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在先,12月上旬尿素市場的僵持局面源于最近一輪企業炒作提價未果。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時間里,那些尚在坐等尿素1600~1620元/噸抄底的貿易商已在本周新一輪尿素觸底反彈的行情中,再度錯失抄底良機。據初步統計,本周一(12月11日)國內尿素主產區出廠報價重新收復1700~1750元/噸,平均漲幅達到40~60元/噸,漲勢明顯。而周二(12月12日)徑直突破了1800元/噸。反觀下游,抄底預期失算后,難抑追漲沖動,尿素企業手握提價籌碼,且擺出一副惜售態度。

據悉,下游省農級別的經銷商以及中型經銷商,僅近期采購尿素新單多數已追漲至1750元/噸的出廠價。更有態度表明,由于對尿素后市仍持看好預期,下游不乏繼續淡儲采購的意向。
進入12月中旬,國內尿素市場供求面進一步吃緊,正如筆者上周所言,行情僵局必由供求本身打破。供應面的進一步壓縮來自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工廠轉產,由于國內液氨價格維持高位,每噸利潤可達300元左右,對比尿素50~100元/噸的利潤,部分企業暫停尿素裝置,選擇直接銷售液氨;其次是工廠減產,例行檢修以及政策限產仍在繼續,山東、河北企業首當其沖;最后則要談到天然氣供應調整,受寒流入侵影響,川渝地區氣頭尿素企業或將全部停車。事實上,當前國內尿素行業整體開工率僅能維持在50%左右,更何況大多數尿素企業基本屬于零庫存狀態,何來銷售壓力?定價話語權掌握在工廠手中。之所以前期挺價觀望,除可供銷售的貨量少之外,也是考慮到淡季市場下游剛需未至釋放時機,工廠間理應避免無謂競價。而恰好是本月上旬的一系列供應面調整,適時刺激下游市場啟動。新單成交好轉,帶來企業大幅提價動力。
涉及尿素方面的政策調控仍將重點圍繞,環保、成本等方面展開。近期雖未進一步強調環保檢查,但對尿素及起下游行業的限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以河北為例,目前全省正常生產的尿素企業僅有正元、東光、邦力三家,且開工率多維持在60%左右。而同為老牌尿素主產區的山西、山東兩地多數企業,不同程度受“2+26”政策的影響,整體開工明顯不及同期水平。業內對尿素企業開工率的關注較為敏感,不僅可作為工廠提價的炒作點,更是下游經銷商追漲采購的信心所在。成本面近期很少別提到,畢竟成本線的話題多數情況只會出現在討論尿素跌價底線中,而此番預期1600元抄底價本就高于成本,況且還是那么的可遇不可求。
2018年尿素關稅臨近,相對于以往所關注的出口關稅,貿易商對進口關稅的興趣點明顯更高。國際尿素價格自印度11月初棄標以來,持續下滑,主流出口國離岸價跌幅多在50美元/噸以上,上周方才顯露筑底態勢。相對于國際220~230美元/噸主流離岸價,我國尿素內銷價格仍維持在1700元/噸左右,難免令一些貿易商籌劃著進口尿素。且從進口尿素的可行性上分析,進口配額不難弄到、進口關稅暫為1%,更有溢價優勢,顯然有利可圖。但小編認為,成規模的操作尿素進口言之過早,2018年關稅尚未公布,一旦出現尿素進口的苗頭,為保本國行業利益,必會借助政策調整。換句話說,即使國內尿素后市進一步貨緊價揚,也暫時不會出現進口尿素沖擊國內市場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