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玉米黑束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1-1 17:12:00
    

    玉米黑束病是一種嚴重危害玉米生長的病害,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然而,很多農戶并沒有很好的了解認識該病的相關防治技術。下面小編將對玉米黑束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進行介紹,以為該病的防治提供參考,減少玉米產量損失。

玉米黑束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

    1、發生概況

    玉米黑束病是苗期根部侵染、系統性發生的病害。近年來,玉米黑束病在眾多地區均有發生,而且發病的地域范圍逐漸擴大,發病程度逐漸加重,發病率個別田塊高達20%以上。根據試驗測定結果,耐病品種平均單株產量損失率達14.67%,感病品種達66.0%,對我國玉米生產造成威脅。

    2、危害癥狀

    最初發病是從玉米頂部葉片失綠和不規則變黃開始的,隨后自上而下,從葉尖、葉緣向葉片基部逐漸枯黃死亡。發病株比健株略矮,莖稈細,其矮細的程度隨病情而異。維管束變色是鑒別玉米黑束病最重要的特征。玉米12個葉片時,在外部呈現病狀前剖莖檢查,基部節維管束已開始變色。以后,當外部呈現黃枯時,內部維管束已經變色,輕者呈淡黃褐色,重者呈褐色,甚至黑褐色。以穗位節下3、4節和穗位節上1、2節最為明顯。將帶病節縱剖,上部近節處比下部重,邊緣比中心重,節上病變不明顯。

    3、病原特征

    玉米黑束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稱直枝頂孢霉菌(Acri-monies striatum W. Game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稱頂頭孢(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菌絲常數根或數十根聯合成菌索,菌絲有分隔,纖細無色。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呈長橢圓形或圓形,分生孢子梗單生,直立,長23.2~78.3 μm,上部細,下部略粗,有時分二叉或三叉,頂端粘合成頭狀,大小2.9~8.7μm×1.5~2.9 μm。

玉米黑束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

    4、發病原因

    4.1 侵染循環

    玉米黑束病田間無再侵染,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種子帶菌特別是病株產生的種子,而發病的嚴重程度則取決于品種的抗病性。遺留田間的病殘體包括根、莖等是土壤病原菌積累的重要來源,同時是次年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3]。

    4.2 發病條件

    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是玉米黑束病發生嚴重的主要原因。由于病原菌在高濕條件下產孢量及菌絲體生長量大,在土壤積水、土壤鹽堿、植株長勢弱等條件下發病嚴重。此外,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在氮肥用量過大的情況下均有所提高,播種期與病害發生無明顯相關性。

    4.3 與耕作措施關系密切

    玉米黑束病的發生與耕作措施的關系也十分密切,一般情況下,偏施氮肥、地膜覆蓋、過量灌溉等不當田間管理措施均能加重該病的發生。

    5、防治對策

    5.1 種植抗病品種

    種植抗病品種,淘汰感病品種或壓縮感病品種的種植面積是防治玉米黑束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能從源頭上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因此,需開展品種抗病性鑒定,選育和利用抗病雜交種。

    5.2 加強種子檢疫,防止帶菌種子遠距離傳播

    田間出現病株,務必帶根拔除并帶到田外銷毀,秋收后清潔田園,除去病殘體;實行輪作,在玉米地不施用玉米秸稈堆的農家肥,防止土壤病原菌積累。

    5.3 加強田間管理

    氮磷鉀配合施用,適當減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促進玉米健康生長,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發病率和減輕發病程度;合理灌溉,防止田間積水和土壤干旱,滿足玉米對水分的需求;即使清除病殘體,采取保健栽培措施。

相關閱讀
不能盲目的選擇蔬菜品種
西紅柿筋腐病癥狀是什么?怎么防治?
防治萵苣菌核病的方法要點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