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絹螟的形態特征、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2-1 16:54:00 |
瓜絹螟主要寄主為冬瓜、黃瓜、苦瓜、絲瓜,受害蟲抗藥性增強及葫蘆科蔬菜大面積栽培等因素的影響,瓜絹螟危害日趨嚴重,給菜農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現將瓜絹螟的形態特征、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總結如下,供農戶們參考。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1mm,翅展25mm,頭、胸黑色,腹部白色。前翅白色略透明,有紫色閃光;翅的前緣、后緣及外緣均為黑色,形成一圈黑色寬帶包圍整個翅面。卵橢圓形,稍扁平,淡黃色,表面有龜甲狀網紋。老熟幼蟲體長23~26mm,頭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綠色,體背有兩條明顯的白色縱帶,氣門黑色。蛹長約14mm,深褐色,外被白色薄繭。 2、危害特點 瓜絹螟初孵幼蟲常危害嫩梢、嫩葉,咬食葉肉,被害部呈灰白色斑塊。3齡后幼蟲吐絲將葉綴合,潛藏于其中危害,使葉片出現穿孔或缺刻,嚴重時可將葉肉吃光,僅留葉脈。幼蟲還可咬食花柄及果蒂,造成落花、落果。在植株生長后期,幼蟲常啃食瓜皮,并蛀入瓜條內危害,影響產量和品質。 3、生活習性 1年發生5代,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燈下可斷續見到成蟲,世代重疊明顯。成蟲白天潛伏在寄主葉叢中或其它隱蔽處,受驚后作近距離飛行;夜間活動,趨光性弱。雌成蟲交配后即可產卵于葉背,散產或數粒在一起,每雌螟可產300~400粒卵。幼蟲性活潑,受驚即吐絲下垂,也可借絲的擺動轉移危害。老熟幼蟲在被害卷葉內化蛹,以老熟幼蟲或蛹寄生于枯卷葉及表土中越冬。 4、發生規律 4.1蟲態歷期 卵期5~7天,幼蟲歷期9~16天、共4齡,蛹期6~9天,成蟲壽命6~14天。 4.2 危害高峰 江西南昌第1、2代發生較輕,8月份為第3代,發生數量增多,全年危害盛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 4.3 發生條件 4.3.1食物因素。南昌地區葫蘆科蔬菜復種指數高、品種多,尤其是大面積成片種植,為瓜絹螟發生危害提供了豐富的食源,種群數量明顯上升,成為夏秋瓜類蔬菜的主要害蟲。 4.3.2害蟲抗藥性。部分菜農用藥不當,隨意增加施藥次數與用藥劑量,導致害蟲抗藥性明顯增強,天敵數量大量減少,成為種群暴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4.3.3氣象因素。瓜絹螟是一種喜高溫的害蟲,適宜生長發育的溫度為25~30℃。如遇秋季高溫,瓜絹螟危害加重。 5、防治措施 5.1 農業防治 5.1.1清潔田園。瓜果采完后,及時清除枯枝敗葉,可消滅藏匿于其中的幼蟲和蛹,降低蟲口基數,減輕危害。有裂縫或者枯朽的架材要及時更新,以減少越冬場所。 5.1.2翻耕土壤。及時翻耕土壤,并適當灌水,消滅在表土內越冬的幼蟲和蛹,降低羽化率。 5.1.3摘除卷葉。瓜絹螟具有3齡以后幼蟲吐絲卷葉、老熟幼蟲在枯葉中化蛹的習性,可采取人工摘除有蟲卷葉、被害及基部老黃葉,并集中處理,降低田間幼蟲和蛹的發生數量,減輕危害。 5.2 物理防治 5.2.1高溫悶棚。方法是先將春茬種瓜菜、在盛夏季節空閑的保護地深翻,覆蓋地膜后灌水,再將大棚密閉。通過采用大棚膜和地膜進行雙層覆蓋,地表下10cm處最高地溫可達70℃,經過 7~10天的熱處理,可起到明顯的殺蟲滅卵效果。此法成本低、操作簡單、效果好,容易被菜農接受。 5.2.2提倡使用防蟲網。在做好高溫悶棚、消滅棚內害蟲的基礎上,將棚室頂部、四周及門窗通風處用防蟲網覆蓋好,能有效防止瓜絹螟成蟲飛入棚內產卵,從源頭上預防其發生危害。 5.3生物防治 5.3.1利用生物天敵。加強田間調查,當瓜絹螟卵寄生率達60%時,可避免使用殺蟲劑。也可采取人工釋放螟黃赤眼蜂的方法進行防治。 5.3.2施用生物藥劑。在盛孵期施藥,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1.6萬單位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800倍液、0.36%苦參堿水劑1000倍液等生物藥劑。在陰天全天或晴天傍晚施藥,對瓜絹螟防治很有效。 5.4 化學防治 5.4.1掌握最佳施藥時期。瓜絹螟3齡后幼蟲藏匿于卷葉內危害,給防治增加難度。防治最佳時期為幼蟲綴葉前,即盛孵至2齡幼蟲期。 5.4.2科學施用對路農藥。由于瓜類蔬菜是邊開花邊采收,必須遵循先采收后施藥的原則,并嚴格按照《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規定,確保食用安全。可選用52.25%毒氯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等藥劑噴霧,交替用藥。 |
相關閱讀 |
高效防治設施蔬菜病蟲害 |
找到板栗空蓬的原因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
茶樹茶小綠葉蟬發生情況及綠色防控對策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