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玉米圓斑病癥狀,玉米圓斑病防治措施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7-12-22 14:22:00
    

    玉米圓斑病在玉米生產上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在我國陜西、河北、黑龍江等地區均有發生。該病嚴重危害了玉米的健康生長,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農戶們必須加強對該病的預防措施。那么,如何防治玉米圓斑病呢?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作詳細的介紹,詳情如下:

玉米圓斑病癥狀,玉米圓斑病防治措施

    1、玉米圓斑病癥狀

    玉米圓斑病菌主要危害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危害部位有葉片、果穗、苞葉及葉鞘。在侵染初期葉片形成分散的水浸狀淺綠色至黃色小斑點,侵染后期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大小為(5~15)mm×(3~5)mm,中央淺褐色、邊緣褐色,周圍有黃綠色暈圈。偶爾也會形成長條線狀斑,大小為(5~21)mm×(1~5)mm。隨著病斑擴展,多個病斑常會連在一起。病斑表面也生黑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苞葉染病后出現深褐色病斑。葉鞘侵染最初呈褐色斑點,具有同心輪紋,后期病斑擴大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在潮濕時,表面會產生黑色的霉層。玉米果穗也會被侵染,先侵染果穗的尖端,然后向下蔓延,到發病后期果穗籽粒呈煤污狀或干腐狀,籽粒表面著生黑色霉層,用手捻動籽粒即成為粉狀物。

    2、病原菌特征

    玉米圓斑病病原菌無性階段為玉米生平臍蠕孢(Bipolaris zeicola),有性態為碳色旋腔菌(Cochliobolus carb-onum)。玉米生平臍蠕孢在25 ℃下,在PDA平板上培養5 d,菌落直徑可達到78 mm。菌落呈圓形,深綠色至黑綠色,邊緣不規則,偶爾有缺刻。氣生菌絲非常發達,絨氈狀或絨毛狀,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暗褐色,膝狀彎曲,多為單生,偶有2~6根叢生,梗短時偶見分枝,基部細胞膨大,兩端鈍,稍圓,有隔膜3~6個,大小(7.3~9.9)μm×(64.4~99.0)μm。分生孢子大小(42~85)μm×(12~21)μm(平均為64.5 μm×16.3 μm),黃褐色至深橄欖色,初期顏色較淺,后期顏色較深,大多數正直,長橢圓形,兩端較窄,中央稍寬,孢壁較厚,頂細胞和基細胞鈍圓形,有臍點,但不明顯,具有隔膜4~8個(多為6~8個)。圓斑病菌形態與玉米小斑菌極為相似,鑒定者很容易混淆,后者分生孢子稍彎曲,紡錘形或新月形,多為淺黃褐色。

    玉米生平臍蠕孢菌的生長溫度范圍在5~35 ℃,最適生長溫度是25 ℃,在5~25 ℃,隨著溫度的增加生長速度越快,15 ℃以下或30 ℃以上生長較緩慢,38 ℃菌絲停止生長。分生孢子在5~40 ℃均可萌發,最適孢子萌發溫度為28 ℃,在5~28 ℃時,隨溫度的增加萌發率增高,5 ℃以下或40 ℃以上分生孢子幾乎不萌發。病原菌的pH值有較寬的生長范圍,在pH值2~12范圍內都能生長,但最適宜生長的pH值為7,菌落直徑達35.3 mm;在pH值4~9,病原菌菌絲生長較快,當pH值<4或pH值>9時菌絲生長較慢。pH值對分生孢子萌發的影響也較大,分生孢子在pH值3~11的溶液中均可萌發,但在酸性條件下有利于孢子萌發,堿性溶液不利于分生孢子的萌發,在pH值為5時萌發率最高,在pH值3~7分生孢子萌發率維持在較高水平,當溶液pH值達到8以上時,萌發率大大降低。光照對病原物的生長沒有太大的影響。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條件下,菌絲生長速度和形態沒有明顯差異。光照和黑暗處理間分生孢子萌發率無明顯差異,孢子萌發對光照表現不敏感。

    3、玉米圓斑病的發生與流行

    玉米圓斑病菌的侵染循環與玉米小斑菌極為相似。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葉、葉鞘、苞葉、果穗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先在葉片上感病,待果穗抽雄后,再在果穗的苞葉和葉鞘上進行初侵染。初侵染后葉片和苞葉上的病斑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借助風、雨水和人為傳播進行再侵染。潛育期1~2 d。此病害在苗期發病和成株期都可發生,但大部分則在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始發,灌漿期至乳熟期為盛發期。若種植抗病品種,該病對玉米產量影響不大,一般減產5%以內,但多年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則會加重病害的發生,甚至絕產。

    玉米圓斑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取決于溫度和水分條件。苗期感病較輕,8月下旬進入雨季,高溫高濕則是圓斑病的發病的有利條件。據調查,當田間相對濕度達85%以上時,溫度在25 ℃時,病菌通過風力傳播,經5~7 d后植株葉片、苞葉就會大量感病,產生大量病斑。而干旱年份則發病較輕。各玉米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根據調查發現,雜交1代種子發病輕于制種田父母,自交系母本發病率高于父本,且主要為害果穗以下部位。

玉米圓斑病癥狀,玉米圓斑病防治措施

    4、防治措施

    在弄清玉米圓斑病發生與流行規律的基礎上,應采取以種植抗病品種和加強栽培管理為主,適當配合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

    4.1 種植抗病品種

    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各玉米品種間對玉米圓斑病的抗病性差異較大。目前無對圓斑病的免疫品種,在推廣的玉米品種中大多數對圓斑病表現為抗性,抗圓斑病的自交系和雜交種有二黃、鐵丹8號、英55、遼1311、吉69、武105、武206、齊31、獲白、H84、017、吉單107、春單34、榮玉188、正大2393和金玉608等。

    4.2 栽培防病

    延后育苗,培育壯苗,適時晚播,錯過發病高峰期;搞好田園衛生,冬季深翻土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水旱輪作;及時摘除病葉,減少再侵染菌源;高起壟,降低田間濕度;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力。

    4.3 藥劑防治

    播種前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進行拌種,拔節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對葉片進行噴霧預防,一般噴霧1~2次,每間隔7~10 d噴1次;在玉米吐絲盛期(超過50%的果穗吐絲時),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淋果穗,連續防治2~3次,每間隔7~10 d噴1次。

相關閱讀
獼猴桃果實變扁變小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扁豆白絹病的病癥特點
墻栽平菇菌有什么方法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