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棉花常見的三種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8-1-12 17:20:00
    

    棉花種植過程中,農戶們常常會遇到各種病蟲害問題,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棉花常見的三種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對農戶們跟好的種植棉花提供幫助。

棉花常見的三種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1、棉鈴蟲

    1.1 發生規律 棉鈴蟲是世界性棉花害蟲,具有寄主范圍廣、繁殖潛力大、種群擴遷和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的特點。棉鈴蟲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共發生3代和不完整的4代。近年來在棉田發生為害較為嚴重,世代交替重疊和各齡幼蟲均可同期發生,造成棉花品質、產量受影響。

    近幾年棉鈴蟲在我區為中度發生,棉鈴蟲上年以蛹在2~25cm的深土中越冬,來年4、5月份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0℃,5cm地溫達到18.5℃,便有個別成蟲出現,一般越冬代成蟲羽化始期在4月18~20日,羽化盛期在5月上旬,1代幼蟲發生始期在5月上旬,盛期在5月中下旬,主要以危害棉花幼苗為主。一代棉鈴蟲羽化盛期在7月2~10日,卵盛期在7月2~12日,第二代低齡幼蟲發生盛期在7月8~15日,主要以危害花蕾、幼鈴為主。二代成蟲羽化始期在8月2日,羽化盛期在8月5~15日,三代幼蟲盛發期在8月13~20日,主要以危害棉花頂桃為主。

    1.2 防治技術 (1)抓好鏟埂除蛹工作。3月5日至4月初組織全團干部職工對棉田、苜蓿、青貯、果園、自用地等直埂、引渠、田邊四周開展鏟埂除蛹工作,有效降低早春蟲口基數。

    (2)注重測報,加強田間調查力度,準確掌握棉鈴蟲各代成蟲羽化高峰期和低齡幼蟲高峰期,實施生防、化防,有效地開展棉鈴蟲成蟲的誘殺工作和低齡幼蟲的防治工作。(3)種好種足玉米誘集帶,加強玉米誘集帶的管理,杜絕在玉米誘集帶上施藥。(4)加強田間管理,控制棉田中后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適時噴施縮節胺,防治棉花徒長,可減少棉鈴蟲在棉田的產卵量,有效降低棉鈴蟲的危害。(5)針對棉鈴蟲卵散產,有強烈的趨嫩性這一特點,在棉花打頂、整枝時將嫩枝和頂尖帶出田外集中處理,可消滅部分卵和幼蟲,降低棉鈴蟲發生量。(6)充分利用楊樹枝把的誘蛾作用,在6月20日左右在棉田四周擺放楊樹枝把,減少棉鈴蟲成蟲在田間的產卵量。(7)對棉鈴蟲重發生條田,在頭年可以采取冬灌或深翻等措施,破壞棉鈴蟲越冬場所,減少越冬數量。(8)化學防治。一是嚴格按照防治指標,嚴禁亂打藥;二是準確掌握防治適期,嚴格遵循“打在卵高峰,治在三齡前”的防治原則,選擇在卵高峰期和低齡幼蟲的高峰期進行防治;三是優先考慮生物農藥,選擇對天敵較為安全的農藥,同時也要考慮對后期棉蚜的影響;四是注重噴藥質量,保證防治效果。

棉花常見的三種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2、棉蚜

    2.1 發生規律 棉蚜在我區1a可發生20~30代,一般正常年份,棉蚜在5月初前后侵入棉田,侵入棉田初期,棉蚜種群數量增長緩慢,在田間速度也不快。隨著溫度的上升,到5月中旬至6月中旬,棉蚜種群數量快速增長,單株蚜量達千頭,個別棉田形成點片危害,此時中心株和點片挑治是不容忽視的關鍵時期。伏蚜主要發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2012年我區5~7月份日平均溫度在22~27℃,加之此期雨水較多,棉蚜最適宜的溫度就是23~27℃,因此5~7月適宜的溫度是造成2012年前期棉蚜重發生的主要原因。

    2.2 防治技術 (1)堅持“點片挑治、合理用藥、保護天敵、以益控害”的防治策略。(2)堅持以“治早、治小”的原則,掌握棉蚜的遷飛和擴散,是制定綜合防治的重要依據,也是監測棉蚜發生依據的主要指標。(3)冬春防治。消滅室內花卉和溫室大棚及室外蚜源,壓低棉田發生基數。為消滅蚜源,在冬前及早春進行二次滅蚜活動,可有效地壓低蚜源基數。(4)生育期防治。原則是“早查早治,防止蔓延”。(5)有效利用有翅蚜的趨黃習性。6月初組織各農業單位擺放黃色誘蚜板,可有效減少有翅棉蚜向棉田的遷飛量。(6)以生物防治為主,不要見蟲就打,注意保護天敵,達到“以害養益,以益控害”的生態防治效果。(7)農業防治。清潔田園,合理運籌水肥,合理調控棉花,使棉花長勢壯而不旺,有效地控制棉蚜的危害。(8)化學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中旬,狠抓中心蚜株的點片挑治工作,組織職工開展群防群治,對中心蚜株采取拔株、滴心、涂莖或點片噴藥防治,及時消滅蚜源。

棉花常見的三種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3、棉葉螨

    3.1 發生規律 棉葉螨主要以雌成螨在雜草根際土壤中或枯枝落葉下越冬,在來年的3月當氣溫達到6~8℃便開始活動,此時主要是通過爬行、風、水流、人畜和機(下轉135頁)(上接94頁)械作業等傳播。于5月上、中旬開始點片出現(最早可在5月初就發現),但此時溫度底,繁殖速度慢,棉苗受害較輕。到5月下旬,6月初隨著氣溫上升,棉葉螨很快繁殖,集中為害。于6月下旬、7月初便出現第一個高峰期,7月中下旬又出現第二個高峰,如得不到有效控制,于8月份出現第3個高峰,而且一次比一次的螨量多、為害重,到8月下旬危害嚴重的條田便出現一片紅葉或葉片脫落現象,對棉花生產造成嚴重損失。

    3.2 防治技術 結合條田整治工作,早春燒盡田邊四周雜草,清潔田園,斷絕其早春食物寄主,以減少早春葉螨基數。(1)3月10~20日對棉田、果園四周打好保護帶,減少棉葉螨進地的數量。(2)調查棉葉螨發生情況,插上明顯標記,杜絕“有蟲無記”的現象發生。(3)在噴藥防治上,做到點片結合,切不可盲目普遍防治,在棉葉螨點片時期充分調動職工和承包戶背噴霧器防治的積極性,杜絕機力普遍防治的依賴思想。(4)在施藥上要保證“大水量,低濃度”。工農16型噴霧器用水量不低于50kg/667m2,機車噴藥防治,不低于200kg/667m2,做到上下打透,噴霧均勻,保證噴霧的質量。田外嚴控螨源,特別是多年發生嚴重的棉田和林帶及雜草,針對性地打保護帶,對林帶進行深水淹灌。藥劑量按要求稀釋,不得隨意增減。(5)專性殺螨劑要交替復配使用,嚴禁使用廣譜性農藥。(6)嚴把防治質量關。殺螨劑均屬觸殺性性藥劑,因此,必須將藥液噴到葉背面的蟲體上,噴藥要做到均勻一致,不漏噴每一片有螨葉片,做到“發現一株噴一圈,發現一點噴一片”。同時,防前、防后要有明顯標記,防后要及時查看防效。(7)對于棉葉螨危害程度重、防治后效果好的棉田,要及時施肥澆水,增加棉株營養,調解受害葉片的制養功能。(8)抓好棉葉螨的地頭引導現場會,使各單位充分認識棉葉螨防治工作的重要性。(9)加強玉米誘集帶的種植與管理,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對轉移到玉米基部葉片上的棉葉螨,進行人工打老葉,帶出田外燒毀,然后化防噴打隔離帶。(10)保持棉田土壤濕度,在6、7月份增加滴水量,縮短滴水間隔時間,增加滴水次數,以環境抑制棉葉螨的發生,減輕其危害程度。(11)增加秋翻冬灌面積,減少棉葉螨越冬基數,降低棉葉螨越冬成活率。

相關閱讀
4月小麥有什么病蟲害?4月小麥如何管理?
秋冬季蒜蔥黑頭蛆如何防治
如何預防紅提葡萄倒春寒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