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蔬菜田煙粉虱的為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 |
來源:網絡 2018-1-29 16:00:00 |
隨著農產品頻繁調運及產業結構調整,煙粉虱又稱甘薯粉虱、棉粉虱,屬同翅目,粉虱科,已遷入我縣,近年來有加重為害趨勢,成為蔬菜田主要害蟲之一,因其世代重疊、繁殖速度快、抗藥性強,具有暴發性、突發性、毀滅性危害等特點,已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一、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mm,較溫室白粉虱個體小,淡黃白色至白色,復眼紅色,翅透明具白色細小粉狀物,左右翅合攏呈屋脊狀,溫室白粉虱停歇時雙翅則較平合于體上。卵散產,呈上尖下鈍的長梨形,底部有小柄支于葉面,初為淡黃綠色,孵化前轉至深褐色。若蟲長橢圓形,淡綠色至黃白色。蛹長0.55-0.77mm,寬0.36-0.53mm。蛹實為第4齡若蟲,處于3齡若蟲蛻皮之內,蛹殼橢圓形,黃色,扁平,背面中央隆起,周緣薄,周緣無蠟絲。蛹背剛毛較少,4對。背蠟孔少。頭部邊緣圓形,且較深彎。胸部氣門褶不明顯,背中央具疣突2-5個。側背腹部具乳頭狀突起 8個。側背區微皺不寬,尾脊變化明顯,瓶形孔大小 (0.05-0.99)mm ×(0.03-0.04)mm,唇舌末端大小 (0.02-0.05)mm ×(0.02-0.03)mm。蓋瓣近圓形。尾溝長0.03-0.06mm。 二、發生為害 煙粉虱為多食性害蟲,其寄主廣泛,可為害旦科、菊科、錦葵科、茄科、葫蘆科、旋花科和十字花科等74科600種的寄主植物。 煙粉虱對寄主作物的為害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以成、若蟲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營養缺乏,影響寄主正常的生理活動,造成植株衰弱、干枯。其對不同植物為害癥狀不同,在葫蘆上為害,使作物葉片出現白色小點,沿葉脈變為銀白色,后發展至全葉呈銀白色,如鍍鋅狀膜,光合作用受阻;在番茄上為害造成植株矮化,頂部葉片褪綠發黃、變小,邊緣上卷,葉脈背面有時呈紫色,整株上部和嫩芽表現出褪綠癥狀形成“黃頂”,結果減少、果實小、畸形,果實成熟不均勻;二是其分泌的蜜露誘發霉污病,嚴重時葉片呈黑色,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作物生長緩慢,幼瓜、幼果受害后變硬、脫落,失去食用價值,嚴重影響了作物產量和品質。三是傳播病毒病,造成的危害比前兩者要嚴重的多。據報道,煙粉虱能傳播 70多種病毒病。如鄭州市近年來發生較重的番茄黃花曲葉病毒病就是由煙粉虱帶毒傳播,尤其是秋番茄受害較重。四是煙粉虱秋季暴發時,極易隨風飄移入城區,大量的煙粉虱吸人呼吸道會引起人體不適,影響城區居住環境,但不對人體直接產生為害。 煙粉虱生活周期有卵、4個若蟲期和成蟲期,第 4齡若蟲期稱偽蛹。成蟲羽化后,1-3d可交配產卵,平均每雌產140余粒。也可進行孤雌生殖,其后代為雄性。成蟲有趨嫩性,總是隨著植株的生長群集于上部嫩葉取食和產卵,因此在作物上自上而下分布為:新產的淡綠色至淡黃色卵、變褐的卵、初齡若蟲、中齡、老齡若蟲、偽蛹、新羽化成蟲。白粉虱卵以卵柄從氣孔插入葉片組織中,與寄主植株保持水平平衡,極不易脫落。若蟲孵化后3d內在葉背可做短距離游走,當口器插入葉組織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機能,開始營固著生活。 三、發生規律 由于保護地和露地蔬菜生產緊密銜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煙粉虱周年發生,全年沒有越冬或越夏休眠期,煙粉虱一年可發生10余代。隨氣溫變化,煙粉虱全年發生為害可分為6個階段:一是越冬停滯期。12月下旬至2月下旬回遷至保護地的煙粉虱,由于溫度相對較低,生長發育較慢,數量較少。二是早春快速增長為害期。3月上旬外界氣溫回升后,保護地溫度適宜,蔬菜快速生長,為煙粉虱提供充足的食料,其種群數量快速上升。三是春夏擴散期。4月上旬其通過菜苗定植移栽時轉入大棚或露地,或乘溫室開窗通風時向露地遷出擴散為害。四是夏季回落期。夏季受到高溫多雨抑制,蔬菜田煙粉虱蟲量下降。五是秋季普發期。在8月下旬以后,隨著氣溫下降,溫度適宜,其在露地及棚內快速繁殖為害,數量達高峰。其喜溫耐旱,在高溫干旱的秋季發生較重。六是晚秋回遷期。進入11月中旬隨著氣溫下降,隨著大秋作物和秋菜的逐漸收獲,煙粉虱為害受到抑制,其露地數量減少或消失,隨秋延后和冬棚菜、花卉的蓋膜加溫,露地粉虱成蟲再次遷移至保護地過冬。 四、防治對策 對煙粉虱的防治應采用綜合治理的方針,注重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科學合理地進行化學防治。 1.農業措施 1.1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田間尤其是蔬菜棚室邊的雜草,秋冬季蔬菜采收后及時清理植株殘體,減少煙粉虱的棲息場所,降低蟲源蟲量。 1.2合理安排茬口。盡量減少種植煙粉虱寄主作物,以降低發生數量。保護地秋冬茬可栽培煙粉虱不喜好的芹菜、韭菜、生菜等,切斷煙粉虱的食物源。 1.3避免保護地果菜類混栽。在溫室、大棚內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不要混栽,減少煙粉虱的橋梁作物。 1.4培育無蟲苗。切斷通過秧苗傳入大棚的途徑。育苗時要把苗床和生產溫室分開,育苗前先徹底消毒,幼苗上有蟲時在定植前清理干凈,做到用做定植的菜苗無蟲。 2. 物理防治 2.1防蟲網阻隔在建設棚室時要注意用40目防蟲網封閉門窗或設立隔離門,可有效地減少煙粉虱進入。 2.2黃板誘殺 利用煙粉虱對黃色有較強的趨性,可在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進行誘殺,25cm× 40cm黃板每667m2 20塊,板下端高于植株頂部15- 20cm,視蟲量7-10d更換1次。 2.3 高溫悶棚 此法可減少用藥次數,延緩害蟲抗藥性。具體方法:室溫45-48℃,相對濕度為 90%以上,悶棚時間保持2h。 3.生物防治 可以保護和利用煙粉虱天敵,寄生蜂類如麗蚜小蜂等,捕食性天敵如瓢蟲、草蛉、花蝽及捕食性蝽類等,還可用寄生真菌如蠟蚧輪枝菌、粉虱座殼孢、玫煙色擬青霉、白僵菌等控制煙粉虱的發生。用麗蚜小蜂防治煙粉虱,每667m2投放5000頭麗蚜小蜂,7- 10天放一次,連續放蜂3-4次,能有效控制煙粉虱的早期繁殖為害。 4.化學防治 煙粉虱發生初期、種群密度低時科學合理地施用藥劑進行防治是重要的應急手段。化學防治煙粉虱要限制殺蟲劑的使用次數,注意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殺蟲劑,延緩抗藥性。由于煙粉虱繁殖能力強,擴散迅速,必須集中連片進行統防統治,減少相鄰田塊之間的煙粉虱遷飛,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4.1噴霧法。可選用99%礦物油EC200-300倍液,或3%啶蟲脒EC1500-2000倍液,或25%比蚜酮 SC2500-4000倍液,或25%噻蟲嗪WG2500-4000倍液,或24%螺蟲乙酯SC2000-3000倍液,或50%噻蟲胺WG7000-10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 ECl500-3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 EC20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ECl500-3000倍液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霧。因煙粉虱極易產生抗藥性,防治藥劑必須交替使用,每隔7-10d噴施1次,視蟲量連續用2-3次。另外田塊周圍的雜草要同時噴藥,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藥時間以早晨6-7時為宜,此時溫度較低,煙粉虱不活躍,施藥時應注意著重噴灑葉片背面,從上至下依次噴施。 4.2熏煙法。在保護地可用2 2%敵敵畏 FU300-400g/667m2·次,或3%高效氯氰菊酯 FU250-350g/667m2·次,或10%異丙威FU300- 400g/667m2·次,傍晚點燃閉棚12h。發生盛期可先熏煙后噴上述藥劑防治,這樣可有效控制煙粉虱,同時可減少由于噴霧增加棚內濕度引起病害。 |
![]() |
![]() |
相關閱讀 |
種植栽培茭白的技術要點 |
何為毒麥 |
如何挑選種姜保增產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