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山茭白長綠飛虱的特征、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8 16:19:00 |
高山茭白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品種,產品質量好、效益高,成為眾多農戶種植的首選。然而,近兩年來長綠飛虱危害日益加重,嚴重影響了茭白的品質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高山茭白長綠飛虱的特征、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一、形態特征 1.成蟲 體長5~7毫米,體色為綠色或黃綠色,體表油狀光澤,頭頂尖而長。翅半透明,前翅末端尖長。 卵 長0.7~1毫米,寬約0.24毫米,香蕉形,初半透明,后變為乳白色至灰黃色,覆有白蠟粉。 2.若蟲 蛻皮4 次,分5 齡,體長4~5毫米,體綠色,1齡后開始體披白色蠟粉或蠟絲,腹端有5根白絨狀長蠟絲,,蛻皮時連同舊表皮一起蛻去,尾絲隨齡期增加而增長。 二、發生規律與危害特點 長綠飛虱屬同翅目飛虱科,單食性,在長江流域一年發生4~5代,主要以卵在茭白和野茭白的枯葉中及葉脈、葉鞘內滯育越冬上越冬,4月上、中旬初越冬卵孵化。5月中、下旬是第1 代成蟲高峰期,6月中旬是第2 代長綠飛虱高峰期,也是長綠飛虱蟲源的遷飛高峰期,新種茭田的蟲源主要來源于此代。6~9月發生量最大,至9~10月份以后而后隨著氣溫的下降,蟲口密度漸減,11月以后在卵在茭白和野生茭白殘茬上越冬。高山地區7~8月氣候適宜,蟲口發生量大,又是茭白采收期,為全年防治關鍵時期。 成蟲均為長翅型,有趨光性和群集性,有較強的趨嫩綠性,營兩性生殖,成、若蟲大多棲息于葉片中脈附近。凡是茭株高大、嫩綠,田間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的田塊蟲量大;反之,茭株老健,田間密度小、通風透光良好的田塊蟲量小。雌成蟲喜在嫩葉葉脈小隔室內產卵,多數塊產,數粒至20粒左右排列成行,每頭雌蟲可產卵60~100多粒。產卵部位多在葉片中部偏下方,雌蟲產卵痕跡初呈水漬狀,卵孔上覆蓋雌蟲腹端分泌的白絨狀蠟粉,葉片出現傷口后失水,植株成團枯萎,成片枯死。卵孵后若蟲常群集在植株的中下葉片上刺吸作物汁液。若蟲歷期26~38天,成蟲壽命只有3~7天。氣溫在20~28℃時對該蟲生長發育及繁殖有利,超過33℃卵、若蟲發育受抑制。越冬卵抗寒性較強,并有一定抗水性。 長綠飛虱以成蟲、若蟲聚集在茭白的中下部葉的葉背刺吸茭白汁液,被害葉出現黃白色至淺褐色或棕褐色斑點,危害嚴重時,茭白整株枯黃,排泄物覆蓋葉面形成煤污狀,造成葉片卷曲,嚴重影響茭白的質量和產量。 三、防治措施 1.清除殘茬 秋茭收獲后,割除茭白地上部分殘株及野茭白集中銷毀。翌年春季3月份,在越冬卵孵化前,老茭田通過灌水將殘茬浸入水中3~5天,以淹殺越冬卵。 2.天敵的利用 保護和利用本地天敵,在茭白生育前期不施藥或少施藥,發揮天敵對長綠飛虱的自然控制作用。長綠飛虱天敵很多,主要有天敵有寄生蜂、蜘蛛、草蛉、瓢蟲、青蛙等。 3.物理防治 利用燈光進行誘殺,尤其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效果更好。 4.化學防治 在2~3齡若蟲盛發期用藥防治,防治間隔期7~10天,連續噴霧防治2次左右,噴霧防治時就由地塊外圍向內繞圈噴藥,提高防治效果。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0%撲虱靈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晴天選擇早晨、黃昏時噴藥,在藥液中加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每畝茭白田要噴足60~75千克藥液,施藥前后保持田間2~3厘米淺水層。 |
![]() |
![]() |
相關閱讀 |
油菜瓜果腐霉病的病原、癥狀、發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
果樹種植有何禁忌 |
火龍果怎么種?火龍果優質高產的栽培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