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束頂病的發病癥狀、發病條件及綜合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1-18 17:12:00 |
香蕉束頂病是香蕉生長過程中一種重要的病害,嚴重影響了香蕉的生長和產量。在香蕉種植產區,該病一般發病率為5%~10%,個別舊蕉園可達20%以上。因此,農戶們必須采取措施加強對該病的預防。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香蕉束頂病的發病癥狀、發病條件及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發病癥狀 香蕉束頂病最典型的癥狀是:感病植株新葉抽生異常,新植蕉株感病,長出的葉片一片比一片短且窄小,植株矮縮,頂端葉片硬直并成束長在一起,故稱束頂病。病株老葉顏色比健株的顯黃,新葉則比健株的較為濃綠。葉片硬而脆,很易折斷。在假莖、葉柄和嫩葉上有許多與葉脈平行的淡綠、深綠相間的短線狀條紋,蕉農稱其為“青筋”。染病植株一般不能抽蕾。早期受害的植株矮小最為顯著,病株不結蕾;后期感病的植株,有時也能抽蕾結果,但蕉果畸形細小,肉脆而無香味。病株分蘗多,大部分根系變紫色,無光澤,不發新根,病株最后枯死。病株吸芽抽生有所增加,均為帶病材料,不能作為繁殖材料。 二、病原及發病條件 1.病原及傳染途徑 該病由香蕉束頂病毒侵染引起,通過種源、香蕉交脈蚜蟲傳播,機械摩擦和土壤線蟲不能傳播。此病初次侵染源,在病區主要是病株及其吸芽;在新區和無病區則是帶病吸芽,以后可由香蕉交脈蚜蟲傳毒。香蕉交脈蚜蟲在病株上取食兩小時即可獲得傳毒能力,而帶毒蚜蟲在健株上取食兩小時就可傳染束頂病。 2.發病特點與發病規律 香蕉束頂病在香蕉一年中的各生長期均可發病,帶毒蚜蟲吸食蕉苗汁液后,蕉苗1~3個月內就可發病。發病高峰一般在4~5月,其次在9~10月。該病的發生流行與香蕉交脈蚜蟲的發生及蟲口密度關系密切,在降雨少、天氣干旱的年份香蕉蚜蟲繁殖較多,有翅蚜亦較多,該病發生也就嚴重;在雨水多、天氣潮濕的年份蚜蟲死亡較多,病害發生較少。香蕉不同類型品種發病程度也不同,一般香蕉發病多,大蕉、粉蕉、龍牙蕉發病較少;通常矮稈品種比高稈品種發病重;在吸芽種類上,褸衣芽較紅筍芽發病重。蕉園基肥施用的多少及蕉園管理的好壞也會影響到發病輕重:基肥施用充足,且管理精細的蕉園,發病較輕;蕉園基肥不足,管理粗放的則發病較重。路邊、園邊的植株比園內的植株發病多。施用未腐熟的雞糞、城市垃圾等有機肥易誘發該病。 三、綜合防治措施 1.建立無病苗圃,選種無病蕉苗 對無病區或新植蕉園,要把好蕉苗關:新蕉區不要到病區引種吸芽苗;新植蕉園不要到病蕉園挖苗種植;大力推廣種植香蕉組培苗,是防治香蕉束頂病的有效措施。 2.挖除病株,減少傳染源 一旦發現感病蕉株,可先用除草劑(如草甘膦)殺死病株后再挖除,并把地下部的球莖挖干凈,集中燒毀,并防止長出新芽苗。病穴撒施石灰消毒,控制病毒傳染。 3.農藝措施 合理輪作,采用合理的種植方式和種植密度;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氮、磷、鉀配合,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禁止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城市垃圾作基肥。新植蕉園應遠離發病嚴重的老蕉園。香蕉束頂病發病率在30%以上的蕉園,在處理病株后應改種其他作物或種植較抗病的大蕉、粉蕉等品種。 4.防治蚜蟲,切斷傳毒媒介 每年開春后,在清園時如發現有蚜蟲為害,要及時噴藥殺死蚜蟲,并鏟除蕉園附近蚜蟲的寄主作物;在蕉園平常的農事管理中,要時常注意檢查,一旦發現有蚜蟲為害,應及時噴藥殺滅。防治可選用下列藥劑之一:①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②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③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④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⑤70%艾美樂10 000~15 000倍液;⑥2.5%魚藤酮乳油1000倍液。噴藥時葉片正、背面均要噴到,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
相關閱讀 |
葡萄缺鐵有哪些癥狀?該怎么防治? |
高粱霜霉病的特性 |
胡蘿卜根櫻病的防治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