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油菜軟腐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18 15:30:00 |
油菜軟腐病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性病害,在各油菜產區均有發生。一般發病田塊油菜產量會損失15%~20%,嚴重的達50%以上,因此,種植者應該對該病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本文介紹了關于油菜軟腐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發病癥狀 油菜感染軟腐病,初期在根莖和莖基部產生不定形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發展,病斑不斷擴展,比健部微凹陷,表皮萎縮。病發至后期,葉柄、葉片、病根等龜裂、軟腐,發出惡臭味,莖稈空洞化,僅剩纖維組織。油菜苗根部受害,重病株會因爛根而枯死。受害較重的油菜植株,后期絕大多數會干枯倒伏死去。 病原與發病規律 病原為胡蘿卜歐文氏菌胡蘿卜軟腐致病變種,除為害油菜、白菜、蘿卜等十字花科作物外,還可為害馬鈴薯、西瓜和辣椒等作物。帶病植株、病殘體、有機肥、土壤和生產工具等都是侵染來源。病原可隨流水、澆(灌)水、土壤和土壤中的害蟲等傳播、擴散。病菌多從傷口、幼芽和根毛等處侵入,經維管束不斷向地上部轉移。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120多天,土溫5℃以下可長期存活,15℃以上1~2天會死亡。病菌侵入油菜后會產生果膠酶,分解膠質物等致使細胞組織分解并崩潰。油菜連作田發病多且重;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發病比甘藍型重。春季陰雨、潮濕和溫暖的天氣有利于發病,會明顯加重病情;稻茬和土壤濕度高的油菜地,如降濕措施不到位,該病發生也將偏多、偏重;偏施或只施用速效化肥的田塊,發病多而重。稻茬油菜比旱茬作物(特別是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油菜發病少而輕,如稻茬油菜采用深溝、高畦栽培,則有利于抑制該病的發生。早播的油菜比晚播的發病多;春季晴、冷、陰雨、風寒等交替頻繁,會導致該病暴發、流行。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和易積(漬)水的田塊,該病也會多發、重發;受凍傷的油菜植株極易染病。 綜合高效防治技術 ①農業防治。一是盡量選栽抗病和抗冷凍性相對較強且豐產高效的秦油2號、華油雜16號等甘藍型油菜品種。雨水多、排灌不暢、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最好不要種植白菜型油菜品種。二是種植過白菜、蘿卜等蔬菜的地塊不適宜種植油菜,水旱輪作或油菜與水稻、玉米、小麥等實行2~3年輪作,可減輕該病為害。三是要重視豬、牛糞等有機農家肥的施用。油菜田翻耕整畦時,每畝撒施腐熟豬牛糞1500~2000千克、鈣鎂磷肥50千克、硼砂0.8~0.9千克、氯化鉀9~10千克。所有有機肥都要經密封高溫堆積發酵并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四是油菜田無論是施基肥還是追肥,均不要偏施或只施速效化肥,否則會加重病害發生。油菜生長中后期,特別是后期,要少施或不施尿素等速效氮肥,這樣有利于控制病害的發生。五是油菜田的病株和病殘體要及時清除并深埋或燒毀,以減少病原。六是翻耕整畦時每畝撒施100~120千克生石灰消毒,有較好的控制病害發生的作用。七是雨、雪天要多到田中巡視,發現積水隨時清除。地下水位高的田塊,要采用深溝高畦栽培。干旱時,嚴禁串灌和漫灌,以采用穴灌、澆灌為好,可防止病原借灌水傳播。八是及時發現并防治好菜青蟲等地上和地下害蟲,以減少傷口和病原侵入機會。 ②藥劑防治。藥劑防治要抓住發病初期,做到早防、早治、噴藥周到,重點噴灑莖基部和葉柄等處。發病中后期用藥幾乎沒有效果。發病初期每畝可噴灑47%春雷?王銅(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60千克,或20%噻菌銅(龍克菌)懸浮劑500倍液60千克,或6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0千克,或14%絡氨銅水劑600倍液50~60千克,或2%氨基寡糖素水劑400~500倍液60千克,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60千克。不同藥劑最好輪換交替使用,一般噴藥2~3次,每次間隔9~10天。 |
![]() |
![]() |
相關閱讀 |
秧苗錯過移栽時期該怎么補救 |
大蔥斑潛蠅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石榴樹褐邊綠刺蛾的危害癥狀、形態特征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