參根腐病。 (五)人參灰霉病 人參灰霉病是近幾年發生嚴重趨重的病害,發病率可達40%以上,是人參主要病害之一。灰霉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莖稈和果實,發病嚴重時亦可侵害根部。 1.發病癥狀 病菌多從受凍害壞死和掐斷的花梗處侵染發病,殃及葉柄,致使葉柄腐爛、脫落。莖基部受害多發生于近地表處,莖上病斑呈橢圓形、灰褐色,明顯可見灰色霉狀物。葉片受害多從葉尖和葉緣開始侵染,初期為水浸狀、褐色斑點,病斑擴展迅速,呈青褐色至灰褐色較大病斑,多生出灰色霉狀物。果實受害呈褐色,多生有褐色霉狀物。根部受害呈淺褐色軟腐,多生有灰色霉狀物。 2.病原菌 人參灰霉病病原菌為真菌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呈淡色,有隔。分生孢子梗較長,多直立,褐色、有隔,頂端具分枝;分枝頂端膨大成頭狀,其上密生小柄,產生大量分生孢子,葡萄穗狀,故而得名“葡萄孢”。分生孢子球形至卵球形、淡色、單孢,后期可形成黑色、不規則的菌核。 3.發病規律 灰霉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的形態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翌年病菌孢子或菌絲萌發,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可直接侵染幼莖,但多經傷口侵染。掐花感病及風雨淋濺、農事操作是病害傳播的主要途徑。在人參生育期內,可進行多次再侵染,蔓延迅速。持續低溫、多雨是病害發生流行的適宜條件。參苗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土壤板結、氮肥過多等均有利于本病的發生和流行。一般5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中旬-8月中旬均為發病盛期。 4.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早春管理:①注意排水,嚴防雪水和雨水漫灌參床;②徹底清除畦面與作業道里面的干枯莖、葉,減少病菌侵染源;③及時松土,苫膜;④預防凍害。(2)夏季管理:①勤觀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用塑料袋包裹后帶出參地,集中銷毀,消滅傳染源;②及時遮光,光照過強極易灼傷葉片,益于灰霉病菌侵入,并且留籽田不利于保花保果;③防止漏雨、潲雨。入伏前必須及時遮蔭、修補參棚。入伏到立秋間必須適時扶苗、揻苗。 藥劑防治:哈茨木霉菌葉部型或銳真(枯草芽孢桿菌)300倍進行葉面噴霧,兩者可交替使用。 二、有機人參蟲害及防治 (一)金針蟲 金針蟲又叫姜蟲、黃蚰蜒等,屬于鞘翅目、叩甲科。 1.為害特征及習性 主要是幼蟲為害人參地下部分根莖,一般從參根到地表10cm,絕大多數在5-8cm處為害。金針蟲喜低溫而不耐高溫。春季在地下10cm處地溫達到9℃時開始活動,夏季當土溫達到22℃以上時,幼蟲潛入土中越夏。一般6月上旬至7月中旬是為害人參的高峰期。土壤濕度大、黏重時適合幼蟲活動。 1-2年生參苗被害時,幼莖僅剩纖維和表皮部分,被食成絲狀,造成幼苗倒伏或將地上部的莖葉拉至地表。3年生人參被害時,多數金針蟲蛀入人參根中取食。人參受害后,停止生長,品質變劣,產量下降;重者細菌從傷口浸染,致使參根全部腐爛。 2.形態特征 溝金針蟲體色成黃褐色(初孵化時白色),體型較寬,扁平,胸腹背面有1條縱溝;細胸金針蟲體色成淡黃褐色(初孵時白色半透明),體形細長,呈圓筒狀。 3.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1)秋翻、春翻地耙耱殺卵;(2)消滅田間雜草;(3)誘殺防治,一是黑光燈誘殺成蟲,二是糖醋液誘殺成蟲,三是毒餌誘殺幼蟲,四是堆草誘殺幼蟲,或人工捕捉。 藥劑防治:在栽參或春季摟池子時,將殺蟲劑噴撒在池面上,或春季結合松土及追肥進行溝施。播種期使用15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500-1000g/畝,播種后使用15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1000-2000g/畝。使用前,將白僵菌與細土或沙混勻,或與草木灰、谷殼、麥麩等混勻,進行溝施、穴施或撒施于作物根部四周。 (二)螻蛄 螻蛄又叫地拉蛄、土狗、水狗,屬直翅目、螻蛄科。以華北螻蛄為害較重。 1.為害特征及習性 成蟲和若蟲在土中咬食剛播下的種子,特別是剛發芽的種子,也咬食人參的嫩莖、主根和根頸。 2.形態特征 成蟲:提倡36-55mm,前胸寬7-11mm,呈黃褐色,近圓桶形。前翅覆蓋腹部不到1/3,前足腿節下緣彎曲,后足脛節背面內側棘刺1-2個或消失。 卵:呈橢圓形,長1.6-1.8mm、寬1.1-1.3mm。剛產出的卵呈乳白色有光,后變為黃褐色、暗灰色。 若蟲:剛孵出的若蟲呈乳白色,體長2.6-4mm;脫皮1次后呈淺黃褐色,體長3.6-4mm;5-6齡后體色與成蟲相似;末齡若蟲體長36-40mm。 3.防治方法 參照金針蟲防治。 |
相關閱讀 |
甘藍細菌性葉斑病的防治 |
怎樣防治枇杷病蟲害 |
夏種芝麻怎樣保全苗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