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麥瘟病是什么鬼?需高度警惕傳入我國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1-15 10:43:00 |
由子囊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麥瘟病是一種毀滅性小麥真菌病害,過去僅在南美地區流行,可造成10%-100%減產。2016年該病害首次在亞洲孟加拉國出現,給世界小麥生產帶來重大潛在威脅。 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植保所等單位研究人員近期聯合對麥瘟病病原生物學與病害流行學、小麥抗性材料篩選、麥瘟病的抗病性機制和綜合治理等進行了評述,并介紹了該領域國際合作研究的成功經驗,以期為國內開展類似工作提供借鑒。研究人員同時指出,盡管我國尚無麥瘟病發生的報道,但南方部分地區為潛在適生區,異常氣候可能會導致其在大范圍流行,因此需高度警惕。 建議與國際麥瘟病協作網合作,盡快開展麥瘟病相關研究,建立對此病害的監測預警和防治關鍵技術儲備體系,以保障我國小麥生產安全。 麥瘟病(wheatblast)是什么鬼 這個病感覺和赤霉病有點類似,都是穗部病害,單單從表型上還是比較相似,能夠引起穗子枯死,引起嚴重減產。這種病害是是由一種真菌-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 看名字是不是有點錯亂,明明是稻瘟菌,卻要危害小麥,這也太不專業了,貌似只有在小麥里才是在穗部發病,在其他作物上都是在葉片發病(不是特別確定)。 19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稻瘟病首次在巴西被發現,2016年之前一直只在南美洲危害小麥,2016年3月份亞洲的孟加拉國突然爆發小麥稻瘟病,這預示著這種病害很可能會在亞洲擴散。 2016年4月26號,一個叫croll的科學家通過初步分析,孟加拉的稻瘟菌很可能來自巴西。并警告進口巴西小麥的其他亞洲國家留意這種病菌。 稻瘟菌其實不經常出現在小麥上,在其他植物和作物上它們也生長良好。這種病菌的病原體可以通過種子傳播,并在作物殘留物上存活。目前種植的大多數小麥品種易受稻瘟菌影響,殺真菌劑對控制疾病無效。 盡管稻瘟菌的基因組已被廣泛研究,但流行病學知識缺乏,不能預測其發病規律,在加上真菌病害在遺傳和生理上很復雜,變異速度很快。近幾年在拉丁美洲一些抗病材料逐漸被選育出來,但科學家還是不能完全了解它與小麥的作用以及小麥哪些基因具有持久抗性。 接下來我們要說說這個稻瘟菌是如何變得能夠侵染小麥的呢? 很久以前,稻瘟菌首先變得能夠侵染小麥的近親黑麥草(Lolium)和燕麥(Avena)。巴西在19世紀80代初期廣泛種植的是一個抗稻瘟病的小麥品種IAC-5,在1985左右巴西大面積推廣了另外一個小麥品種Anahuac,這個材料是一個半矮桿的高產品種,適合在非酸性土壤種植,但是這個材料感侵染黑麥草的稻瘟菌。這是第一步,稻瘟菌只侵染這一個小麥材料。 第二步是稻瘟菌發生了變異。稻瘟菌在這個Anahuac材料上一代一代繁殖,并且不斷試圖侵染種在Anahuac附近的抗病材料。雖然不斷的失敗,但是功夫不負有心菌,經過無數的自我革新,終于產生了一個可以侵染抗病材料的變異,但是小麥和稻瘟菌之間的戰爭并沒有結束,若干年以后,稻瘟菌又演化出了第二侵染位點,稻瘟菌的勢力范圍不斷擴大,終于在2016年走出南美洲,來到亞洲的孟加拉國。看不見的戰爭還在繼續,只是這一次人類加入,希望能夠幫助小麥革新并最終抵抗稻瘟菌的侵襲。 |
![]() |
![]() |
相關閱讀 |
草地貪夜蛾防控新方法:植保無人機撒施顆粒劑農藥 |
納米技術會成為農藥領域“重磅炸彈”的催化劑嗎? |
STK與先正達強強聯合推出Timorex Gold生物殺菌劑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