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發改委發布《告誡書》!冬儲來臨,還原化肥漲價真相!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13 9:11:00
    

    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發布了《化肥行業價格法律政策提醒告誡》(以下簡稱《告誡書》),引起了行業內廣泛關注。文件提出,經營者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定價原則,禁止價格違法行為,呼吁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不得組織經營者實施價格違法行為,應當引導本行業經營者依法競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價格秩序。

發改委發布《告誡書》!冬儲來臨,還原化肥漲價真相!

    據了解,近期化肥冬儲價格的上調是引起國家相關部門關注的主要原因,也是《告誡書》發布的主要背景。化肥冬儲價格究竟上漲了多少,又是何原因?是有意哄抬,還是水漲船高?未來的市場走向又將如何演繹?記者就有關話題展開了深度調查采訪,力求呈現出一個真實的化肥市場。

    是人為哄抬,還是水漲船高?

    1. 成本激增是價格上漲主因

    “成本大幅上漲是抬升當前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徐東奎告訴記者,以磷銨為例,從10月初開始,磷銨三大原料:硫磺、合成氨、磷礦石的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硫磺價格從900元/噸一路上漲,最高點達到1700元/噸,現在稍有回落,但仍在1500元/噸之上的水平,這使得二銨的成本上漲了約240元/噸;磷礦石每噸上漲了約50元,且仍在醞釀漲價。生產1噸二銨,需要1.8噸的優質磷礦石,磷礦石價格的上漲使二銨成本上漲了約90元/噸;相對而言,合成氨對其成本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也有相當明顯的漲幅。整合分析后可以看出,二銨的成本上漲了約350元/噸。

    成本上漲固然給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但綜合來看,成本上漲也存在其合理性。徐東奎表示,以磷礦石為例,與煤炭同為資源型產品,煤炭價格一路飆升,磷礦石價格十幾年來未出現過大幅上漲,如今在環保限產等政策支撐下,磷礦石價格上漲在情理之中,且這僅僅是一個開端,后期還有上漲空間,屆時相關化肥企業的成本壓力將會再度提升。

    不僅僅是磷肥,氮肥也不例外。煙臺眾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其選表示,今年的尿素市場行情變化太快,9月中旬的價格和10月、11月的價格差得太大。9月中旬的時候,尿素價格在1400元/噸,而且很容易采購。到了11月,不僅價格大幅上調,采購也十分困難。按照往年規律,每年11月,化肥的價格一般會下調一點,便于大家采購,后期緩慢上漲直到平穩。但是今年,化肥價格沒有按照這個規律出牌。究其原因,還是成本壓力過大,企業開工率不高,才造成當前價格抬升、市場采購艱難的局面。

    2. 多方因素集合推動

    此次成本短時間內暴漲出乎了很多企業的預料,但也并非毫無預兆。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企業發展戰略部部長李昊峰表示,本次化肥價格的上漲,同比漲幅較大,但要清楚地認識到這是化肥行業在市場化運作下,由成本上漲導致的化肥價格上漲。值得注意的是,供給側改革之后,一些產能的退出,導致整體產量有所下降,目前供需形勢還是比較好的。同時,本次價格的上漲也是多年來各種優惠政策取消、環保壓力逐漸增加、原料價格等多因素累積的結果,所以成本的上漲不是突然發生的,是各種因素不斷作用的結果。

    承壓的是企業,還是農民?

    1. 生產企業收獲的是“壓力”而非“盈利”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中心市場部部長王銓啟表示,三大原料價格整體大幅上漲,對化肥生產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化肥企業要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要為行業負責,要為農民謀福利,但也要考慮生存。作為一個微利行業,價格上漲并未給化肥企業帶來暴利。恰恰相反,目前化肥企業的生存環境十分困難。高額的成本掠取了大份額的利潤,高成本推動下,價格上行實屬被逼無奈,且當前市場價格的漲幅尚低于成本的漲幅。

    對于成本的突然暴漲,行業內完全沒有預料到,很多企業也因此虧損。徐東奎表示,10月底以來,一些企業接收了部分前期訂單,但成本的迅速飆升讓這些企業措手不及,高成本生產執行低成本訂單,讓這些企業吃了個啞巴虧。就當前而言,雖然化肥價格已經上漲,但大多數還未能跟上成本上漲的步伐,即使部分產品價格已經漲到合理水平,也僅僅是保本而已。價格上漲的市場行情之下,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在糧價低迷的情況下,成本推著價格上漲,也會增加企業在后期運作的風險。

    2. 中間環節兩方承壓

    生產企業固然承受著暴漲的成本帶來的壓力,但作為擁有定價能力的上游企業,他們僅僅承受著來自原料成本單方面的壓力,中間環節則不然。

    施可豐采購公司總經理付紹群告訴記者,當前市場對處于中間環節的流通商以及大的經銷商甚至復合肥企業而言,壓力更是巨大。一方面,上游原料企業受成本推動抬升市場價格;另一方面,市場行情尚不明朗,下游對當前的價格望而卻步,保持觀望。復合肥企業需要生產,不得不采購,但上游原料持續上漲帶來的壓力并不能夠快速地傳導到終端市場,不過作為生產企業壓力相對會小一些。流通商和大的經銷商是壓力最大的環節,小的網點商可以保持觀望,但大的渠道商或許可以少拿,但不得不拿。上游持續增壓,下游抵觸觀望,兩方承壓,有苦難言。

    3. 農民壓力來自糧價

    在整個行業鏈條中,農民作為終端消費者,市場價格上漲對他們造成了多大的壓力呢?這也是所有人十分關心的問題。王銓啟表示,目前市場正值冬儲,屬于用肥淡季,市場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壓力尚未傳導給農民,中間環節才是真正的受力點。且當前價格屬于恢復性上漲,尚未到達農民用肥臨界點,不會影響農民用肥的啟動。他還說,目前市場價格雖然在漲,但漲幅至少要比原料漲幅小20%,生產企業需要承擔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同時需要維持市場穩定,控制合理的上漲節奏,防止市場崩盤。當前市場“不合作,沒法活”。流通環節的壓力最為巨大,企業必須要考慮合作伙伴的感受,為其分擔一定的壓力。

    徐東奎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現在還沒有到用肥時期,農民不用肥,便感受不到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壓力。在市場運作下,未來的行情究竟如何演繹,誰都難以言說,這也是企業壓力大的原因之一。化肥生產企業當前全部屬于高成本生產,一旦價格下跌,必將面臨巨額損失。流通環節也一樣,冬儲,儲還是不儲,難以抉擇。上游成本壓力,下游抵觸心理,雙重壓力下,境況十分尷尬。

    誠然,當前并非用肥時期,農民尚未感受到來自化肥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但這并不說明農民沒有壓力。事實上,近年來農民最大的壓力并非來自農資,而是糧價低迷。農民不能夠從糧食上賺取更多的利潤,便只能主動減少在農資投入品上的支出,從而導致下游不接受的局面,也因此將壓力傳導到了上游。

    是警示提醒,還是禁止漲價?

    1. 《告誡書》立意高遠

    李昊峰表示,本次之所以發布《告誡書》,很有可能與小麥等糧食的收購價降低有關。日前出臺的《關于公布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中提到:“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經國務院批準,2018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調3元。”這是小麥13年來第一次下調收購價。此時,農資產品價格的上漲必然會使終端產生抵觸情緒。本次《告誡書》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針對一些價格上升中的非市場因素進行告誡和提醒。

    他還說,目前,化肥行業的整體市場化進程與政府當初的設計基本是一致的。化肥從一個特殊商品逐漸恢復成一個普通商品,政府對化肥市場的干預越來越少,相關的優惠政策基本取消。化肥出口逐漸放開,所以此次發改委的《告誡書》并不會對行業發展產生阻礙,反倒是件好事,避免了人為的哄抬物價,使行業繼續進行純粹的市場化運作,回歸到成本決定價格的良性軌道上來。

    徐東奎也表示,《告誡書》從“三農”角度出發,立意高遠。化肥行業作為支農產業,也必將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化肥企業進行有效溝通,做好資源分配,促進產業升級是必要的,價格還要靠市場決定。并且,就目前而言,市場價格在成本推動下上漲也并非壞事。市場價格上漲,農民對于肥料的選擇會更加謹慎。為了減少成本,農民會選擇更加高效的肥料,也會更加注重施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推進我國化肥“零增長”步伐,促進合理的結構調整。同時,農民對于肥料的挑剔也會反向促進行業升級,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后續或有動作

    關于本次《告誡書》有何內在含義,李昊峰分析說,這次僅僅是釋放了一個信號,希望各個企業在目前的形勢下能夠自律,防止非市場因素干擾化肥價格走向。《告誡書》的出臺一般情況下是對行業起到警示的作用,參考其他行業的《告誡書》發布情況,很有可能是調查組掌握了一些情況和證據,首先提出提醒告誡,在告誡未起到良好作用的情況下,國家應該會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也有資深業內人士分析,與遏制房價炒漲相類似,此次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就化肥淡儲市場波動問題,對肥料行業提出告誡,表明國家對化肥市場密切關注,并有意遏制非市場因素下的炒漲亂市等價格違法行為。國家站在“三農”發展的高度審視化肥市場的波動,應引起行業的高度重視。下一步,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一方面,通過加強監管抑制化肥價格的非市場性上漲,擠掉化肥市場的周期性“泡沫”,使化肥價格逐步回歸理性;另一方面,將持續加大對假冒偽劣、低價傾銷等違法亂市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市場穩定,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利益。

    漲幅有限,未來必將回歸理性

    李昊峰認為,雖然目前下游有抵觸情緒,但這只是一個時間節點,企業的定價一定是根據每個時間點的成本來核算,而下游是否能夠接受還是落腳到供需的問題,只要需求還在,經銷商拿貨也是遲早的事情。我們的關注點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個或某幾個節點上,那樣有失偏頗,而且沒有太大意義。這里還有這樣的一個市場調節機制,那就是,國內價格升高,出口必然減少,國內的供應也就會相應增加。價格是始終圍繞著供需平衡點來波動。所以,從長遠來看,價格一定會回歸理性,這是市場化運作的必然。在今后的幾年,隨著化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化肥的生產成本一定會進一步升高,化肥價格也會隨之升高。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在這樣的格局下保證發展,必須練好“內功”,提高管理水平,不斷用技術創新來減少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降低成本。

    不少企業也表示,今年的市場與往年不一樣,廠家基本沒有庫存,渠道也沒有庫存。目前價格太高,下游都不敢采購,怕糧價太低會影響農民的化肥用量,糧價低迷情況下農民是否可以接受如今價位的化肥還是未知。就價格而言,當前價格已接近頂峰,雖有穩中看漲之勢,但上漲空間不大。當前行業整體開工率也不高,市場供應基本處于緊平衡狀態,但企業開工率肯定受市場價格影響,一旦能具有客觀的利潤,開工率或將隨之上升,供應也將寬松。歸根結底,未來市場還是要看供需。

    市場價格需要看供需,而糧食價格低迷勢必將影響農民的用肥積極性,降低用肥需求,從而反過來壓低市場價格。所以,暴漲的成本抬升化肥冬儲價格與農資消費能力減弱是當前化肥市場的主要矛盾。企業難,成本上漲毫不留情,下游抵觸保持觀望。農民難,化肥價格一路飆升,糧食價格萎靡不振。化肥價格上漲有因,下游抵觸情有可原。

    化肥有價無市,糧價低迷是源頭

    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化肥淡季漲價的現象其實并不新鮮,但在日益穩固的買方市場格局下,受農業生產綜合成本不斷抬升和國內糧價持續低迷的雙重影響,肥料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反復上演。農民生產積極性與購買力偏低,成為長期制約農資行業發展的痛點。

    黨的十九大之后,國家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政策支持的廣度與力度空前加大。以近期的增值稅改革為例,糧食與化肥的稅率均由13%降為11%,為企業節本減負,產業轉型升級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提出在保證糧食產量和適度庫存的同時,加強相應的加工流通能力和產業鏈掌控能力,深入發掘農業產業附加值,并通過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激發企業活力,增加農民收入和種糧積極性。

    在當前糧食產業去庫存、化肥行業去產能的背景下,大宗糧食價格短期內大幅上漲、化肥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極低。國內的農資企業普遍認識到幫助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性,因此負責任的企業不會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哄抬肥價,增加農民的負擔,損害農民的利益。從長遠來看,成本主導下的肥價上漲已接近頂點,并將在市場規律的引導下逐步回歸理性。從農資行業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業的減肥增效與農民的持續增收,關鍵在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率,通過專業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引導農民科學施肥,降低生產成本,發掘產業鏈價值,最終實現提質增效、節本增收。

    歸根結底,冬儲價格短時間內快速上漲是《告誡書》發布的直接誘因,成本上漲是抬升冬儲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而糧價低迷則是問題根本。賣糧容易,則賣肥不難。事實證明,糧價的浮動能夠直接影響化肥市場。化肥企業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僅僅把目光聚集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更應該放長遠,關注農業,關心農民,提高作物品質,讓農民能夠賺錢是每一個化肥企業需要去做的事情。同時,糧價低迷也不能夠成為遏制市場運作下化肥價格上漲的理由。政府既要關注億萬農民,也需要關注企業的生存。畢竟,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如果化肥行業難以維系,糧食安全何從談起。

相關閱讀
氯化鉀市場價格處于趨穩,仍有下探可能
氯化鉀市場周報(12.6-12.11)
印度第四輪尿素招標如約而至 國內價格有所反彈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