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十九大再提農業農資發展方向!你的路走對了嗎?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0-19 8:51:00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揭開序幕,習總書記代表政治局向大會做報告,其中多次提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并專章就“鄉村振興”戰略做了論述。目前中國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高達到一萬二千億斤。

十九大再提農業農資發展方向!你的路走對了嗎?

    就在剛剛,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十九大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這些成績的獲得,都與十八大以來各級農業部門緊緊圍繞農業改革主線所做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種子、化肥、農藥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變革,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過去的五年中,農業農資行業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振奮的變革和發展呢?

    十八大以來農業農資發展大事跡:

    化肥方面

    農業生產的基礎是作物營養與化肥,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復合肥產業緊抓市場脈絡、主動轉型升級、產品研發創新、市場渠道精耕細作。以往的高端復合肥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貴族肥”,為適應化肥需求結構的悄然改變,企業紛紛加大了專用肥、特種肥等新型肥料的生產和研發,以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其中的變革包括4個方面:

    1、價格逐漸恢復理性

    決定復合肥價格的主要因素,除了官方的分析和廠家的心理衡量外,還與上游原材料、下游需求量以及環保風暴的關系極為密切,然而即便如此,行業逐漸從惡性價格競爭走向技術和服務的良性競爭,加快企業對新型肥料的科研推廣,這對企業長遠發展而言更為健康,更為理性。

    2、行業整體利潤率保持穩定

    國內復合肥行業整體利潤率與資源緊缺的鉀肥行業存在差距,但與常規磷肥、氮肥產業相比,利潤率較高且相對穩定。幾年來的行業洗牌和市場變革并未干擾到核心復合肥企業的發展擴張,反而是在與普通單質肥料的競爭中逐漸占據上風。

    3、國產高端復合肥在高附加值市場有所提高

    復合肥在國家政策引導下,通過不斷的探索開發從依附國外技術裝置到自力更生,從進口大國到自供自給,盡管在環保和市場門檻低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復混肥料開工率不足40%,但每年仍有百萬噸產品進口,從2012年-2016年,中國復混肥料進口總量在100萬-150萬噸的區間內波動。2016年,中國進口復混肥料113.2萬噸,同比下降22.5%;進口平均價格為490.0美元/噸,同比下降13.3%。從銷售結構來看,國產肥已經穩穩地掌握了中低端產品線市場。

    4、產業升級速度加快

    當前中國復合肥產業已由無序競爭進入到品牌化競爭時代,大企業、大品牌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以城鄉發展一體化統籌農業農村工作,強化農業是重中之重的戰略部署。在轉型的道路上,產品升級是首要任務和重要抓手,特別是資源型傳統磷肥企業,當資源優勢不占市場主導后,產品創新成了唯一思路。國內復合肥企業比拼內功、科學發展,提升了行業整體的發展水平。不斷涌現的優秀企業通過扎實的產品、過硬的技術在市場上攻城拔寨,也在客觀上引領了中國肥料行業的發展潮流。

    種子方面:

    回顧十八大以來的種業發展,種業深化改革創新成效顯著,成為我國農業科技和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突出亮點。這五年來,農業部圍繞建設現代種業這個目標,重點從四個方面進行工作:品種創新、企業發展、供種保障、依法監管。

    品種創新: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增強種業體制機制活力。推動了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將成果權益更多賦予科研人員,鼓勵科研人員向企業流動,這項改革試點已擴大到全國122家科研單位。

    企業發展:堅持以種子企業為主體,大力扶持優勢企業發展。2016年,全國持證企業4316家,比五年前減少一半;國內上市種子企業50多家,總市值超千億元;前50強年研發投入約占銷售收入7.4%,較五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

    供種保障:堅持以保障供種為根本,推進優勢種子基地建設。全面啟動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建設,特別是劃定26.9萬畝南繁保護區,納入基本農田嚴格保護。認定53個制種大縣,出臺制種大縣財政獎勵政策,已落實獎勵資金12億元。

    依法監督:堅持以依法治種為保障,強化市場監管能力建設。先后制修訂9個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為依法治種奠定了法制基礎。將全國4000多家企業、3萬多個品種、30萬多家門店信息納入全國統一的大數據平臺,實現了種子可追溯監管。

    通過這些舉措,我國種子企業實現了三個顯著變化:

    一、市場集中度明顯提高

    目前,我國種子企業數量已經由2011年以前8700多家減少到4300多家,減少了一半。而其中前50強的市場份額已占到35%以上,比五年前提高了5個百分點,種企多小散弱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二、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加強

    這幾年種子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據統計,現在種企前五十強每年的研發投入達13.8億元,占到了銷售收入的7.4%,已經接近國際上的研發投入,企業創新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企業的實力明顯增強

    在資本實力方面,注冊資本達到1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比2011年增加了2倍多;在技術實力方面,種子企業已不僅是開門店、賣種子,更是大量投入提高科研、檢驗、加工等能力建設;在人才實力方面,僅這兩年,國內科研單位向企業人才流動的數量已達300多人;在服務能力方面,現在企業已由賣種子向為農民提供全程服務轉化。

    農藥方面:

    十八大以來,農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生產企業的環保責任不斷增強,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逆勢求變”是農藥產業在當前呈現的鮮明特色。

    變化一:產業布局從弱小分散正向資源集中轉變

    目前我國有農藥登記的境內企業多達2 100多家,多數企業主營產品類別單一,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2015年國內制劑銷售額前10名合計銷售90.74億元,市場集中度(CR10)只有23%左右,屬于過度競爭行業。多年來,行業多、散、弱的特質顯著。近年來國內農藥行業普遍不景氣也預示著市場優勝劣汰的進程加速,行業兼并重組、優勢資源集中、產業布局變革將會成為行業發展新主線,只有在經歷徹骨嚴冬后,整個行業才會在春天迎來更大的繁榮。

    變化二:核心競爭從成本控制向研發創新轉變

    問卷調查顯示(2013年)國內領先的150家農藥企業,研發總投入只有32億元,占銷售收入的比例4%左右,在研發能力和資金投入上,國內外企業差距明顯。為了擺脫長期處于低水平競爭的窘境,國內農藥產業向研發驅動轉型傾注大量資源,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十二五”期間,多項農藥自主創制新品種進入產業化階段。此外,常規農藥品種和中間體的綠色生產工藝開發、生產裝備的集成化和大型化、工藝控制自動化、水基型劑型加工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應用于農藥工業化生產。

    變化三:發展理念從粗放擴張向可持續發展轉變

    長期以來,國內農藥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粗放式增長和產能擴張的速度比拼,缺乏針對性的產品規劃。國內企業在盲目擴張的同時,對于環保治理的忽視現象較為突出,不過這些情況在新《環保法》出臺后有了顯著變化。新法實施后,各地環保治理逐漸發力,農藥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有了顯著提升。對于國內日趨嚴緊的環保要求,農藥企業給予正面響應,集體“補課”,拼資源利用效率和環保治理能力、拼可持續發展后勁,將成為面向未來農藥企業需要錘煉的一項核心能力。

    變化四:經營手段從單一競爭向全程服務轉變

    產品同質化、渠道賒欠成風、品牌缺失一直以來都是農藥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相比之下,國外企業在培育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從產品銷售、推廣使用、技術指導等方面提供一體化配套農業服務。近一兩年在“互聯網+”等信息經濟的深刻影響下,國內企業在經營方式有了悄然變化。農藥產業在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盈利增長點等領域涌現出新的實踐案例,一大批新型農藥綜合服務主體脫穎而出,部分平臺已初具規模。農藥電商、作物綜合解決方案、無人機噴藥、農資金融等多種新興業態,給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極大豐富了農藥產業鏈條,推動市場從產品銷售單一維度向產業鏈全程服務的延伸。

    看到這五年來農資市場的變革和發展,身為農資人都滿滿的熱血沸騰,民以食為天,未來的農資人就要在不斷地競爭與壓力中破繭成蝶,打造“最有實力的農業”!

    未來的農資人! 必勝! 懷挺!

相關閱讀
春耕,購買農資一定要謹慎
臺風過境,農業生產該怎么辦?
2015年河北150項農業新技術受追捧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