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黑點病癥狀、發病規律、發病條件和防治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1-10 16:20:00 |
柑桔黑點病是柑桔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病害,嚴重影響了柑桔的生長。而且,近年來其危害日益加重,給柑桔產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那么,柑桔黑點病該如何防治呢?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柑桔黑點病癥狀、發病規律、發病條件和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1、田間癥狀 1.1流膠和干枯 樹脂病在甜橙、溫州蜜柑品種上發生常表現為“流膠型”,發病部位有褐色膠流出,皮層呈褐色,組織松軟,病斑干枯后下陷,死皮開裂脫落,露出木質部。在?柑、衢桔等寬皮柑桔上發生常表現為“干枯型”,皮層開裂不嚴重,病皮層紅褐色,干枯后略下陷,病斑四周有明顯隆起疤痕。 1.2砂皮病(黑點病) 病菌隨雨水濺到新梢、嫩葉、嫩果上時,雖也萌發侵入,但由于這些皮層組織和油胞內的油質、酶等具有抵抗病菌侵入、擴展和抑制病菌生長的能力,致使病菌侵入后不能進一步擴展,僅限于為害表皮及表皮下5~6層細胞。因此,只在表皮上形成膠質小黑點,即所謂的砂皮病和黑點病。有時在果皮表面還會出現龜紋狀或流淚狀癥狀。 1.3褐色蒂腐病 柑桔采摘后,病菌通過傷口(特別是蒂部)侵染到果實中,開始果皮出現水漬狀、淡褐色病斑,后變為暗褐色,擴展后邊緣呈波紋狀,病果內部腐爛速度比果皮快。當果皮腐爛擴大至1/3~1/2左右時,果心已全部腐爛,故亦稱穿心爛。高溫高濕時,果皮表面長出白色菌絲體,后形成灰褐色分生孢子器,果心為白色菌絲所充滿。 2、發病規律 黑點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內的分生孢子在枯枝及病死的死株樹皮內越冬,成為該病翌年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當外界溫度適宜時,越冬的菌絲體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全年可產生分生孢子,但以多雨潮濕的天氣最多。每當雨后,分生孢子自分生孢子器孔口中大量溢出,經雨水沖刷淋散后,隨水滴或借風力傳播到青果上。特別是暴風雨或雨后暴風傳播的作用更大,另外也可由昆蟲等媒介傳播。 病菌生長溫度10~35℃,最適20℃,我市5~10月均能發病,溫度在21~25℃時,病菌侵入后經5~10d的潛伏期出現新的病斑,又產生分生孢子在桔園內傳播,再次侵染為害。 3、發病條件 3.1凍害 嚴寒冰凍是誘發此病的主導因素。如果冬季氣溫降至 -5~-10℃,加上天氣干旱,桔樹受凍嚴重,次年初夏如遇多雨,病害就會大流行。 3.2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不當所引起的各種樹勢衰弱或造成傷口,是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徑和內在條件。調查表明,樹勢旺盛的壯年樹比老樹發病輕;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危害嚴重;排水能力差,發病較重;冬季進行修剪,易使樹體生長衰弱,加之凍害,會加重此病的發生。 4、防治措施 4.1加強栽培管理 一是深施有機肥,引根入深;二是采果后及時增施磷鉀肥,增強樹勢;三是做好桔園開溝排水,降低桔園濕度以提高根系活力,抑制病菌繁殖;四是做好冬季樹干涮白或纏草繩、裹稻草,培土防凍,增強樹體抗病能力;五是霜凍前1~2周,桔園如遇干旱風應充分灌水,防止燥凍。 4.2徹底清除病源 及時挖除死樹、剪除枯枝、清掃落葉,并集中燒毀,減少病源;對有病株及時剔除病斑,傷口可涂刷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消毒。 4.3營造防護林 有條件的大片桔園可營造防護林以減少凍害,從而減輕此病發生。 4.4 及時開展噴藥防治 噴藥防治是減輕該病為害的關鍵性措施。5~6月上旬防治幼果瘡痂病可以兼治,6月中旬至9月間需噴藥2~3次,每次間隔期視降雨量而定,一般可在積累降雨量達到200~300mm時噴藥1次,為節約成本,可結合其他病蟲的防治進行兼治。可選用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同時可兼治銹壁虱,并能提高果面光潔度)進行防治。 |
相關閱讀 |
生姜姜瘟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
棚室芹菜空心怎么辦 |
山楂花象甲的為害癥狀、形態特征及防治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