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蕹菜白銹病的發生特點及無公害防控技術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19 14:59:00 |
蕹菜一種蔬菜產品,宜生長于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多濕的地方,常見于中國的中部及南部各省。蕹菜除供蔬菜食用外,尚可藥用,內服解飲食中毒,外敷治骨折、腹水及無名腫毒。在種植蕹菜的過程中,農戶們常常會遇到白銹病等病害,嚴重影響了其品質和產量。本文就蕹菜白銹病的發生特點及無公害防控技術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1、蕹菜白銹病的癥狀 白銹病主要為害蕹菜的葉片,也能為害其嫩莖和葉柄。葉片受害,在葉的正面先出現淡黃色至黃綠色斑點,后擴大,邊緣不明顯,逐漸變褐,葉背面形成白色隆起狀皰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后期皰斑破裂,散出白色粉狀物。病害嚴重時,病斑密布連片,致葉片畸形或枯黃脫落。葉柄和嫩莖收害,癥狀與葉片相似。 2、蕹菜白銹病的病源及發生規律 病原菌為鞭毛菌亞門的白銹菌屬舊稱。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和廄肥中或粘附在種子上越冬,少數以菌絲體在寄主根莖內存活越冬。卵孢子在適宜條件下直接萌發侵染,或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從幼嫩葉片氣孔侵入致病。病菌可沿維管束進行系統侵染。發病后病部產生的孢子囊作為再次侵染接種體,借助風雨傳播侵染致病,在生長季節中,再次侵染不斷發生,病害得以蔓延。病菌孢子囊萌發最適溫度為25~30℃,病菌入侵要求溫度偏低,但入侵后病害的擴展則要氣溫偏高,如入侵后白天氣溫低于23℃,病害可不顯癥。溫暖多濕的天氣,特別是日暖夜涼或臺風雨頻繁的季節最有利于本病的發生流行。連作地、土壤瘠薄、疏于肥水管理、植株生長不良的地塊及植株發病早而重。品種間抗性差異尚待調查比較。一般細葉通菜似比大葉通菜表現較抗病。 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田間越冬,第二年春季溫度、濕度適宜時,卵孢子或菌絲產生的孢子囊借助風傳播,擴大再侵染。發病部位多在上梢和幼嫩組織,老葉和下部組織,老葉和下部組織不易感染。主要發病盛期在5-10月。春季多雨,秋季持續高溫、悶熱、多雨時發病重。常年連作,地勢較低,排水不良,雨后易積水,種植密度大,田間通透性差等發病重。 3、蕹菜白銹病的無公害防控措施 3.1 充分利用以農業措施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 3.1.1 加強田間通風排水,降低空氣濕度。 3.1.2 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鉀肥,改善田間通透條件,及時采收,防止植株組織過嫩。 3.1.3 發現病葉及時摘除,避免或減少越冬菌源。 3.1.4 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閑期,棚內灌水,地面蓋上地膜,閉棚幾日,利用高溫滅菌。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3.1.5 選用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處理。 3.1.6 蕹菜主要蟲害有菜青蟲、小菜蛾、夜蛾科蟲、蚜蟲等�?稍O置30厘米x20厘米黃色黏膠或黃板涂機油,按每畝30~40塊的密度,掛在行間,高出植株頂部,誘殺蚜蟲。 3.1.7 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蛾類、直翅目害蟲的成蟲;利用糖醋液引誘蛾類成蟲,集中殺滅。 3.1.8 利用銀灰膜驅蚜蟲,或防蟲網隔離。 3.2 科學用藥,確保蔬菜質量安全 3.2.1 發病前注意施藥預防保?o,可采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560克/升嘧菌酯?百菌清懸浮劑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防治。 3.2.2 在蝶蛾類卵孵盛期選用蘇云金桿菌。印楝素或川楝素進行防治,成蟲期施用性引誘劑防治。蚜蟲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 3.2.3 田間發病后及時施藥防治,發病初期,可采用69%烯酰嗎啉?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 3.2.4 合理用藥,殺菌劑農藥品種應交替輪換使用,一方面避免病害對藥劑抗藥性的產生,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蔬菜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風險。 3.2.5 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規定,不過安全間隔期,不得采摘上市銷售。 |
![]() |
![]() |
相關閱讀 |
如何調節土壤酸堿度 |
茄子爛果怎么辦 |
花椰菜花球異常的產生原因及防止對策詳細介紹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