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馬鈴薯瘡痂病病癥、發生條件及綜合防治措施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0-10 17:27:00
    

    馬鈴薯瘡痂病被譽為馬鈴薯的癌癥,很難被徹底治愈。馬鈴薯被害薯塊質量和產量降低,不耐貯藏,且病薯外觀不雅,商品品質大為下降,給馬鈴薯生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有必要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認識,并積極尋求減輕之病害之方法,從而減少種植戶的損失。

馬鈴薯瘡痂病病癥、發生條件及綜合防治措施

    1、病原及表現癥狀

    引起馬鈴薯瘡痂病的主要病原為Sterptomy-cesscabies,稱瘡痂鏈霉菌,后壁菌門鏈絲菌屬放線菌瘡痂鏈霉菌,有分枝的菌體呈細絲狀,菌絲尖端和孢子絲常呈螺旋狀,連續分割生成大量表面光滑的分生孢子。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帶菌肥料和病薯是主要最初原始侵染源。病菌主要侵染塊莖,從皮孔和傷口侵入、染病。

    發病初期在塊莖表皮產生褐色斑點,逐漸擴大成褐色近圓形至不定形大斑,侵染點周圍的組織壞死,塊莖表面變粗糙,質地木栓化,幾天后形成直徑0.5cm左右的圓斑,病斑表面形成硬痂,瘡痂內含有成熟的黃褐色病菌孢子球,一旦表皮破裂、剝落,便露出粉狀孢子團。

    很多突起狀病斑常在開裂后病斑邊緣隆起,中央凹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發病初期表現為凸起狀,之后隨著病斑擴展,中部木栓化的組織逐漸脫落,形成凹陷狀病斑。但平狀病斑即使嚴重發病也不伴隨有凹陷,只是表皮下的組織褐變壞死。因此不同病斑的成因可能是不同的病原菌或環境條件的變化在起作用。同時,由于表皮組織被破壞后,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造成塊莖腐爛。病菌侵入植株后,地上部分看不到癥狀,但薯塊表面會出現瘡痂。

    2、發生條件和特點

    瘡痂病從開始結果時候感染,隨著土豆膨大而發展,膨大期最盛。瘡痂病的病斑主要以凸起型為主,凹陷型病斑次之,平狀病斑在云南的個別地區相對較多。

    2.1 病原的存在

    土壤自身帶菌和種薯帶菌傳入土壤,繼而繁殖。在防治得當的情況下當年當季不會形成危害;在防治不當的情況下,當年當季就會形成危害。馬鈴薯收獲后,通過病殘體及土壤存活,有的細菌通過不斷繁殖存活長達十年難以根除。

    2.2 溫度和土壤的酸堿度

    適合該病發生的溫度為25~30℃,特別是在28℃左右的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環境中,極易引發瘡痂病。細菌在PH值為6~7時是存活繁殖最好的環境,在pH5.2以下卻很少發病。而馬鈴薯適宜高產的PH值為5.5~7.0。

    2.3 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馬鈴薯白色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品種改良之后皮層較薄,早期生長較快,也易于被細菌侵染。

    2.4 中微量元素失衡

    主要是鈣肥、硼肥用量不足。導致馬鈴薯生長不良、免疫力低下。

    2.5 塊莖膨大期

    人工澆水或集中降雨,細菌病原會因為有充足水源而快速繁殖或轉移,低洼地塊積水較多往往發病較重。下水頭往往容易成為危害蔓延的重點。細菌菌源具有好氧特征在透氣良好的沙壤土、沙質土中繁殖快,因此雨量多、夏季較涼爽的年份,或者高溫干燥天氣,非酸性的砂壤土發病重,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發病也重。

馬鈴薯瘡痂病病癥、發生條件及綜合防治措施

    3、綜合防治及對策

    要想對瘡痂病防治達到理想效果,就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從多方面入手,盡量減輕瘡痂病的危害,減少損失。

    3.1 注意輪作

    重病區可與谷類作物包括禾本科)或保水性好的豆科、百合科、葫蘆科實行4a輪作。易選微酸性土壤,既能排水防澇,又能抗旱保濕的崗坡地為佳。

    3.2 選用無病種薯

    建立無病留種田,防止種薯帶菌入田,一定不要從病田區調種。提倡整薯播種,減少因傷而感染機會。

    3.3 進行土壤消毒,創造無菌環境

    馬鈴薯種植田要進行秋天深翻晾垡殺菌,翻深35~40cm,種植前10d再進行旋耕耙平。翻前或者旋耕前噴灑廣譜性殺菌劑進行土壤殺菌,也可以播種時進行溝施噴灑滅菌。對于上年發病地塊采用各種方式,有效地殺滅菌源避免侵入種塊或觸生根系,防止構成寄主關系繁殖造成潛在危害。

    3.4 進行種子消毒

    殺滅種薯攜帶的菌源,杜絕外部傳染;防止土傳菌源侵入種薯而帶入,使病原進一步繁殖造成潛在危害,減少病菌來源。可以用專業性的對口生物菌粉拌種,在土壤消毒各種菌群劇減的情況下,應用生物菌拌種,不單起到進一步滅有害菌的作用,同時為培養有益菌大量繁殖,增強抗病性打下了基礎。也可以在使用甲托、農用鏈霉素、滑石粉拌種的基礎上加入福帥得或阿米西達等進行種子消毒,千萬不能省略此環節。如果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要在4min后再切成塊,否則容易發生藥害。

    3.5 調節PH值

    堿性強的土地,在進行打土壤封閉除草劑時候可以加入多元生物調酸劑進行土壤調酸;后期管理中也可使用克堿合理調酸。

    3.6 注意有機肥、生物菌肥的使用

    要避免施用堿性肥料,多施酸性肥料和有機肥,不要用帶病薯塊和植株漚肥。也可以選用現成的營養齊全的有機無機生物復混專用肥。一般氮磷鉀含量在30%~40%,有機質含量10%~20%,氨基酸10%,腐植酸8%~15%,專用有效生物菌大于0.2億個/g。土壤進行了土壤殺菌消毒后,從拌種到復合肥都運用生物菌,就可以迅速培養有益菌群,擠占土壤中生活空間,以菌克菌,擬制病菌繁殖,降低土豆患病率。

    3.7 化學防治

    抓好防治關鍵時期與時機,用專業性藥物減輕瘡痂病危害。馬鈴薯瘡痂病在土豆幼果形成時候就開始侵染,并隨著土豆長大而發展,所以需要從坐果開始就進行用藥。尤金一般在8葉期,株高15~20cm就開始結果,于現蕾期、盛花期膨大加速,在這3個時期可以結合病蟲害防治“藥肥一體化”,里面在加入硼鈣鎂微肥同時加入專治瘡痂病藥劑以遏制瘡痂病菌的繁殖,同時還能預防疫病、炭疽病、黑脛病等其他病害。

    3.8 灌水是防治馬鈴薯瘡痂病的有效措施

    土壤干燥、通氣性好的地塊易發病。所以要加強田間管理,在塊莖形成期及膨大期注意合理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注意排出田間積水,可以有效地防止馬鈴薯瘡痂病害。

相關閱讀
防治西瓜苗期病害的方法要點
天花粉與小麥如何進行間種
棉花后期田間管理技巧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