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生物肥料產業發展論壇在廣西桂林盛大開講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8-12 9:03:00 |
8月11日,第六屆中國生物肥料產業發展論壇在廣西桂林盛大開講。來自農業部的領導與各企業單位的業界精英、專家學者,近400人齊聚一堂,解讀行業政策、梳理行業發展、討論前沿技術、把脈市場動態,觀瀾新型肥料產業奮進與勃興,呼吸肥料行業內涵,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預測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與趨勢,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藍圖。本次論壇由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國家微生物肥料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中國微生物協會農業專業委員會、中國微生物協會微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新型肥料產業發展中心與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生物肥作為有機類肥料中的一種,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目前正處風口,發展前景廣闊,預計到“十三五”結束時,年總產量將比現在翻一番,達到 3000 萬噸左右。多年來,我國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使得我國土壤受到嚴重污染,耕地面積大幅縮減,土壤酸堿化嚴重,重金屬含量超標。耕地質量與農產品質量的安全問題日益嚴重,也引發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不治理土壤疾病,舌尖上的安全便無從保證,而解決土壤安全問題,離不開微生物的作用。 全國新型肥料協作組秘書長張小彪致歡迎詞。他表示,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我國開始使用化肥,我國農業的發展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糧食產量顯著提升。但與此同時,土壤污染問題隨之出現,農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近兩年,國家對于糧食安全問題高度關注,一系列政策的頒布,宣告著我國農業開始從粗放式農業向生態型農業轉變,生物肥產業也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生態農業的發展為生物肥料的應用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唯有掌握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才能趁此契機完成自身發展突破。 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微生物的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分布最廣,其在土壤質量和土壤健康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土壤是由礦物質、有機質及微生物構成。微生物是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無機的營養元素有效形態的轉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質降解,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賦予土壤生命力(生物肥力)的關鍵。我國由于化學肥料的長期過量使用,以及連作復種的耕作模式,土壤健康和肥力受到嚴重嚴重影響,更需要發展和使用微生物肥料。“我國生物肥料產業近十年得到了持續快速穩定發展, 近幾年在政策多重利好下,更是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發展。生物肥料產業的發展滿足我國‘減肥減藥、‘化肥零增長’、‘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農業’等國家需求,未來市場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十三五’期間仍將以10%的年增長速度發展,預計到‘十三五’結束時,年總產量將比現在翻一番,達到 3000 萬噸左右。” 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褚暉也對與會代表的到來表示了歡迎。他說,當前農業生產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化肥和農藥的不科學使用所引起。在當前減量增效的政策環境下,以及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科學施用生物肥具有不可或缺的積極意義。雷邦斯在十多年的工作中發現,目前很多問題并非肥料質量問題導致,而是土壤存在過多問題,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治理土壤問題,再好的肥料也難以幫助農戶增產增收。而增施優質有機肥不僅可以修正土壤pH值、優化土壤結構、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更能夠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首都生物肥料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理事長鄧祖科在致辭中表示,生物肥料發展論壇目前已舉辦五屆六次,吸引了全國各地知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經銷商前來參加,更有許多從事管理、科研、生產、流通以及關注生物肥料發展的人士慕名而來,現已成為一年一度生物肥料產業盛典。通過熱點交流互動,本論壇已成為宣傳行業信息、推廣技術成果、交流行業經驗的專業平臺。 “微生物是靈魂,沒有了‘靈魂’,土壤失去活力,變得蒼白、干燥。有機質是肌肉,沒有了‘肌肉’,土壤變得瘦弱,貧瘠,不再肥沃。”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經理周長海表示,生態本是循環相生,但由于復種指數高,土壤中單一元素確實嚴重;肥料濫用,重金屬含量超標;氣候異常,病蟲害頻發;水、氣污染,進而污染土壤等原因,土壤衰退嚴重,土壤自我修復需要100年以上,修復土壤刻不容緩。雷邦斯以修復土壤為突破點研發創新并取得顯著效果,經實驗數據表明,雷邦斯的土壤修復系列產品,能夠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EC值(鹽分),提高土壤有效鉀含量,優先提高作物品質和產量。 會上公布了 “中國生物肥料知名企業”名單,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等十家企業獲此稱號。其中,雷邦斯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同時榮獲“土壤修復優秀企業”稱號。 |
相關閱讀 |
僵持的復合肥冬儲市場運行現狀 |
一銨市場維持清淡至今,市場仍在冰凍中 |
復合肥市場也正式步入冬儲階段,經銷商多謹慎觀望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