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米彎刺黑蝽的形態(tài)特征、發(fā)生規(guī)律及發(fā)生特點和防治措施 |
來源:網(wǎng)絡 2018-2-2 15:06:00 |
玉米彎刺黑蝽是玉米生產(chǎn)期間的主要害蟲之一,對玉米生產(chǎn)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發(fā)生嚴重的田塊被害率達到30%以上,缺苗率在20%以上。為了幫助農(nóng)戶們有效地防治彎刺黑蝽,本文詳細總結了玉米彎刺黑蝽的形態(tài)特征、發(fā)生規(guī)律及發(fā)生特點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彎刺黑蝽為害特點 玉米彎刺黑蝽在我縣俗稱“打屁蟲或枇杷蟲”,屬半翅目,蝽科,黑蝽屬。寄主有玉米、小麥、旱稻等。以若蟲和成蟲在玉米莖基部和根部刺吸汁液。2―5葉期玉米苗被害后,心葉萎蔫、葉片變死;5―10葉期被害,葉片出現(xiàn)排孔;生長點受刺激后,新葉卷曲、色濃、皺縮、縱裂,植株矮化、扭曲、分蘗叢生,呈畸型而無收,拔節(jié)后玉米被害較輕。 二、彎刺黑蝽形態(tài)特征 成蟲雄蟲體長8―9mm,雌蟲9―10mm,頭部黑色,前端呈小缺刻狀,前胸背板、小片及前翅的爪片、革片暗黃色,后足脛節(jié)中部黃褐色,身體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條淡黃褐色的細縱線,前胸背板前角尖長而略彎,指向前方,其側角伸出體外,端部略向下彎,小盾片末端遠離末尾,兩基角各有一小黃斑點,體壁上密布黑點刻,其上著生細毛,由于成蟲體表密被短毛,田間采到的成蟲常粘滿泥土,呈黑褐色,雌蟲腹末鈍圓,雄蟲則有一對向后伸出的突起,卵杯狀,卵蓋隆起,初產(chǎn)灰綠色或藍灰色,孵化前呈暗紫色,若蟲六齡,低齡若蟲體色較淺。 三、生活習性 一年發(fā)生2代。以成蟲、若蟲在玉米根部、莖基部、雜草下、巖縫及松土中越冬,或在麥地取食。春季氣溫回升開始活動,第一代卵盛期在4月中、下旬,第一代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玉米正處于移栽期或點播后2-5葉期,危害損失較大。成蟲、若蟲多在土表內(nèi)玉米基部生活,怕光。成蟲有翅,但未見飛行。雌蟲產(chǎn)卵于表土土塊下,每卵塊5―10粒。第二代卵盛期在7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蟲、若蟲盛期在7月中下旬,但是玉米以處于成株期,危害損失很小,卵歷期5-12天,若蟲期40-90天,成蟲期60-220天。 四、發(fā)生原因分析 (1)輕型栽培技術的推廣對該蟲源基數(shù)的增加有利。因農(nóng)村勞力不足,耕牛減少,化學除草及免耕栽培技術的面積逐年擴大,田間不深耕或深耕細作面積減少,田中卵孵成活率高,蟲源基數(shù)逐年加大。(2)栽培因素。近年玉米種植密度加大,施氮水平偏高,玉米生長嫩綠,食源充足對其生長繁殖有利。(3)技術因素。對該蟲的防治技術掌握不夠,大多采用葉面噴霧防治,對該蟲的防治效果差。 五、防治方法 (一)農(nóng)業(yè)防治 玉米彎刺黑蝽重發(fā)區(qū)域推廣水旱輪作或玉米與大豆、紅薯等非禾本科作物輪作制度。清除農(nóng)田周圍雜草,破壞其越冬場所,減少來年蟲源基數(shù)。在玉米收獲后,拔出玉米秸稈,帶出地外銷毀;及時翻耕,有條件的進行跑微水1次,以惡化害蟲越冬環(huán)境。選用抗蟲品種,種子包衣,帶藥播種,還可人工捕殺成蟲,當田間零星出現(xiàn)受害癥狀時,利用成蟲早上出土為害的習性,用竹片輕輕撥開被害玉米苗根部表土,捕殺成、若蟲。該蟲具有世代重疊現(xiàn)象,需要重復捕殺多次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二)藥劑防治 2013-2015年我們作了不同藥劑的防效對比試驗和不同施藥方式的試驗,結果表明該蟲對當前主要殺蟲劑(三唑磷、毒死蜱、克百威、滅殺斃)較敏感,用以上藥劑采用灌窩防治,其防效都達到95%以上。但如果采用葉面噴霧方式則防效只有40%左右。因此提出對玉米彎刺黑蝽藥劑防治方法,用30%帥苗種衣劑包衣或3%辛硫磷顆粒劑拌種。在玉米出苗至5葉定株前,用5%辛?氰乳油或50%辛硫磷、5%高效氯氰菊酯、2.5%保得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35順豐2號乳油1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灌窩。收種用玉米地可在播種時,用3%呋喃丹30~45 kg/hm2,或5%涕滅威15 kg/hm2,或15%鐵滅克3.75~4.50 kg/hm2穴施,可兼治其他害蟲,但食用嫩玉米、甜玉米地禁止使用。也可用辛硫磷1.5 kg/hm2+敵百蟲750 g/hm2(均為有效濃度),對水1 500 kg進行噴施或灌根。如果在播種和移栽前施用除草劑清除雜草后,再選擇辛硫磷1.5 kg/hm2+敵百蟲750 g/hm2噴施,持效期可持續(xù)到成株期。巴丹粉1.50~2.25 kg/hm2和柴灰施于坑底或植株附近防治玉米??刺黑蝽效果較好。常用藥劑為呋喃丹、涕滅威、鐵滅克、辛硫磷、敵百蟲、巴丹粉等。 (三)清潔田園,壓低蟲口基數(shù) 在玉米收獲后,一是要連拔除玉米稿稈,帶出地外銷毀;二是要及時翻耕,有條件的進行跑灌水一次,惡化害蟲越冬環(huán)境。 (四)種子包衣,帶藥播種 用30%帥苗EW 500倍液干拌玉米種子后再播種,或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250克點施于播種窩內(nèi)后再播種。 (五)人工捕殺 當田間零星出現(xiàn)危害癥狀時,結合玉米第一次中耕,用竹片輕輕刨開被害玉米苗根部表土,查找彎刺黑蝽的成、若蟲,人工殺死。 (六)合理輪作,惡化害蟲發(fā)生環(huán)境 玉米彎刺黑蝽常發(fā)區(qū)域推廣水旱輪作或玉米與大豆、紅苕、土煙等非禾本科作物輪作的耕作制度,不采用原有的玉米(旱稻、高粱)――小麥的耕作方式。 |
![]() |
![]() |
相關閱讀 |
警惕大棚辣椒落花四個原因 |
修剪枇杷注意事項 |
馬鈴薯施用氮磷鉀的用量把握 |
![]() |
首頁 | 快訊 | 產(chǎn)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