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冬儲來臨,為何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現象再次浮現?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0-25 8:54:00 |
秋季化肥市場塵埃落定,行業又進入了“冬儲時間”。從2008年以來,化肥市場節奏一反傳統,過去的淡儲旺銷模式消失,淡季不淡、旺季不旺成為新常態。今年即將開啟的冬儲,這一怪象再次浮現。目前尿素、磷酸一銨、磷酸二銨、氯化鉀、復合肥幾乎全線看漲,尿素更是漲勢如虹。淡季漲價、旺季跌價,讓經銷商在過去幾年大傷元氣,那么我們究竟如何看待化肥行業的這一新常態? 甲方破壞行業生態 在2008年之前,淡儲旺銷一直是化肥行業最合理的模式。經銷商淡季買入,解決了生產企業淡季連續生產的資金、倉儲難題,然后旺季賣出,賺取一些差價,保證了產業鏈條的平穩運行。2008年之后,這個規律被打亂了,淡季價格經常高出旺季價格,淡儲成了燙手山芋。 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破壞了行業原本穩定的生態,造成不小的負面效應。其一,價格大起大落,對任何一個行業而言,都是發展不健康的標志,尤其是對于化肥這種支農的特殊商品。其二,連續多年的淡季漲價、旺季跌價,讓流通商損失慘重,心態一年比一年消極,大大削弱了流通環節的蓄水池和紐帶作用,不僅不利于農業用肥,也將壓力傳導到上游生產企業,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成了走不出的怪圈。 化肥的流通可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從生產企業到渠道,第二個環節是從渠道到農戶。淡季不淡出現在第一個環節。造成淡季不淡的因素,除了成本推動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生產企業將推高價格作為淡季壓貨的營銷策略。旺季不旺出現在第二個環節。由于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到了用肥季節,為了出清庫存,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大家一哄而上,經銷商迫于壓力互相殺價,生產企業也推波助瀾,引發價格雪崩。 盡管從宏觀層面看,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確實要歸于過剩矛盾,但生產企業要擔負更多的責任。淡季時盲目抬價刺激拿貨,旺季時又不顧經銷商利益惡性降價,兩重因素結合起來,導致了這樣的局面。因此,解決淡季漲價、旺季不旺問題,歸根結底取決于上游生產企業:一是生產企業負起責來,制定理性的定價策略,兼顧企業、經銷商和農民三方的利益;二是生產企業之間要聯合起來,避免在淡季時哄抬價格,旺季時又惡性砸價。 乙方不必大驚小怪 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對于這種新常態,換個角度看,它是合理的。從根源上說,之所以出現旺季不旺現象,充分說明了目前化肥市場供應非常充足,這對農業顯然有利。 化肥價格旺季不旺,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國家的化肥調控政策達到了初衷,那就是讓農民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肥料,特別是在我國農業生產成本過高的背景下,保持肥價的穩定和低水平,這是非常必要的。 淡儲旺銷,這是化肥短缺時代的市場邏輯,但在目前產能過剩的時期,淡旺季價格本就不應該有較大差異,旺季不旺其實沒必要大驚小怪。 淡季不淡,它是發生在生產到流通這段鏈條上,換言之,是生產企業與渠道商之間利益的重新分配,與終端用戶無關。一直以來,農資流通鏈條過長被行業所詬病,它抬高了終端消費價格,同時也吞噬了各環節的利潤。淡季提高價格,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對生產企業而言,這是化肥價格過低之后的合理回歸。而且,這種新常態還會帶來兩方面的正面效應:一是促進渠道扁平化,因為渠道商要保證自身的利潤,就必須盡可能對接終端農戶,砍掉中間環節,降低渠道成本,這對農民、農業都是有益的;二是促進廠商利益共同體的形成,為應對淡旺季價格波動的風險,未來廠商之間的合作會更趨一體化,通過利益捆綁,共同面對市場,共擔風險。 |
相關閱讀 |
尿素行情表觀局勢尚穩,預計七月上旬報價將達到1950元/噸 |
二銨報價或將上漲,預計漲價后將進入僵持階段 |
優勝劣汰 一部分尿素企業將退出市場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