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灰斑病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21 16:56:00 |
玉米病害種類繁多、危害嚴重,危害最重的玉米灰斑病在玉米主產區大面積發生,直接威脅著玉米產業的發展。一般感染該病之后,減產達12%~40%,損失750~3 750 kg/hm2,甚至顆粒無收。為了更好的防治玉米灰斑病,本文將就其癥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做詳細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1、危害癥狀 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葉鞘和苞葉。發生在玉米成株期的葉片、葉鞘及苞葉上。發病初期為水漬狀淡褐色斑點,以后逐漸擴展為淺褐色條紋或不規則的灰色至灰褐色長條斑,這些病斑與葉脈平行延伸,病斑中間灰色,邊緣有褐色線,病斑大小為0.5~3.0 mm。潮濕時葉背病部生出灰色霉層,病害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生,氣候條件適宜時可擴展至上部葉片至全部葉片,嚴重時病斑匯合連片,致使葉片提早枯死[1]。葉片兩面(尤其在背面)均可產生灰黑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發生規律 玉米灰斑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稈等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侵染源。該病較適宜在溫暖濕潤和霧日較多的地區發生,且連年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是翌年該病大發生的重要條件。該病于6月中下旬初發,開始時腳葉發病;7月緩慢發展,危害至中部葉片;8月上中旬發病加快加重危害;8月下旬、9月上旬由于高溫高濕,容易迅速暴發流行。甚至在7 d內能使整株葉片干枯,形成農民俗稱的“秋風病”。 3、防治措施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綠色植保、公眾植保的理念,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技術措施。 3.1農業防治 3.1.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適合當地種植、豐產性好、抗玉米灰斑病的優質良種,是保證玉米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目前南澗縣推廣的玉米品種有北玉2號、海禾1號、海禾2號、路單8號等。 3.1.2合理輪作,加強監測。尤其是發病嚴重的地塊,在種植技術上,合理布局作物與品種,定期輪換,減少玉米灰斑病病菌侵染源。做好系統調查和玉米灰斑病檢測工作,以利于適時指導農戶進行有效防治。 3.1.3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灰斑病流行。合理密植,改進種植方式,實行寬窄行種植,采用2∶2(2行玉米間種2行經濟作物)或2∶1(2行玉米間種1行豆類作物)。通過改善種植方式,能充分利用光熱資源,促進田間通風透光,防止玉米倒伏,降低田間濕度,提高玉米抗病性,減緩病害發生和流行,達到控制病害發生的目的,從而提高玉米單產,增加農民收入。 3.1.4適時播種。在田間濕度大或雨季來臨之際,將翌年播期提前10~15 d,錯開7―8月高溫多雨多濕季節,以降低灰斑病高發期對玉米生長的影響,減輕其對玉米生長的危害,特別是玉米抽穗期、灌漿期更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發生[3]。在海拔1 900 m以上的高寒地區要搶抓節令,適期早播,同時采用地膜覆蓋措施,縮短玉米生育期,從節令上錯開發病高峰,提早玉米成熟期,減少產量損失。 3.1.5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氮、磷、鉀肥合理搭配,因地制宜施用微肥,促使玉米健壯生長,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根據玉米的生理特性,應遵循施足底肥、輕施提苗肥、重施拔節孕穗肥、巧施粒肥的原則。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從而提高抗病能力。在施農家肥15.0~22.5 t/hm2的基礎上,施尿素150 kg/hm2、普鈣525 kg/hm2、鉀肥75 kg/hm2(或25%以上的復合肥600 kg/hm2)充分混合拌勻后作種肥或移栽肥,施肥時要特別注意肥料不能直接與種子或根系接觸。追肥要輕施提苗肥,重施拔節穗肥,巧施粒肥:第1次追施苗肥,在玉米五至六葉期結合中耕除草,用尿素75~120 kg/hm2,促進幼苗平衡生長;第2次追施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50~525 kg/hm2,深施于玉米2株之間,施后培土,同時進行中耕除草,以促進穗大粒多。第3次追施粒肥,抽雄吐絲期,追施尿素75~150 kg/hm2、鉀肥75~105 kg/hm2,深施于玉米2株之間,施后蓋土,以防玉米早衰,增加粒重,提高單產。 3.1.6加強田間管理。清潔田園,減少病原菌。枯葉、秸稈等病殘體是灰斑病的主要病源,玉米收獲后,要及時徹底清除遺留在田間地塊中的玉米秸稈、病葉等病殘體,尤其是堆過秸稈的地方,重病地塊,應徹底清除,并且在雨季開始前處理完畢,處理方法是帶出田外用火集中燒毀,秸稈堆肥時要徹底進行高溫發酵、加速腐解等,均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3.2藥劑防治 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根據灰斑病發生、發展和危害的特點,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抽穗期和灌漿初期3個關鍵時期進行藥劑防治[4]。根據防治效果和最低使用成本原則,選擇對玉米灰斑病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主要有:25%丙環唑可濕性粉劑135 mL/hm2對水噴霧;43%好力克90 mL/hm2+70%安泰生375 g/hm2對水噴霧;10%苯醚甲環唑450 g/hm2對水噴霧;75%三環唑(或硫磺唑或稻瘟凈)+農用鏈霉素+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各1/2袋混合對水噴霧。5~7 d防治1次,連續用藥2~3次,施藥時要注意噴勻噴透,若噴后1~2 h遇雨應重噴,確保防治效果。 |
![]() |
![]() |
相關閱讀 |
水稻治病殺蟲的關鍵時期 |
柑橘果實蠅的發生規律、為害特點、發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
柑橘黃脈病有哪些危害,該如何進行防控?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