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都有啥?其中哪些農資人應重點關注?
來源:中國農資傳媒    2018-2-1 9:00:00
    

    1月30日,農業部發布關于印發《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的通知,其中有29個重點,小編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都有啥?其中哪些農資人應重點關注?

    調減無效供給:

    水稻:東北地區、長江流域,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

    玉米:繼續調減“鐮刀彎”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面積。

    小麥:調減耗肥水、易感病的作物。

    2018年種植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

    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持續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努力提高種植業發展質量,助力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強基固本守住安全底線

    1. 穩定口糧面積

    堅持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善糧食收儲政策,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

    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積極發展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力爭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8億畝。會同發展改革等部門,開展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落實糧食安全主體責任。

    2. 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

    選擇資源條件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的區域,加快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2.38億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基本完成水稻和小麥生產功能區劃定,確保將優質耕地穩定用于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

    以劃定的“兩區”為載體,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要求,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健全利益補償機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兩區”物質裝備水平,鞏固提升核心產能。

    3. 加強耕地質量建設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耕地紅線。會同國土部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億畝,做好上圖入庫、建檔立冊。深入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控污修復,提升基礎地力。

    繼續抓好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健全耕地質量調查監測體系,加密布設監測網點,建設覆蓋不同區域、不同土壤類型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

    結合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認真做好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工作。加強耕地退化污染區域和輪作休耕區域的耕地質量監測,探索建立“天空地”耕地質量監測信息系統。

    4. 強化集成創新引領

    選擇325個重點縣開展整建制創建,推進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完善技術模式,加快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分區域、分作物集成組裝一批以農業機械為載體的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效能提升的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技術模式,拓展創建內涵,健全運行機制,擴大示范效應,引領綠色發展。

    5. 推進科學防災減災

    加強災情監測預警,密切與氣象部門溝通會商,研判拉尼娜現象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早制定應對措施。

    順應天時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適應性種植,推進主動避災。根據災害發生情況和作物生育進程,制定防災減災技術方案,落實關鍵技術,推進科學抗災。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抗災一線,指導農民搞好生產恢復,實現有效救災。

    6. 加強重大病蟲防控

    健全國家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預警網絡,突出智能化、可視化、數字化,加快重大病蟲疫情田間監測網點、信息化處理系統以及調度指揮平臺建設,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組織1030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區域站,加密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突出主要作物、重點區域、重大病蟲,加強病蟲監測預警,適時開展應急防治,大力推進統防統治,減輕病蟲危害。對遷飛性、流行性病蟲重發區,推行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堅決遏制病蟲暴發流行。

    結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監測預警,提升裝備水平,全力阻截重大植物疫情。強化責任落實,推進依法監管,構建聯防聯控、綜合治理機制,堅決遏制重大植物疫情傳播蔓延。

    二、加力推進結構調整,優化供給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7. 繼續調減無效供給

    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適當調減水稻面積。

    東北地區重點壓減寒地低產區粳稻面積,長江流域重點壓減雙季稻產區秈稻面積,力爭水稻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

    鞏固玉米調減成果,繼續調減“鐮刀彎”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面積。

    調減耗肥水、易感病的作物,重點調減華北地下水超采區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的小麥面積,適當調減西北條銹病菌源區和江淮赤霉病易發區的小麥。

    8. 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

    積極發展優質稻、強筋弱筋小麥、優質食用大豆、“雙低”油菜、高品質棉花、高產高糖甘蔗等,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促進農牧結合,構建糧經飼三元結構。

    在鞏固主產區、發展糧棉油糖優勢產區、穩步提升產能的同時,重點打造特色區,加快發展道地中藥材、食用菌、茶葉、水果、雜糧雜豆等特色作物。編制《全國道地中藥材基地建設規劃》,集約資源、集中力量,打造特色道地藥材基地。

    9. 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

    篩選推廣優質專用品種,建立生產基地,為主食加工提供優質原料。優化產品工藝,完善主食產品配方及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逐步將馬鈴薯主食產品全粉配比提高到50%以上。

    加強科普知識宣傳,讓老百姓認識馬鈴薯、喜愛馬鈴薯。拓展主食產品市場,加快馬鈴薯主食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食堂,開辟消費渠道,壯大消費群體。力爭到2020年,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10.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種養結合,以養帶種、以種促養,將種植業作為畜禽糞污的“消納池”,促進地力培肥和環境友好。

    推進產加銷結合,依托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訂單生產,積極發展保鮮、貯藏、分級、包裝等采后處理、冷鏈物流,支持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推進農旅結合,在茶葉、水果、油菜等優勢產區,因地制宜發展茶園體驗、油菜觀光、水果采摘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挖掘種植業外部增收潛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

    三、加力推進綠色發展,改善環境促進鄉村生態宜居

    11. 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結合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深入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選擇一批重點縣(市)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加快技術集成創新,探索有效服務機制,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組織專家分區域、分作物提煉一批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制定科學施肥具體技術方案,加強技術培訓,因地制宜落實各項關鍵技術。加強農企合作,共建化肥減量技術服務示范基地,為農民提供全程技術服務。結合延伸績效管理,將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任務分解到省、市、縣。加強宣傳引導,普及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增強科學施肥意識。

    12. 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

    深入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加力推進綠色防控減量,建設一批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基地、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基地,選擇150個縣開展果菜茶病蟲全程綠色防控試點,集成推廣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和服務機制,擴大綠色防控覆蓋范圍,力爭主要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加力推進統防統治減量,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一批農作物病蟲防治專業服務組織,在糧食主產區和園藝作物優勢產區,開展全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

    加力推進高效藥械減量,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和植保專業服務組織購買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高效藥械,加強農企合作,示范推廣高效藥械、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強技術培訓,引導農民安全科學用藥。

    強化監督考核,將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列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考核指標,推進工作落實。

    13. 加快發展節水農業

    結合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加快節水農業技術推廣。

    推進品種節水,篩選推廣一批抗旱節水品種,重點在華北、西北地區,加快節水小麥品種推廣應用,力爭全國節水小麥品種比例達到20%。

    推進結構節水,立足水資源條件,調整種植制度,構建作物合理布局,適當調減華北地下水漏斗區小麥、蔬菜面積。

    推進農藝節水,集成推廣深松深耕、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保墑技術,加快推廣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

    推進設施節水,推行高效節水灌溉,完善農田灌排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管道輸水,減少滲漏蒸發損失,提高輸水效率。

    推進機制節水,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探索獎補結合的水價綜合改革,合理確定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灌溉定額和用水價格。繼續抓好河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加強技術指導和工作督導,確保取得實效。

    14. 推進果菜茶綠色發展

    實施園藝產品提質增效工程,加快優良品種推廣,強化技術集成創新,推進設施裝備升級。推行適區適種,逐步形成品種互補、檔期不同、區域協調發展的生產布局。選擇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等重點作物,創建100個特色園藝產品優勢區,積極發展獨特品種、特殊品質和特定區域的產品。

    15. 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

    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選擇一批重點縣(市)開展整建制推進試點,以耕地質量提升、水土資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集成一套農機農藝配套、用地養地結合的技術模式,以點帶面、加快推廣。

    16. 擴大輪作休耕試點

    擴大試點規模,輪作休耕試點面積擴大到2400萬畝。

    擴大試點范圍,增加東北寒地水稻低產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等地區。

    四、加力推進質量興農,提質增效促進農民生活富裕

    17. 推進標準化生產

    結合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加快標準制修訂,在系統梳理現有標準基礎上,清理、廢止一批不適應綠色發展的標準,制修訂一批農藥殘留、技術規程、產品等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新制修訂農藥殘留標準1000項。

    在果菜茶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縣、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建設100個果菜茶全程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快推進規模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建立生產記錄臺賬,示范區基本實現按標生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18. 優化產地環境

    加強退化耕地綜合治理,針對東北黑土退化、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鹽漬化及設施蔬菜土壤連作障礙等突出問題,開展地力培肥綜合治理。加強污染耕地修復治理,重點抓好南方重金屬污染區、北方地下水超采區和西北生態退化區的修復治理,進一步摸清底數、集成技術,加快修復治理。

    選擇一批設施蔬菜大縣大市,開展土壤改良治理試點,推廣輪作倒茬、深翻深耕、土壤消毒、增施有機肥等技術模式,緩解連作障礙,減輕土傳病害。

    19. 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

    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的大縣大市開展整建制試點,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組織方式和技術模式。組織專家分區域、分品種制定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和施肥管理技術規程,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引導農民多用有機肥。

    20. 推進棉糖提質增效

    加快劃定棉糖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棉糖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和棉花提質增效試點,提高質量效益,穩定棉糖生產。

    積極推廣株型合理、熟性適宜、含絮力適中、吐絮集中的高品質棉花品種,加快推廣高產高糖、抗性強的甘蔗品種,集成推廣輕簡化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模式。

    因地制宜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篩選配套機具,調優種植模式,推廣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技術,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大力發展訂單生產,推進按標生產,促進質量效益提升。

    21. 加強品牌建設

    結合開展中國農業品牌提升行動,促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依托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及大型企業集團,在糧食主產區、果菜茶優勢產區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共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品質好、叫得響、占有率高的知名大品牌。

    按照“拾回老味道、重塑老品牌、恢復老技藝,開發新產品”的思路,創響一批有歷史沉淀、文化傳承、市場認同的特色品牌。搞好品牌推介,辦好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展會,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創新營銷模式,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格局。

    22. 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嚴格投入品使用監管,落實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推進農藥追溯體系建設,兩年內再禁止使用2種高毒農藥,剩余10種5年內逐步禁止使用。

    嚴格實施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推行專柜銷售、實名購買、電子檔案和追溯管理。

    加強農藥使用安全風險評估監控,對使用15年以上的農藥品種開展風險再評價,對現有高毒農藥深入開展風險評價和替代產品篩選。

    指導農民科學用藥,嚴格落實按標簽標注用藥和安全間隔期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加快小宗作物用藥登記,科學合理采取臨時用藥措施,最大限度緩解小宗作物用藥短缺問題。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機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和質量追溯等5項制度,率先在果茶產品開展試點。深入開展以農藥殘留監控為重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行動,確保從田頭到餐桌的質量安全。

    五、加力推進創新驅動,提升素質促進鄉風文明

    23. 加快培育新型主體

    結合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加快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土地互換、土地入股等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

    加快培育新型服務主體,積極發展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扶持一批代耕代種、代育代插、代收代儲、病蟲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等服務組織,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

    在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縣,扶持1萬個設施裝備先進、服務能力強的新型服務組織。

    24. 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結合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開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有機肥替代化肥、全程綠色防控試點等項目,培訓種植大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技術骨干,掌握技術要領,加強示范引導,提升科學種田整體水平。

    在項目區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扶持培訓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支撐鄉村振興。

    25. 推進組織方式創新

    創新項目實施方式,鼓勵將政府補貼量化到小農戶、折股到合作社,支持合作社通過統一服務帶動小農戶應用先進品種技術,引導推動龍頭企業等與合作社、小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系,帶動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增值收益。在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選擇1000個村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實現發展成果共享、鄉村有效治理。

    六、加力推進法治建設,夯實基礎促進依法治農

    26. 貫徹《農藥管理條例》

    開展《農藥管理條例》貫徹落實推進年活動。研究制定農藥產業政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發揮農藥登記引導作用,促進農藥技術創新,提高農藥登記門檻,減少新登記同質化產品數量,有序淘汰高毒農藥,積極發展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環保新型農藥,優化產品結構。加強生產許可管理,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產業布局。

    加強經營許可管理,實施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加強農藥生產經營監管。強化農藥使用指導,加快農藥殘留標準制定,推進科學選藥用藥。加強農藥管理隊伍建設,推進信息化管理,加快建立覆蓋登記、試驗、生產、經營等農藥數字化平臺,提升農藥管理水平。

    27. 推動科學立法

    會同國務院法制辦,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出臺,及早制定配套規章。修訂《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完善疫情監測調查、阻截防控和種子種苗檢疫監管等各項制度,明確職責、嚴格監管。積極參與《土地管理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制修訂工作,切實推進依法治農、依法建農。

    28. 規范行政審批

    修訂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章程,完善評審規則,規范評審程序,建立保密、回避等評審制度。修訂《肥料登記管理辦法》《肥料登記資料要求》,精簡審批事項,規范審批流程,嚴格審批制度。

    完善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章程和肥料登記檢測試驗單位管理辦法等文件,建立肥料登記信息服務平臺,強化肥料登記證后監管。規范國外引種檢疫審批,完善專家評審和風險評估制度,強化后續監管,保障引種安全。

    29. 推進科學執法

    加強農藥、肥料等農資市場監管,開展農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農藥生產經營主體專項檢查,依法嚴肅查處制售假劣農藥的違法行為。

    在用肥備肥高峰時期,組織開展肥料監督抽查,維護農民和合法企業利益。組織農藥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職業安全培訓,防范農藥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加強信息公開,對農藥、肥料行政審批和執法監管信息及時依法公開。

相關閱讀
工信部:農藥生產企業備案不再新增
信息時代,農業轉型成為必然選擇
農資又現大漲潮,究竟要不要冬儲?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