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化肥出口持續滑落,解決現狀的“鑰匙”掌握在誰手中呢?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8-5 8:50:00
    

    在氮肥、磷肥出口“零關稅”的2017年,據國家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中國共出口化肥1134.7萬噸,同比下降5.4%;累計出口金額27.11億美元,同比下降9.5%。中國化肥出口在經過2016年的低迷后,依舊未能擺脫萎縮走勢。業內人士分析,在國際產能釋放的大背景下,國內化肥出口難度將逐年提高,而出口受限則將直接威脅行業的生產穩定。中國化肥出口總量為何持續滑落?解決出口困難現狀的“鑰匙”掌握在誰的手中?記者采訪了有關化負責肥出口業務的行業人士。

化肥出口持續滑落,解決現狀的“鑰匙”掌握在誰手中呢?

    化肥出口“成績單”出爐,上半年同比下降明顯

    2016年,我國累計出口化肥2672萬噸,同比下降22.5%;累計出口金額65.13億美元,同比下降40%,許多人把原因歸結于化肥關稅未能全面放開。而在氮肥、磷肥主要產品實現出口“零關稅”的2017年,化肥出口仍舊未見起色。據國家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2017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化肥總量同比下降5.4%,出口金額同比下降9.5%。這份“成績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著實讓許多業內人士不能安心。

    實際上,上半年化肥出口能夠保證較小跌幅,還要多虧了5-6月的“后程發力”。2017年前4個月,我國化肥出口量降幅達14.1%,當時市場普遍擔憂上半年化肥出口降幅將達兩位數。但5月份后化肥出口量同比增長4.4%,今年以來首次出現月度正增長。6月份的出口量更是達到264萬噸,去年同期是234萬噸,同比增長12.69%。一銨、二銨、硫酸銨、氯化銨等產品的出口帶動了出口總量的提升,總算保住了全年出口總量回升的一絲希望。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化肥出口總量下降,主要在于尿素出口量降幅較大。如果說2016年我國累計出口尿素886萬噸,同比下降35.6%的數據足以令人震驚,那么今年上半年尿素出口量僅有275.33萬噸,同比下降45.48%這一現實則更令人憂慮。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昊峰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一銨、二銨出口量都有增長,磷肥的出口增加是一個理性的回歸。實際上,今年磷肥出口的增幅并不是很高,與歷史出口峰值還有差距。而與磷肥出口呈現鮮明對比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尿素出口銳減45.6%。上半年,我國發往印度的肥料總量不到去年同期的40%,但是印度對我國尿素進口量的減少只是表象,更多的問題在于我們與傳統尿素出口區域,如中東地區、獨聯體地區相比,競爭力在下降。”

    尿素出口銳減,成本劣勢是中國化肥競爭“軟肋”

    單從尿素行業分析,價格是影響出口量下降的關鍵,而價格背后的主要原因還在于成本競爭力不足。聯合惠農農資(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學農表示:“目前國內尿素價格與國際價格并不接軌。國際尿素主要以天然氣為原料,成本相對較低,而我國的尿素則主要是以煤炭為原料,成本較高,也就導致了我國尿素在今年出口量下降。”

    張學農進一步解釋說,從全球范圍來看,受到成本的影響,中國的尿素價格應該是處于全球的高價位,但受到環保及企業轉型技改的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尿素的整體供應量不大,尤其是山東地區,部分企業因為轉型技改升級,轉產甲醇、液氨等化工產品,影響了尿素的供應。所以國內供應量的整體下降也平衡了出口下降帶來的壓力,保證了上半年國內尿素價格維持相對高位運行。

    安徽昊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健認為,上半年尿素出口量大幅下降在預期之內。“因為國內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普遍較高,所以印度的幾次招標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反而由于國內尿素行業整體開工率不高且國內需求尚可,企業的效益要好于去年同期,所以各企業也將重點放在國內市場。”

    對于下半年的出口,張學農認為整體仍不會出現明顯好轉。“印度近期的尿素招標價格只有200美元/噸左右,折合國內出廠價僅有1200元/噸,遠遠低于國內市場價格,這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只能出局;而從國際上看,中東地區的一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僅有170-180美元/噸,所以這部分產能可能要被國際市場所占領。”

    對于下半年的出口,賈健同樣不看好。他認為,受到成本約束,國內尿素出口量在下半年很難出現恢復性增長。“目前我國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普遍在1450元/噸左右,國際尿素價格不能觸底回升,出口不會是企業的第一選擇。由于成本持續上漲,國內很多企業被動減產或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應對價格的下滑,只有內蒙古、新疆等具有成本優勢區域的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重點推動大顆粒尿素出口。”

    國內磷肥企業開工率偏低,促進出口重在保護“安全產能”

    與尿素相比,上半年磷肥出口實現同比增長,但這種增長未必能夠持久。貴州開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滌非說:“公司產品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幅大約20%。總的來說,國際上的產能在增加,對國內企業是很大威脅。但是具體到每一個時間段的話,國際上的供應量就不一樣了。去年磷酸二銨的國際價格掉到了300美元/噸上下,今年一季度磷酸二銨的價格回歸到350-360美元/噸,由于今年一季度國際的價格比較高,再加上摩洛哥的一些貨沒有及時發出,所以國際上的磷肥供應還是有些緊張。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二銨出口就相對多一些。”

    王滌非表示:“今年三季度仍然是國內磷肥銷售淡季,磷肥企業還是以出口為主。9月份以后,因為有秋季用肥和冬儲,出口要根據國際國內的價格來調節。我認為今年二銨的出口總量應該會和去年持平甚至會略高一點,因為從現在來看,出口價格仍然高于去年。”

    而在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王瑩看來,國際能源價格走低是沖擊國內肥料出口的主要因素,國際產能的逐步釋放也在不斷蠶食中國化肥的現有市場。王瑩告訴記者:“磷肥出口表現較好與國內企業的自我約束、產能控制不無關系。國內磷肥企業整體上供應減少,可供國際市場銷售的貨物也有所減少,客觀上把出口價格控制在了相對穩定的狀態。實際上,印度上半年的磷肥需求并沒有增加, 但是其他市場的表現較好,這幫助了國內磷肥出口的進一步恢復。但是我們也要關注到沙特等地區的新產能陸續投產。這些優勢產能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在2017年上半年還沒有完全體現,但在2017年下半年乃至2018年一定會對我國磷肥出口形成沖擊,因為其成本優勢確實很大。”

    在沒有優勢的情況下仍要保證一定出口量,這在行業外看來似乎難以理解,但在老化肥人眼中,這是站在農業安全戰略高度上的必然選擇。李昊峰告訴記者:“中國化肥出口最重要的意義是保護產業、保護產能。很多人說,化肥行業正在進行艱難的去產能,為什么還要保護產能?這其實是對化肥生產的不了解。為了保證國內肥料供應,化肥行業必須有一個相對過剩的產能,要保證供應能力有彈性。化肥出口,是在國內化肥淡季時,將閑置產能的效益激發出來,這個數量要適度。如果說化肥出口量持續下降,對產業而言是不利的。因為化工生產,越是連續生產,成本越低,環保和安全越好控制。比方說70%-80%的開工率,企業就很健康,目前尿素企業普遍只有50%的開工率,這就很棘手。因為企業開工率不足,企業就沒有足夠利潤投入環保工作,化肥大裝置的一停一開,對生產設備的損耗也很大,也增加了安全隱患。”

    化肥出口“最后一道坎”,爭取出口退稅

    近年來,國家連續調整化肥出口關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肥出口門檻。但在尿素、二銨等主要化肥出口品種恢復普通商品屬性,取消出口關稅、征收增值稅后,依然不能享受出口退稅政策,讓許多化肥人心有不甘。

    出口退稅表面上是化肥出口的“一道坎”,實際上也是化肥行業稅改的“一道坎”,甚至在行業優惠政策全部取消,稅費征收比照普通商品的情況下,給予主要化肥出口產品出口退稅已經成為恢復化肥“平民”身份的最后環節。

    有聲音認為,實施化肥出口退稅政策的時機已成熟,從保證化肥產品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上來說,甚至已經刻不容緩。

    賈健認為,短期看出口量的下降對國內市場影響不大,但卻降低了中國尿素的國際競爭力。他說:“目前中國還沒有進口尿素,但已有進口合成氨,雖然價格還不明確,但肯定會低于國內合成氨的價格。按著目前的差價,尿素進口也隨時成為可能。”

    賈健強調:“短期來說,低開工率可以穩定國內尿素價格,但如果企業長期停產,勢必會影響到國內市場的化肥供應。雖然目前國內尿素依然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態,但由于去年下半年以來,尿素企業的開工率持續低位運行,這也造成了國內用肥期局部地區的供應緊張局面。如果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可以降低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加企業的出口積極性,也利于化肥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

    對此,李昊峰表示:“國內化肥行業對于出口退稅的態度是盡力爭取。因為我國大多數出口商品都享有出口退稅,化肥作為一種普通商品,也應該享受出口退稅。行業內與之相關的討論一直存在,而且也通過不同渠道反映情況,遞交申請。這幾年有關部門在征求關稅意見時,也要求企業將爭取出口退稅的內容上報,行業內很多企業都在積極參與提交材料。”爭取化肥出口退稅政策,絕非幾家企業提出訴求就能輕易實現,行業組織在其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王瑩表示:“從原理上講,如果商品要征收出口關稅,肯定不會退稅,但是取消出口關稅,就有退稅的機會。在我國,農產品、農機、農藥、農膜,要么是免增值稅,要么是享受出口退稅,化肥作為一種普通的農資產品,反而在政策中被孤立。爭取此類政策,需要向牽頭部門反映,同時也要相關多個部門一致同意,所以從爭取政策到政策出臺勢必需要較為艱難的過程和相對漫長的時間。而且從生產角度來說,國內化肥礦物原料畢竟有限,國內磷礦石雖然儲量不小,但是礦物品位貧富差距明顯,而且化肥生產中許多能源還需要大量進口。化肥行業要不要繼續刺激出口,中國化肥究竟該出口多少,最終還是要順應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

    提升軟實力刻不容緩

    “零關稅”之后,化肥出口沒有了門檻,尤其尿素出口卻出現了爆冷,由此看到我國化肥與國外化肥在成本競爭力上的差異,原料上國內用的是煤炭,國外用的是天然氣,這一現實無法改變,唯有通過技改降低能耗、煤耗等,降低生產成本來提升企業的軟實力,才能在國際市場贏得競爭力和話語權。

    在出口受阻的每個階段,企業總會把責任推向政策或其他客觀原因,很少認真思考問題的癥結所在。去年及之前,化肥企業,特別是尿素企業可以把矛頭對準我國的關稅政策,因為之前的關稅政策抬高了尿素價格,使得我國尿素價格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遵循這種思維邏輯,今年的尿素出口遇挫也可以歸結到政策上,因為沒有出口退稅,這仍然是我國尿素價格無法與國際同行競爭的“有力”原因。但尿素出口遇冷的原因真是如此嗎?

    事實上,真正的原因還在于我國尿素企業自身缺乏市場競爭力。如上文所說,中東地區的一些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僅有170-180美元/噸,折合人民幣1144-1211元/噸,而我國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普遍在1450元/噸左右。也就是說,我國尿素的噸成本高出中東地區239-306元。在這樣的成本差距下,我國的尿素遇冷不足為怪。因此,尿素出口遇冷的根子不在政策上,而在自身的競爭力上。

    提升我國化肥企業軟實力,提升產品競爭力已刻不容緩。“目前中國還沒有進口尿素,但已有進口合成氨,雖然價格還不明確,但肯定會低于國內合成氨的價格。按著目前的差價,尿素進口也隨時成為可能。”這一分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想必,我們每一個化肥企業也不愿意看到尿素進口這一可能成為現實。

    煤炭是我國氮肥生產的主要原料,針對我國氮肥行業的這種特點,《石油石化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氮肥行業要調整原料和動力結構,發展煙煤、褐煤等低階煤制化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是發展重點。這為氮肥行業的發展指明了出路,只有改變技術路線,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競爭力,才能激發行業持續發展新動能。

    現如今,我國化肥企業的確到了苦練“內功”的關鍵節點,與其抱怨政策,不如想方設法提升自身軟實力,只有以產品競爭力說話,在國際市場上才有競爭力和話語權。

相關閱讀
2011前五月肥料制造業利潤增76.8%
近期硫酸鉀市場走勢向好
尿素:山東瑞星尿素報價-7.12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