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機葡萄病蟲害防治方法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7-12 11:31:00 |
葡萄屬于葡萄科葡萄屬,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隨著其種植面積的快速擴張,葡萄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下面將為大家詳細介紹葡萄病蟲害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等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有機葡萄病害及防治 (一)霜霉病 1、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片初期出現黃綠色微透明大小不一的病斑,隨著病害的發展,病斑變為黃褐色或褐色而干枯。在病斑發展的過程中,葉背面形成一層灰白色霜霉狀物。嫩梢受害時表面有稀疏的白霜,病斑縱向擴展較快,最終為褐色斑塊,嚴重影響枝條成熟。 2、發病規律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單軸霉屬,侵染所致。該菌為專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中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翌年春季萌發產生芽孢囊,芽孢囊產生游動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寄主葉片上,通過氣孔侵入,然后從氣孔伸出孢囊梗,產生孢子囊,借風雨進行再侵染。如果當年雨量多,空氣濕度大,霜霉病易發生。此外葡萄生長勢弱,園內潮濕,通風透光差的果園發病重。低溫、高濕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選用抗病品種,通過雜交和嫁接盡可能選用美洲種系列品種;(2)細致修剪,剪凈卷須、病枝、病果穗,并將其清除于設施外或深埋,以減少病原;(3)選用無滴消霧膜做設施的外覆蓋材料在設施內全面積覆蓋地膜,降低其空氣濕度和防止霧氣發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游動孢子的萌發侵染;(4)調節室內的溫濕度。 藥劑防治:(1)可噴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進行預防;(2)春天葡萄出窯時和秋天入窯前各噴一次95%礦物油乳油150倍液;(3)根據氣候條件及時噴灑12%松脂酸銅600-800倍液或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進行治療,每隔5天左右噴一次,連續噴施2-3次。(4)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與防治效果、增加產量,可施用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二)白粉病 1、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新梢和果實。葉片受害時,表面有灰白色斑點,上覆白粉狀物,葉緣卷縮脆而硬。新梢被害時同樣覆一層白粉,到后期出現魚鱗狀褐色斑點。果粒發病時,表面覆一層白粉,擦掉白粉后,可見網狀花紋,且果實停止生長硬化,易發生縱裂。 2、發病規律 病原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在被害組織或芽鱗片內越冬,翌年春季借風傳播,落到寄主表面萌發侵入。菌絲在寄主表面蔓延,以吸器伸入寄主細胞內吸取營養。氣溫29-35℃病害擴展快,干旱或雨后干旱或干濕交替適其流行。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及時綁蔓、摘心、打叉,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2)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蔓,徹底清掃果園,減少菌源。 藥劑防治:(1)發芽前噴95%礦物油乳油150倍液或45%晶體石硫合劑40~50倍液殺死越冬病菌;(2)出現癥狀時,開始噴銳真(枯草芽孢桿菌)300倍液葉面噴霧,每5天一次,連續噴施2-3次,直至病害不再發生;(3)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與防治效果、增加產量,可施用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三)灰霉病 1、為害癥狀 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實,有時也可危害新梢、葉片和果梗。花穗和剛落花的小果穗易受侵染,發病初期,被害部呈淡褐色,整個果穗軟腐,空氣潮濕時病穗上長出一層鼠灰色霉狀物,空氣干燥時,腐爛的病穗逐漸失水干縮、干枯脫落。新梢、葉片被害,產生淡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病斑上能長出鼠灰色霉層。 2、發病規律 病原稱灰葡萄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被害部越冬,次年春大環境條件適宜時長出新的分生孢子,侵染花穗引起初次侵染。溫度20~24℃,該病易發生。在葡萄開花期如氣溫較低,雨水較多,或空氣潮濕,很容易誘發灰霉病的流行,常常造成大量花穗腐爛、脫落,葡萄坐果后很少發病。在果實成熟期,如天氣潮濕亦造成爛果。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加強栽培管理,搞好開溝排水、清理田園、新梢引紹及摘心抹芽等工作,改善葡萄園的通風條件;(2)注意合理施肥,促進器官組織的老健;(3)及時防治卷葉蛾等害蟲,可以減輕發病;(4)發病初期,及時剪除發病花穗,防止擴散蔓延;(5)采收應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并避免果實的機械損傷,采下的果實應放置涼爽通風處,可減輕貯運期的發病。 藥劑防治:(1)開花前及初花期可噴灑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以預防或減輕花、果的發病;(2)出現癥狀時,葉面噴施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每5天一次,連續噴施2-3次,直至病害不再發生;(3)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與防治效果、增加產量,可施用魚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四)炭疽病 1、為害癥狀 主要為害果實,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發病,初期在果面上發生水漬狀的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呈圓型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天后,產生小黑點,排列成同心輪紋狀。果梗、穗軸受害時產生橢圓凹陷病斑,葉面上密生圓形褐色小斑點,葉色變黃而脫落。 2、發病規律 病原為膠孢炭疽菌,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結果母枝、一年生枝蔓的表層組織、病果等處越冬。于第二年幼果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風雨傳播到幼嫩的果穗,通過皮孔和傷口侵入,形成初侵染,具有潛伏特點,到著色期發病,可以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大流行。孢子產生最適溫度為28~30℃,夏季多雨,果園排水不良,架式過低,蔓葉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等環境條件,都有利于發病。另外,薄皮、晚熟品種發病較重。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結合修剪清除留在植株上的副梢、穗梗、僵果、卷須等,并把落于地面的果穗、殘蔓、枯葉等徹底清除,集中燒毀,以減少果園內病菌來源;(2)雨后要搞好排水工作,防止園內積水;(3)設置遮雨棚。 藥劑防治:(1)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出現分生孢子時,每隔10天左右,噴1次半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2)出現癥狀即噴施哈茨木霉菌葉部型300倍液或3%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每5天一次,連續使用,直至病害不在發生。 (五)白腐病 1、為害癥狀 果梗和穗軸上發病處先產生淡褐色水浸狀近圓形病斑,病部腐爛變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變褐軟爛,病果易脫落,病果干縮時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發病,初期顯水浸狀淡褐色病斑,形狀不定,病斑多縱向擴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后期病部表皮縱裂與木質部分離,表皮脫落,當病斑擴及枝蔓表皮一圈時,其上部枝蔓枯死。葉片發病多發生在葉緣部,初生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逐漸擴大略成圓形,有褐色輪紋。 2、發病規律 此病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病組織上越冬并能以菌絲在病組織內越冬。在春季條件適宜時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由傷口、蜜腺、氣孔等部位侵入,經3~5天潛育期即可發病,并行多次重復侵染。 該病菌在28~30℃,大氣濕度在95%以上時適宜發生。高溫、高濕多雨的季節病情嚴重,雨后出現發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采收期都可發病,果實著色期發病增加,暴風雨后發病出現高峰。雜草叢生、枝葉密閉或濕度大時易發病。偏旺和徒長植株易發病。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及時剪除病枝、病果;(2)提高結果部位,及時摘心,剪除過密枝葉和副梢;(3)果實成熟期、特殊天氣后適當噴藥防治;(4)設置避雨設施。 藥劑防治:(1)發芽前噴施95%礦物油乳油150倍液;(2)在發病初期結合防治其他病害噴灑哈茨木霉菌葉部型或12%松脂酸銅800倍液,每隔5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五) 根癌病 1、為害癥狀 主要危害根頸處和主根、側根及2年生以上近地部主蔓。初期病部形成愈傷組織狀的癌瘤,稍帶綠色或乳白色,質地柔軟。隨著瘤體的長大,逐漸變為深褐色,質地變硬,表面粗糙。瘤的大小不一,有的數十個小瘤簇生成大瘤,老熟病瘤表皮龜裂,在陰雨潮濕條件下易腐爛脫落,并有腥臭味。受害植株因皮層及輸導組織被破壞,生長不良,葉片小而黃,果穗小而少,果粒不整齊,成熟也不一致。病株抽芽少、長勢弱,嚴重時整株干枯死亡。 2、發病規律 該病病原屬土壤桿菌屬細菌,病菌在腫瘤組織皮層內或混入土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通過雨水和灌溉水傳播。此外,地下害蟲,如蠐螬、螻蛄和線蟲也能傳播細菌。細菌通過蟲傷、機械傷、剪口、嫁接口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損傷侵入。苗木帶菌是該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溫度適宜、雨水多、濕度大,癌瘤的發生量也大。土質黏重、排水不良以及堿性大的土壤發病重。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種;(2)耕作和田間操作盡可能避免傷根或損傷莖蔓基部;(3)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土壤線蟲,減少蟲傷;(3)及時挖除無法治療的重病株。徹底收拾殘根并集中燒毀。 藥劑防治:(1)對可能帶病苗木和插穗用12%松脂酸銅200倍液浸5分鐘,,苗木經消毒再定植;(2)在田間發現病株時,可先將根周圍的土扒開,切除癌瘤,然后涂高濃度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保護傷口。 二、有機葡萄蟲害及防治 (一)葉蟬 1、為害癥狀 成蟲、若蟲在葉背面為害,受害葉片正面發生灰白色斑點,蟲口密度大時可使整葉葉面變灰白色。影響光合作用和枝條發育,降低果實品質。 2、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3~4代,以成蟲越冬,越冬成蟲于4月下旬產卵,5月中下旬盛發。成、若蟲多在葉背面為害,早晨、傍晚溫度較低時,多潛伏于葉背面不活動,中午陽光強烈時隱伏于葉背面避光處取食,成蟲趨光性強。 溫度高通風不良、枝葉密郁的葡萄園及庭院棚架葡萄發生嚴重,而大田、籬架葡萄發生較輕。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清潔果園,及時清除雜草;(2)加強生長期田間管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物理防治:(1)捉住防治葉蟬的關鍵時期,發芽后越冬成蟲,開花前后第一代若蟲防治關鍵時期,利用葉蟬對黃色的趨性,設置綠真1號(黃板)誘殺;(2)0.3%印楝素乳油500葉面噴施,連續使用2-3次。 (二)葡萄透翅蛾 1、為害癥狀 以幼蟲蛀入葡萄蔓中為害,一般多從葉柄基部蛀入。被害處逐漸膨大,蛀孔有褐色蟲糞。幼蟲多蛀食蔓的髓心部,使水分和營養向上輸送困難或中斷,導致葉片變黃,引起落花落果。嚴重者可造成被害部位以上停止生長或干枯死亡。受害處常膨大如瘤。 2、發生規律 葡萄透翅蛾屬鱗翅目透翅蛾科,每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葡萄蔓內越冬。5月上旬化蛹,6月上旬及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成蟲將卵產在葉腋、芽縫、葉片及幼嫩梢上。7-8月為害最重,9-10月幼蟲老熟越冬。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選擇抗蟲品種,加強田間肥水管理,以增強抗病能力;(2)結合冬剪,剪除帶有殘蟲的枯枝,集中清理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幼蟲蟲源,減少蟲源基數。 物理防治:當年6月份開始懸掛透翅蛾性誘劑,以消滅成蟲,降低為害,并且可以此作為施藥適期預報的依據(當誘蛾量出現高峰后,蛾量銳減時,即為當代成蟲羽化的盛末期,是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 (三)葡萄東方盔蚧 1、生活史與習性 一年發生2代,以2齡若蟲越冬。 4月上旬蟲體開始膨大,4月末雌蟲體背膨大并硬化,5月中旬開始產卵在體下介殼內,5月中旬產卵盛期,卵期1個月左右。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若蟲孵化盛期,若蟲爬到葉片背面固著為害,少數寄生于葉柄。葉片上若蟲于6月中旬先后蛻皮并遷回枝條,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產卵,第二代若蟲8月孵化,中旬為盛期,10月間再迂回到樹體越冬。 2、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1)合理修剪,防止枝葉過密;(2)秋季修剪時,清除枯枝落葉和剝除老樹皮,刷出越冬卵塊,集中銷毀;(3)利用天敵,黑緣紅瓢蟲是其主要天敵,噴藥防治注意保護天敵。 藥劑防治:(1)冬季和早春,噴施石硫合劑或95%礦物油乳油200倍,消滅越冬若蟲;(2)生長季使用95%礦物油乳油150-2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生長期抓住兩個防治關鍵:一個是4月上中旬,蟲體開始膨大時;第二個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卵孵化盛期。 (四)葡萄癭螨 1、為害癥狀 葡萄癭螨主要在葉背面為害,初期葉背產生許多不規則白色斑塊,逐漸擴大呈現一層很厚的毛氈狀白色絨毛,后變茶褐至深褐色。受害部位葉背凹陷,正面凸起,形成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病斑”。嚴重時葉片凹凸不平。枝蔓受害腫脹成瘤、表皮脹裂。 2、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多代,有時代重疊現象。以成螨越冬,春季葡萄發芽后,癭螨由芽內爬出,遷移至嫩葉的背面刺吸汁液。每年春、秋為害嚴重,夏季高溫多雨時對其發育不利。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冬季清園,剝除枝蔓上的老粗皮燒毀,以消滅在粗皮內越冬的雌成蟲。 藥劑防治:(1)早春葡萄芽萌動時,噴石硫合劑或95%礦物油乳油300倍,以殺死潛伏在芽內的癭螨。這次噴經是防治癭螨的關鍵,在歷年發生嚴重的園片,可在發芽后噴95%礦物油乳油300倍,進行淋洗式噴霧,效果很好;(2)葡萄生長季節,發現有癭螨為害時,用95%礦物油200-3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噴霧。 (五)葡萄薊馬 1、為害癥狀 葡萄薊馬又稱煙薊馬。屬于癭翅目,薊馬科。主要是若蟲和成蟲為害葡萄幼果、嫩葉和新梢。被害葉片成水漬狀失綠黃色小斑點,一般葉尖、葉緣受害最重。嚴重時新梢的延長受到抑制,葉片變小,卷曲成杯狀或畸形,甚至干枯,有時還出現穿孔。被害的幼果當時不變色,第二天被害部位失水干縮,形成小黑斑,后隨果實增大而擴大,嚴重的會引起裂果。 2、發生規律 在華北1年發生3~4代,華東6~10代,華南地區20代以上,每代歷期9~23天,夏季1世代約15天。北方多以成蟲在未收獲的蔥、蒜葉鞘或雜草殘株上越冬。春季蔥蒜返青時恢復活動,為害一段時間便遷飛到雜草、作物及果樹上為害繁殖。成蟲活躍,能飛善跳,擴散傳播很快,怕陽光,早晚或陰天在葉面上為害。一般溫度25℃以下,相對濕度60%以下有利于薊馬發生,高溫高濕不利發生。 3、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株落葉,減少蟲源。 生物防治:天敵有小花蝽和姬獵蝽,對薊馬的發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藥劑防治:(1)95%礦物油200-300倍液噴霧防治;(2)0.5%苦參堿可溶液劑600-800倍噴霧防治;(3)2.5%魚藤酮500倍液對防治薊馬也有一定防效。 |
![]() |
![]() |
相關閱讀 |
小麥旺長怎么辦 |
怎么管理才能得到高產的大蒜 |
油菜西瓜蟲的特征及防治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