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褐腐病的癥狀、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1-28 16:20:00 |
梨褐腐病是梨樹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病害,主要發生在梨果近成熟期和貯藏期。該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梨園的產量,降低了農戶們種植梨樹的經濟效益。下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梨褐腐病的癥狀、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癥狀 受害果實初期為淺褐色軟腐斑點,以后迅速擴大,幾天可使全果腐爛。病果褐色,失水后,軟而有韌性。后期圍繞病斑中心逐漸形成同心輪紋狀排列的灰白色到灰褐色、2~3 mm大小的絨狀菌絲團,這是褐腐病的特征。病果有一種特殊香味。多數脫落,少數也可掛在樹上干縮成黑色僵果,貯藏期中病果呈現特殊的藍黑色斑塊。 2、病原鑒定 梨褐腐病病原為子囊菌亞門盤菌綱柔膜菌目果生鏈核盤菌(Monilinia fructigena)。子囊盤自僵果內菌核上生出,菌核黑色,不規則形,子囊漏斗狀,外部平滑,灰褐色,直徑3~5 mm,盤梗長5~30 mm,色澤較淺,子囊無色,長圓筒形,內生8個孢子,側絲棍棒形,子囊孢子單胞,無色,卵圓形,大小(10~15)μm×(5~8)μm。有性階段在自然條件下很少產生。無性階段為仁果叢梗孢。病果表面產生絨球狀霉叢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其上著生大量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叢生,頂端串生念珠狀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11~31)μm×(8.5~17)μm。 3、侵染循環及發病條件 3.1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孢子在病果或僵果內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通過傷口或皮孔侵入果實,潛育期5~10 d。 3.2發病條件 在高溫、高濕及擠壓條件下,易造成大量傷口,病害迅速傳播蔓延。褐腐病菌在0~35 ℃范圍內均可擴展,最適發病溫度為25 ℃,因此,該病不論在生長季節或貯藏期都能為害。果園積累有較多的病原,果實近成熟期又多雨潮濕是褐腐病流行的主要條件。不同品種對該病抗性不同,香麻梨、黃皮梨抗病性較強,金川雪梨、明月梨較易感病。果園管理差,水分供應失調,蟲害嚴重,采摘時不注意造成機械傷多,均利于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4、防治技術 該病的防治應在栽種抗病品種的基礎上,搞好越冬期防治,盡可能減少初侵染菌源;加強栽培管理,并結合藥劑防治。 4.1加強果園管理 褐腐病是積年流行病害,及時清除菌源,就可以控制病害的流行。秋末采果后耕翻,清除病果,生長季節隨時采摘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田間菌源。有條件者可行果實套袋。 4.2適時采收,減少傷口,防止貯藏期發病 貯藏前嚴格挑選、去掉各種病果、傷果、分級包裝。運輸時減少碰傷,貯藏期注意控制濕度,窯溫保持在1~2 ℃,相對濕度90 %。定期檢查,發現病果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4.3藥劑防治 注重早期診斷、預防和控制。在未發病前可適當噴灑一些保護性藥劑進行預防。1︰0.7︰200波爾多液,是防治梨褐腐病的一種優良的保護劑,應掌握田間出現利于霜霉病菌侵染的條件而尚未發病前使用。根據天氣條件,一般使用3~5次,每次間隔10~15 d,能收到很好的防病效果。花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5 %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花后及果實成熟前噴1︰3︰(200~240)倍量式波爾多液、45 %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5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 %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 貯藏果庫及果框、果箱等貯果用具要提前噴藥消毒,然后用二氧化硫熏蒸,每立方米空間用20~25 g硫磺密閉熏蒸48 h;也可用1 %~2 %福爾馬林或4 %漂白粉水溶液噴后熏蒸2~7 d。果實貯藏前用5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45 %特克多懸浮劑4000~5 000倍液浸果10 min,晾干后貯藏。 |
相關閱讀 |
小麥出現弱苗要對癥下藥 |
西瓜果斑病病害癥狀及防治方法 |
如何鑒別有機蔬菜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