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棉盲椿象為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8-1-12 15:22:00 |
近年來轉基因抗蟲棉大面積推廣,棉鈴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抗蟲棉不是無蟲棉,由主要害蟲降為次要害蟲,但過去零星發生的棉盲蝽象,危害呈逐年加重趨勢。是棉花主要害蟲之一,棉農要及早防治棉盲椿象。 1、為害特點 棉盲蝽象以成、若蟲刺吸棉株頂芽、嫩葉、花蕾及幼鈴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僅剩兩片肥厚子葉的“公”棉花;葉片受害形成大量破孔、皺縮不平的“破葉瘋”;腋芽、生長點受害造成腋芽叢生,破葉似掃帚苗;幼蕾受害變成黃褐色干枯。棉鈴受害黑點滿布,僵化脫落;造成棉花蕾鈴受害脫落,嚴重影響棉花產量。 2、發生規律 棉盲蝽象主要有綠盲蝽、中黑盲蝽、三點盲蝽和苜蓿盲蝽,我市以綠盲蝽危害為主。棉盲蝽象每年發生3-5代,以卵在棉花枯枝鈴殼內或苜蓿、蓖麻莖稈、茬內、果樹皮或斷枝內及土中越冬。翌春3-4月旬均溫高于l0℃或連續5日均溫達11℃,相對濕度高于70%,卵開始孵化。第1、2代多生活在紫云莢、苜蓿等綠肥田中。成蟲飛行力強,喜食花蜜,羽化后6-7天開始產卵。非越冬代卵多散產在嫩葉、莖、葉柄、葉脈、嫩蕾等組織內,外露黃色卵蓋,卵期7-9天。5月棉花現蕾后遷入棉田6-7月達危害高峰,8月下旬棉田花蕾漸少陸續遷出棉田。果樹上以春、秋兩季受害重。主要天敵有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等。 棉盲蝽喜溫好濕,趨嫩、趨花,成蟲避強光,上午9時以前或下午5時以后,在棉株頂部活動,夜間活動取食,但陰雨天能整日活動。 適宜溫度為25-30℃,相對濕度為80%以上。當6-8月份每月降雨量超過100mm,特別在200mm時,盲蝽發生就加重。 一般播種早,苗壯早發,地膜蓋苗,生長旺盛,現蕾早的棉田,盲蝽進入早、為害重。密植的、植株高大茂密的,生長嫩綠含氮量高的棉株受害重。 3、防治對策 3.1 防治指標 第一次(5月中下旬)田間新被害株率1-2%(棉頂尖新出真葉出現小黑點為新被害株),百株有蟲1-2頭時開始防治。第二次(6月上中旬)新被害株率達3-5%、百株有蟲達3-5頭。第三次新被害株率5-10%,百株有蟲5頭以上應及時防治。 3.2 防治原則 早治一代,及時防治苗床及結合麥田治蚜壓低蟲原基數兼治二代,重治三四代。集中危害棉田以三四代蟲量大,主要危害蕾、花、鈴導致棉花蕾鈴受害脫落,必須重點防治。 3.3 防治方法 統防統治,治徹底不留殘蟲,連續治控制繁衍。 3.3.1 農業防治技術 早春清除棉田附近的木本植物上的盲蝽帶卵枯枝;鏟除田埂及路邊雜草,減少越冬卵并切除其繁殖寄主。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促進棉花生長穩健,忌施過量氮肥,后期多施磷、鉀肥,減少蟲源基數;搞好化控,防止棉花旺長,創造不適于棉盲椿象發生、繁殖的條件,減輕棉盲椿象的危害;對棉田中被害部位及時整枝、摘心打頂,去掉部分若蟲,對出現多頭苗的早整枝,去叢生枝,留1-2枝壯稈,使棉株加快生長補償損失。 3.3.2 化學防治 抓住關鍵時期,第一次防治在5月中下旬,這時是在樹上越冬的第一代若蟲羽化盛期,大量遷飛棉田危害,也是在田間雜草上越冬的第二代若蟲大量孵化并轉移到棉株上危害期,這是第一次集中防治時期。搞好越冬寄主防治,減輕棉田發生程度。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棉花進入蕾期,也正是綠盲蝽2代若蟲羽化期,大量成蟲陸續轉移棉田危害。一二代發生相對比較整齊,只要防治及時,比較容易治住。從6月下旬末開始進入第三代若蟲孵化期,此后出現世代重疊,一般每5-7天防治一次,直至9月下旬。田間應主攻2代綠盲蝽和4代中黑盲蝽。棉盲蝽成蟲和若蟲表皮都有一層蠟質,爬行迅速,遷飛能力強,一般胃毒和觸殺藥劑雖大部有效,但效果不十分理想,因此,棉農天天打藥也治不住,經試驗,辛硫磷和馬拉硫磷復配農藥效果較好,有“前邊打后邊掉”的防治效果。可選用50%辛硫磷加50%馬拉硫磷(80ml/畝)1∶1混合或“復配農藥”、20%克鈴蝽或辛磷微膠囊劑(75ml/畝)、48%樂斯苯(毒死蜱60-80ml/畝)、40%氧化樂果(50ml/畝),對水50-75kg噴霧,或有機磷加菊酯類農藥等,效果優于菊酯類農藥。 3.3.3 注意事項 要聯防聯治和“圍剿式”噴藥。噴霧要均勻周到,重點照顧棉花頂尖和花蕾;在上午九時以前或下午五時以后用藥,保證噴施的藥液量,一般藥液量棉花前期每畝50kg左右,中后期75kg左右以提高藥效。 |
![]() |
![]() |
相關閱讀 |
蕹菜筒小卷蛾的癥狀表現有哪些?農戶們該如何防治? |
柑橘得了黑腐病怎樣應對 |
怎樣防治櫻花冠癭病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