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柑橘樹脂病危害癥狀、發生特點和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9-21 14:57:00 |
近年來,柑橘樹脂病危害日趨嚴重,特別是近幾年推廣完熟采收、設施栽培、樹勢中庸管理等一系列提高橘果內在品質的技術措施后,橘果的內在品質明顯提高,但也造成了柑橘樹勢趨弱,特別是遇到臺風、凍害、幼果期連續多雨等災害性天氣后,會導致樹脂病特別是果實的黑點病大范圍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柑橘的外觀品質、樹勢。現將其危害癥狀、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柑橘樹脂病危害癥狀 柑橘樹脂病俗稱“爛腳病”。此病主要危害枝干、果實、葉片和嫩梢,在枝干上發生的稱樹脂病或流膠病;在幼果、葉片和嫩梢上發生的稱黑點病或砂皮病;在成熟果實和貯藏果實上發生的稱褐色蒂腐病。一是流膠型和干枯型。流膠型最初病部呈現灰褐色水漬狀,組織變松軟,皮層上有細小的裂紋,接著滲出褐色膠液,并有類似的酒糟味。高溫干燥情況下,病部逐漸干枯、下陷,邊緣皮層干枯壞死翹起,死皮脫落,木質部裸露。干枯型病部無顯著流膠現象,皮層為紅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但皮層不很快脫落,病、健部交界處有1條明顯隆起的界限。2種癥狀病菌都能透過皮層侵染木質部,使木質部變成淺灰褐色,并在病、健交界處形成1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的痕帶。病斑表面或表皮下密生黑色小粒點(即分生孢子器)。二是砂皮或黑點型。葉片、新梢及未成熟的果實受害后,表面產生許多散生或密集的黃褐色或黑褐色硬膠質小粒點,手摸有粗糙感,像黏著許多細沙,故又稱砂皮病。三是褐色蒂腐病。主要危害成熟果實,以貯藏期較多。首先從果蒂產生小漬狀圓形褐色病斑,隨后病斑擴大,向臍部發展,邊緣呈波紋狀,果心腐爛比果皮快,當果皮1/3~1/2腐爛時,果心已全部腐爛,故又叫“穿心爛”。 柑橘樹脂病發生特點 該病病原菌為一種子囊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器(病部小褐點)在病樹組織內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及昆蟲傳播,由傷口(風傷、凍傷、灼傷、剪口傷、蟲傷等)侵入。該病發生與氣候、樹勢等均有密切關系,臺風、凍害后,枝干傷口增多,易誘發樹脂病,如2004年云娜臺風、2008年大凍后,加劇了此病發生。5—6月及9—10月,月平均氣溫在18~25 ℃,陰雨天氣多,有利于病菌的活動,果實砂皮病或黑點病發病率就高,如2011年早熟溫州蜜柑黑點病發病率達80%以上。老樹、衰弱樹、枯死枝多易感病。不同品種對樹脂病的抗病性也有差異,以溫州蜜柑、甜橙和金柑發病較嚴重,其次為槾橘、朱紅、乳橘和早橘,在當地早抗病性較強。 柑橘樹脂病防治措施 一是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特別要注意防臺風、防凍害、防旱澇、防日灼,避免造成各種傷口,以減少病菌侵染。山地橘園,幼年樹施1~2次腐熟有機肥(如豬牛欄、雞欄、鴨欄、兔糞、餅肥等),對改良土壤、促進幼樹生長很有好處。結果樹則以適量增施腐熟兔糞為宜,不宜過多施用有機肥,否則會降低品質。入冬、盛夏前,將主干、主枝涂白,增強樹體反射能力,減少晝夜溫差,避免“日燒夜凍”,同時可殺滅多種越冬病菌及蟲卵。涂白劑的配比為:硫磺∶食鹽∶植物油∶生石灰∶水=0.25∶0.10∶0.10∶5.00∶20.00,先將硫磺粉與生石灰充分拌勻后加水溶化,再將溶化的食鹽水倒入其中,然后加植物油和水,充分攪拌均勻,呈糊狀即成。凍害來臨前,在橘樹樹盤覆蓋作物秸稈或雜草,厚度約10 cm,四周用土壓實、壓嚴,或培客土,厚度20 cm左右。早春結合修剪,徹底剪除病枝、枯枝,剪口涂保護劑,剪下的病枯枝集中燒毀。樹冠、地面噴灑0.8~1.0 °Bé石灰硫磺合劑或晶體石硫合劑80~120倍液,以殺滅越冬病原菌和蟲卵。果實適當早收,并剔除病、傷果實,然后包裝入箱貯藏。二是刮治病斑。對已發病的樹,可在春季用利刀徹底刮除病斑組織,周圍超出病斑1 cm左右,并縱橫劃數條裂口至木質部。用新鮮的牛糞中加入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攪拌成漿糊狀,涂抹傷口,或用402抗菌劑或過氧乙酸等藥劑,連續涂藥2次,間隔15 d。三是化學防治。5月上旬花謝2/3時,用70%甲基硫菌靈600~800倍液噴1次,幼果期至果實膨大期,每隔20~25 d噴1次,連續3~4次,藥劑可選用代森錳鋅類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4 000倍液,或30%顯粹乳油4 000倍液,以上藥劑應交替輪換使用。具體要根據5—8月天氣情況而定,天氣晴朗、雨水少則可少噴幾次。 |
![]() |
![]() |
相關閱讀 |
果園開春旋耕到底好不好?農戶們到底該怎么做? |
桃樹流膠病怎么辦 |
蘋果小果病的有效防治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