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甘膦、甲維鹽領漲農藥,農產品價格卻下跌,誰來關注農民?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0-25 10:03:00 |
每年9月、10月本是農藥傳統的淡季,各種產品價格低位徘徊,而今年鑒于環保高壓政策,一反常態,價格一路看漲。 主流產品漲價勢頭猛勁 草銨膦一個月上漲近萬元,甲維鹽從去年60萬到現在120萬,價格翻一倍,5%的啶蟲脒乳油去年10月份1.6萬,現在報價2.8萬,還沒貨…… 近期,農藥漲價勢頭很猛,除草劑中的草甘膦、草銨膦、殺蟲劑中的毒死蜱、阿維菌素、吡蟲啉,殺菌劑中的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等主流農藥均不同程度的上漲。 原藥企業賺了,制劑企業和經銷商哭了 翻看今年的原藥企業利潤報表,哪一個不是增長好幾倍?目前,有原藥能力的大企業只要倉庫有貨,基本就是賺到了。 不過,原藥企業雖然形勢大好,但由于受開工限制,產能跟不上的居多,缺貨現象嚴重“雖然不愁訂單,但貨源不足,我們一方面積極以貨換貨,一方面對有些客戶只能采用保大棄小的策略了。”有原藥企業表示。 對于此次漲價潮,除了環保高壓外,原藥貿易公司從中炒作,趁機發財,人為抬高價格也是原因之一。 相比原藥企業,在此次漲價過程中,制劑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一方面“上游連續漲,下游漲不動”讓他們深受“夾板氣”的煎熬;另一方面,原藥企業毀單現象頻發,甚至“求退貨”,這對制劑企業來講是致命的打擊;再者,經銷商合作的制劑企業買不到貨,便積極向原藥企業靠攏,更是讓制劑企業雪上加霜。 不過,隨著原藥的上漲,制劑企業后期勢必跟著漲,但現在還沒有誰敢領頭上漲。 對經銷商而言,原藥價格的上漲也讓人叫苦不迭,山西運城益農農資周立庫告訴記者,2018年是最殘酷的一年,自己干農資十多年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有壓力的事情。“我這邊囤貨比較早,已經儲備了50%的貨源,有些產品還是執行之前的價格,但是廠家不可能把一年的貨全部到位,后邊的貨肯定是一單一價,而且眼下啥都漲價,包裝膠帶塑料復印紙等宣傳材料無一例外,感覺壓力好大。”周立庫告訴記者。 與周立庫境遇不同的河南禹州的某經銷商就不同了,由于8月份沒有及時備貨,現在農資漲價讓他一籌莫展,只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 隨著環保高壓的嚴苛,上游企業漲價已經成為定局,但目前漲幅太大,下游終端用戶連年虧損,投資積極性嚴重受損,經銷商根本無法抬價,在這樣不對等的階段,經銷商唯有犧牲利益茍延殘喘。 農資產品漲價與農產品跌價同時上演,農民怎么辦? 在農資一片漲聲中,顯得落寞的就是跌價慘重的農產品了。 八九月分本是農民朋友豐收的季節,但由于今年雨水頻繁,導致秋莊稼收成不好。在湖北、安徽、河南、山東等地,記者了解到,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很多都爛在地里收不上來,即便收上來也會因為潮濕發霉,賣不上價格。在記者老家河南許昌,因為下雨無法收割,無法晾曬,玉米的價格在7、8毛一斤徘徊,產量相比去年也急劇下降。大豆的價格更慘,從3毛到2塊錢都有。去年,收購商直接去地里收,今年,大豆收割時收購商的影子都看不到。大部分種豆的農民以1.2元左右的價格賣掉,一畝地不到400斤的產量,收益也就500來塊錢。 為此,家里好多人跟記者抱怨說:“現在農民的出路在哪里,近幾年種地年年賠本。糧食賣不上好價格我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為什么農資農藥肥料所有和農業種植有關系的東西都在漲價就是糧食一直在掉價……” 這種現象連年發生,今年更甚,在相比農資瘋狂漲價的當下,誰去關注農戶呢? 我們再來算一筆賬,改革開放以來,農資漲價25倍,公務員工資漲40~50倍,糧食漲價僅有5~6倍。有專家說,歐洲農民生產5千斤蔬菜或水果能換回一輛轎車,中國農民生產5萬斤蔬菜或水果也換不來,實在可悲可嘆! 未來,只要政府不放松環保,原藥價格上漲就勢必會成為常態,而漲幅最終需要中間商和農戶承擔。在一些高附加值地區,隨著農藥成本的加劇,農產品價格始終上不去,種植的積極性必然受到打擊。都知道農業是基礎,農民在最底層,屬弱勢群體,無人關注難道是天經地義?! 漲價是必然,漲幅須慎重 就目前形勢來看,原藥漲價未來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上漲幅度20%左右,明年的農資行業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 對于漲價,一位業內專家老師告訴記者,漲價是必然,漲價幅度值得商榷。此次漲價潮源自政府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是政府宏觀調控外力引發的。但政府調控的力度應該以不超過農業忍耐力為限。但國內產業產能過剩的現實并沒有改變,一旦調控外力消失,過剩產能的釋放必將造成價格跳水回歸!回歸到價格競爭的老路上來。畢竟在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的境況下國內市場對農資產品價格的容忍度有限。 當然,此次漲價也給農資行業帶來很多思考: 一是推動農藥零增長的實現。化肥農藥生產企業以規模換效益的薄利多銷模式已經窮途末路。環保壓力大,物美價廉之路逐漸成為無源之水,只能坐吃山空。化肥農藥使用量不減量無出路! 二是加速兼并整合,促使農化行業優勝劣汰。未來五年,隨著環保高壓加劇,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將面臨淘汰。 三是加速轉型,倒逼行業朝著更專業、更精準、更技術的農化服務方向轉型。 最后,環保壓力下的漲價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接受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但上游漲幅要控制好,畢竟農藥行業面對的最終是農民,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農民已經不易,別再讓行業的任何風吹草動最終傷及的都是老百姓! |
![]() |
![]() |
相關閱讀 |
尿素整體行情疲軟,氯化銨對外表現是“高調”挺價 |
國際肥市賣方趨強 |
從原料走勢來看秋季肥定價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