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有機番茄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7-11 17:37:00
    

    近年來有機番茄市場需求量增大,其種植面積隨之快速擴大。但是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以及農業耕作制度的改變,有機番茄的病蟲害問題日益凸顯,造成有機番茄的品質和產量降低,直接影響了有機番茄的可食性和經濟效益。本文為大家介紹了有機番茄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夠有效提高有機番茄的產量。

有機番茄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一、有機番茄病害及防治

    (一)立枯病

    1.為害癥狀

    剛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發病。病苗莖基變褐,后病部縊縮變細,莖葉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當病斑繞莖一周時,幼苗逐漸枯死,但不呈猝倒狀;病部初生橢圓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輪紋及淡褐色蛛絲狀霉,但有時并不明顯,菌絲能結成大小不等的褐色菌核,是本病與猝倒病(病部產生白色絮狀物)區別的重要特征。

    2.發病規律

    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繁殖。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越冬,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通過水流、農具、帶菌堆肥等傳播。病菌喜高溫、高濕環境,發病最適宜的條件為溫度20℃左右。

    3.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要及時拔出病株并銷毀,然后可選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1000倍液苗床噴淋,間隔7天再進行一次。

    (二)猝倒病

    1.為害癥狀

    瓜果腐霉引發的番茄猝倒病主要發生在育苗盤中或土耕或反季節栽培幼苗的莖基部;病部初呈水漬狀,后縊縮,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時種子剛發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爛在土內,造成缺苗,嚴重的成片死亡,濕度大時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土面上長出白色絮狀霉層,即腐霉菌菌絲體;

    2.發病規律

    病菌腐生性很強,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春季條件適宜時,病苗上可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帶菌糞肥、農具、種子傳播。幼苗多在床溫較低時發病,土溫15~16℃時病菌繁殖速度很快。苗床土壤高濕極易誘發此病,澆水后積水窩或棚頂滴水處,往往最先形成發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長勢弱、纖細、徒長、抗病力下降,也易發病。幼苗子葉中養分快耗盡而新根尚未扎實之前,幼苗營養供應緊張,抗病力最弱,如果此時遇寒流或連續低溫陰雨(雪)天氣,苗床保溫不好,幼苗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增強,消耗加大,病菌乘機而入,此時就會突發此病;

    3.防治方法

    (1)基質處理:哈茨木霉菌根部型拌基質,用量為400g/m;(2)用哈茨木霉菌根部型按每平米2g到4g兌水澆灌,或用3000倍液每株苗用水100ml到200ml灌根。噴灑藥劑后均勻撒干細土降低苗床濕度,提高土壤溫度。

有機番茄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三)灰霉病

    1.為害癥狀

    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實,也可以侵害葉片和莖等部位。果實受害一般先從殘留的花瓣、花托等處開始,出現濕潤狀,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漸發展成濕腐,從萼片部向四周發展,可使1/3以上的果實腐爛,病部長出一層鼠灰色茸毛狀的霉層,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幼果發病較多,但即將轉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見整穗果實都發病受害(圖1)。葉片染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不定形的濕潤狀、灰褐色病斑,可造成葉片濕腐凋萎。莖部染病發生長橢圓形或不定形的長條狀、灰褐色病斑,潮濕時亦長出灰色霉層,嚴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莖、葉枯死。

    2.發病規律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菌絲及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地表或土壤中越冬越夏,在冬暖大棚栽培的番茄植株上可周年為害。成熟后脫落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澆水、棚室滴水、農事操作及病組織自然散落進行傳播,在低溫高濕條件下萌發牙管,由寄主開敗的花器、傷口、壞死組織侵入,也可由表皮直接侵染引起發病。不斷重復感染,擴大危害。病菌對濕度要求很高,保護地溫度高濕的環境條件特別與病菌感染,一般在春節前后氣溫低,放不出風,濕度又高,非常有利于灰霉病菌的侵入和再侵染、流行,即使到3月份白天可以放風,但晚上相對濕度仍在80%以上。早春低溫陰雨、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易出現發病高峰,特別是澆水后遇低溫更易加重病害流行。花期是侵染高峰期,番茄灰霉病菌多從開敗的花瓣中侵入,引起發病,繼而再侵入果蒂,引引起果實腐爛。尤其是在第1、2穗果膨大期澆水后,病果劇增,是爛果高峰期。防治不及時也是造成病害損失的原因之一。

    3.防治方法

    第一步:及時摘除棚內霉層較重的病果、病枝;第二步: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葉面噴霧,5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層清除后,每7-10天一次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是銳真(枯草芽孢桿菌)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

    (四)葉霉病

    1.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先從中下部葉片發生,初在葉片正面出現清晰的褪綠色淺黃色斑,隨后在葉背面病斑上長出初為乳黃色,后衛黃褐至紫褐色的絨狀霉層,嚴重時葉片上多個病斑連片至葉片枯死。

    2.發病規律

    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真菌,為害葉片,灰綠色毛。低溫、高濕是該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氣溫20-25℃,相對濕度90%以上,病菌繁殖新手,病情發生嚴重。濕度大是其發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種植過密、多年重茬、防風不及時、大水漫灌等都有利于該病發生。

    3.治療方法

    第一步:及時摘除棚內霉層較重的病果、病枝;第二步: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葉面噴霧,5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層清除后,每7-10天一次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是銳真(枯草芽孢桿菌)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

有機番茄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五)早疫病

    1.為害癥狀

    通常從靠近地面的葉片開始發病,染病初期形成褐色小店,以后發展成近圓形有同心輪紋的褐色壞死斑,邊緣黃綠色。發病重時病菌也可侵染葉柄或莖稈、果實。

    2.發病規律

    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鏈格孢真菌。病菌發育適宜溫度26-28℃,侵染快、潛育期短。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附著在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高溫、高濕、田間結露利于發病。發病多從植株下部老葉開始,漸向上發展。晝夜溫差大、連續陰天、通風排水不良、植株生長衰敗等,是該病發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3.防治方法

    第一步:及時摘除棚內霉層較重的病果、病枝;第二步: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或是12%松脂酸銅800倍液+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葉面噴霧,5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層清除后,每7-10天一次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是銳真(枯草芽孢桿菌)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

    (六)晚疫病

    1.為害癥狀

    幼苗和成株均可染病。幼苗染病,葉片上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迅速向葉柄和莖部擴展,使之變細,呈褐色壞死,幼苗萎蔫死亡。成株發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莖稈,嚴重時也危害青果。通常先從下部葉片發病,多從葉尖或葉緣侵染,發病初期為灰綠色小店,后變成不規則形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后變褐色壞死,逐漸擴展至半個葉片或全葉,濕度大時,葉片背面病健交界處產生稀疏白色霉層。

    2.發病規律

    病原菌為鞭毛菌亞門真菌,發病的適宜溫度為18-22℃。低溫、高濕是該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大棚種植過密、溫差大、陰雨天多、光照弱、大水漫灌、放風不利等,均有利此病的發生和流行。晚疫病是番茄的重大病害,流行性很強,發展迅速,難以控制。

    3.防治方法

    第一步:及時摘除棚內霉層較重的病果、病枝;第二步: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或12%松脂酸銅800倍液+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葉面噴霧,5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第三步:待霉層清除后,每7-10天一次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或銳真(枯草芽孢桿菌)300倍+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

    (七)青枯病

    1.為害癥狀

    青枯病受害株苗期危害癥狀不明顯,植株開花以后,病株開始表現出危害癥狀。葉片色澤變淡,呈萎蔫狀。葉片萎蔫先從上部葉片開始,隨后是下部葉片,最后是中部葉片。發病初始葉片中午萎蔫,傍晚、早上恢復正常,反復多次,萎蔫加劇,最后枯死,但植株仍為青色。病莖中、下部皮層粗糙,常長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病莖維管束變黑褐色,但病株根部正常。橫切病莖后在清水中浸泡或用手擠壓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病菌菌膿)。

    2.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主要隨病殘體在田間或馬鈴薯塊上越冬,無寄主時,病菌可在土中營腐生生活長達14個月,成為該病主要初侵染源。該菌主要通過雨水、灌溉水及農具傳播,病薯塊及帶菌肥料也可帶菌。病菌從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植株體內的維管束組織中擴展,造成導管堵塞及細胞中毒。病菌喜高溫、高濕、偏酸性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30~37℃,最適PH值為6.6。土壤含水量超過25%時,植株生長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轉晴發病重。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6~10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結果中后期。常年連作、排水不暢、通風不良、土壤偏酸、鈣磷缺乏、管理粗放、田間濕度大的田塊發病較重。年度間梅雨多雨、夏秋高溫多雨的年份發病重。

    3.防治方法

    第一步,清除全田發病較重的病株;第二步,用銳真根部型(枯草芽孢桿菌)稀釋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根200-300ml,或用12%松脂酸銅400倍液灌根,每株灌根200-300ml;第三步,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葉面噴施。

    (八)病毒病

    1.為害癥狀

    花葉型:葉片顯黃綠相間或深淺相間的斑駁、或略有皺;蕨葉型:植株矮化、上部葉片成線狀、中下部葉片微卷,花冠增大成巨花;條斑型:葉片發生褐色斑或云斑、或莖蔓上發生褐色斑塊,變色部分僅處在表皮組織,不深入內部;卷葉型:葉脈間黃化,葉片邊緣向上方彎卷,小葉扭曲、畸形,植株萎縮或叢生;黃頂型:頂部葉片褪綠或黃化,葉片變小,葉面皺縮,邊緣卷起,植株矮化,不定枝叢生;壞死型:部分葉片或整株葉片黃化,發生黃褐色壞死斑,病斑呈不規則狀,多從邊緣壞死、干枯,病株果實呈淡灰綠色,有半透明狀淺白色斑點透出。

    2.發病規律

    煙草花葉病毒可在多種植物上越冬,也可附著在番茄種子上、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田間越冬寄主殘體、烤曬后的煙葉、煙絲均可成為該病的初侵染源。主要通過汁液接觸傳染,只要寄主有傷口,即可侵入。黃瓜花葉病毒主要由蚜蟲傳染,此外用汁液摩擦接種也可傳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雜草上越冬,春季蚜蟲遷飛傳毒,引致發病。番茄病毒病的發生與環境條件關系密切,一般高溫干旱天氣利于病害發生。此外,施用過量的氮肥,植株組織生長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結、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發病重。番茄病毒的毒源種類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的變化,春夏兩季煙草花葉病毒比例較大,而秋季黃瓜花葉病毒為主。一般低溫時,病毒病不表現癥狀或癥狀很輕,隨氣溫升高,一般在20℃左右即表現花葉和蕨葉癥狀。

    3.防治方法

    及時防治蚜蟲、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蟲,以便切斷昆蟲傳播的途徑,達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易發病時期及早預防,用12%松脂酸銅800倍液或1.5%香菇多糖水劑200倍液或3%氨基寡糖素800倍液噴霧,5天使用一次,連續施用3-5次。

有機番茄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二、有機番茄蟲害及防治

    (一)蚜蟲

    1.為害癥狀

    成蟲、若蟲群集在草莓葉片背面和心葉、葉柄,吸食草莓汁液,分泌蜜露,生長點和心葉受害后,葉片卷縮、扭曲變形,影響植株正常生長。

    2.發生規律

    蚜蟲在溫室草莓危害主要集中在2-5月和9-12月份,3、4月份為盛期,多在嫩葉、葉柄、葉背活動吸食汁液,分泌蜜露污染葉片,同時蚜蟲傳播病毒,使種苗退化。

    3.防治方法

    a.物理防治:棚內設置綠真1號(黃板),誘黏蚜蟲;b.生物防治:釋放蚜蟲的天敵昆蟲瓢蟲來捕食蚜蟲;c.藥劑防治:棚內有蚜蟲發生時,可使用苦參堿或印楝素噴霧進行防治。

    (二)白粉虱

    1.為害癥狀

    主要以若蟲和成蟲吸食寄主植物的汁液,被害葉片褪色、變黃、枯萎、甚至死亡。除直接危害外,還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葉面和果實,引起煤污病,同事還可以傳染病毒病。

    2.發生規律

    以各種蟲態在保護地內越冬或繼續危害,成蟲對黃色有強烈的趨性。不善飛,一般群集在葉背面。成蟲具有趨嫩性,因此在植株上部成蟲量大。平均每頭雌蟲產卵150粒,幼蟲孵化后,先爬行活動數小時,當找到適宜取食場所后,便將口針插入組織內,取食汁液進行危害。

    3.防治方法

    a.物理防治:棚內設置綠真1號(黃板),誘黏白粉虱;b.生物防治:釋放天敵害蟲麗蚜小蜂,麗蚜小蜂可將卵產于白粉虱的卵內,也可以取食白粉虱若蟲,可有效控制白粉虱蟲口數量;c.藥劑防治:將40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稀釋1500倍,均勻噴灑即可,在害蟲發生初期開始用藥效果最佳,或用苦參堿噴霧進行防治。

相關閱讀
沙糖桔著色期怎樣進行科學管理
月季枯枝病癥狀、病原、發病規律和防治方法
桃黑星病如何有效防治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