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2018年,農資零售商重返風口!
來源:網絡    2018-2-7 10:28:00
    

    在中國農資領域,零售商始終是令人起敬的一個群體。他們有著數以萬計的龐大體量,他們扎根基層,是農資終端最柔軟的觸角。他們常被視為一群沒有專業學歷知識的蠻荒人群,卻在基層辛勤的付出,做著最有價值的事情,那就是服務終端農戶。特別是,近兩年,農資零售商逐漸成長為一股不可小覷的“野蠻”力量。

2018年,農資零售商重返風口!

    有人說,誰離農戶最近,誰就掌握了農資的未來。毫無疑問,零售商就是這樣的存在。在新零售浪潮襲來的當下,他們的重要性更為凸顯,他們的發展潛力和勁頭更為猛烈,成為照亮整個農資經營未來的主力軍。他們身上展現的不僅是農資土壤的多樣性,更彰顯著農資經營的新業態,他們砥礪前行的姿態,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世界是平的,抓住終端才是王道。讓我們把目光轉向這個終端農資群體,一起去切實的感知他們現在的生存百態,和日新月異。去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好的經營模式,汲取他們向上的力量。

    2018年,農資經營進入新零售時代

    目前,農資經營已經進入新零售時代。2018年,也將是農資經營的元年。

    零售商是令人矚目的農資經銷群體,他們是農資銷售終端最關鍵的載體,零售商之于企業和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的一舉一動逐漸成為洞悉農資本質,回歸經銷初始的風向標。

    好像也就是這兩年的光景,大家突然對零售商開始轉變看法,開始重新審視他們。

    記者在一線的走訪和零售商的交談中發現,一些零售商還活得好好的,沒有被消失,有不少人活的很出彩,很愜意。

    消費升級,零售商重新被關注

    究其原因,可能是跟農資風向的轉變有關吧。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國民的消費水平正在日益攀升,2016年更被定義為“中國消費升級”年,這次的消費升級主要是普通群體對高品質高質量產品追求,所以,我們的農產品品質也要跟上消費的需求,而這需要從源頭把控品質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在了零售終端群體的身上。

    特別是這兩年農資進入新零售時代之后,零售商好像又“活”回了農資經銷群體的視線中,開始迎來屬于自己的新時代。

    那什么是新零售呢?

    馬云說:“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去,線下的企業也必須走到線上去, 線上線下加上現代物流,才能實現真正的新零售。”

    蘇寧說:“互聯網新零售,是線上線下融合貫通的零售,線上線下互聯的零售。”

    那農資行業的新零售又是什么呢?

    其實就是農資行業的新零售是把虛擬的技術與農資結合起來,線上線下融合,提高生產和流通效率。

    的確如此。如今,由馬云掀起的新零售熱潮來襲,似乎又一聲“狼來了”!表面上看,新零售與傳統農資零售好像還很遙遠,甚至有點水土不服。

    在這場新零售的布局中,馬云戰略所指,并非是在概念與模式上的所謂“顛覆傳統”,而是要在品牌、渠道和資源競爭下對傳統模式的自我改造與創新。這一點,在農資行業未來的升級與變革中,不無借鑒意義。

    而這種新零售業態,是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以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并“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進而重塑零售業態結構與生態圈,迫使傳統農資行業需要多種渠道與模式發力,及時升級轉型。

    農資零售開始大整合

    不可否認,現在農資零售的發展已經進入第三次大浪潮,未來的幾年,將迎來農資零售的大整合。在互聯網數據化時代,零售的本質是流量和數據,而人本身就是流量和數據,零售商自然就成為了新零售風口的主角。

    新零售時代,終端零售商具有先天無可比擬的優勢,因為他們熟知當地農民的種植習慣和管理,他們對每一個農戶,每一個地塊都很熟悉,知道哪塊地用的什么肥料,打的什么藥,甚至對樹上的果子,菜上的葉子都特別的熟悉。

    未來農資行業最大的機會一定是在零售環節,誰離農戶最近,誰就掌握了農資經營的未來!

    但是,零售環節和現在做零售群體又有一些小區別;因為零售商不會把自己僅僅定義為一個賣農藥的,或者一個賣肥料的,他們會把自己定義為成一個農業服務商,甚至于農民服務者的位置。

    當然,很多零售商這樣去做了,他們把農資當成一個入口,把農業已經服務好,切入其他的模塊,也順理成章,且做的很不錯。

    所以,廠家、經銷商、以及一些互聯網銷售企業都在搶零售資源,歸結起來他們都想把零售店老板變成自己的股東,零售店老板以后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投資,最后年底分紅就好了,讓零售店變成自己的一個加盟店,擴大服務半徑,提升自己的力量。

    這是屬于農資零售的時代,會讓零售野蠻生長,但是不一定會是現在的零售群體,也有可能是廠家的業務員回家創業做這個事兒,也有可能是代理商下沉去做這個事兒,沒固定的群體的,只是有這個事兒。總之這一切的改變都是經銷商群體應對信息技術打破傳統農資封閉鏈條之后優化渠道的應變,透過現象,看出本質。

    新零售時代零售商的八大特點

    那么,新零售時代下的終端零售商現在真實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呢?這個群體又有哪些發展困惑呢?

    特點一:體量龐大

    時至今日,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農資零售商呢?記者不清楚,因為沒有機構數據可參考,但這里可以通過一組數據大概的猜測一下。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有1378個縣,鄉鎮級合計41636個,假若按照一個鄉鎮有30-40家零售店的話(大田區),所以,整個泱泱中國,零售商十幾萬,其實還不止。

    這兩年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終端服務凸顯,尤其是經作區,零售商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在河南、山東等以小麥,玉米為主的大田區鄉鎮,零售門店的數量多集中在20-30家左右。而像在云南的賓川、陜西的大荔、廣西的荔浦縣等葡萄、蘋果、柑橘等大勢作物產區下轄的鄉鎮都能達到5步一個零售門店的盛況,一家挨一家,最不缺的就是賣農資的,都能讓你產生密集恐懼癥,經作區的強大市場容量不可小覷。

    不過,隨著農資形勢的持續變化,零售商數量可能相對會有所減少,像一些“不思進取”的傳統零售商會難避國家政策、農資形勢的洗刷而面臨淘汰的命運。

    特點二:發展參差不齊

    現在行業的發展,倒逼“新”的零售商群體扮演的角色增多。既要提供產品、技術服務,又要善于維護好關系,這顯然是不小的挑戰。

    陜西榆林百科農資的屈海鵬,一個90后,行業打拼2年,他用自己的新思維,對農業進行探索和突破,對傳統個體農業經營方式的組織和融合,對傳統鄉村生活的認可,代表了農資零售的新鮮血液,更是農資渠道的生力軍。但同時,他們中有些人會淺嘗輒止,會因為資金、韌勁、知識、經驗、興趣改變的原因而改行轉業,另謀出路,這些人的周期一般是18個月。

    而群體的多樣性,也造成零售商在發展層次和服務水平上的參差不齊。老的尚有經驗傍身,年輕的就經驗乏陳。處在新老交替的關卡是目前終端零售商的一個突出特征,是這個群體的優點,也是痛點。

    特點三:離農戶最近 腳踏實地

    誰離農戶最近,誰就掌握了農資經營的未來!

    在河南尉氏縣一個鄉鎮走訪的時候,在很多零售店都能看到絡繹不絕的農戶擠在柜臺前,向零售商問詢著用肥用藥的信息,火熱異常,并非如輿論所描述的那樣清淡。他們可以第一時間為農戶提供技術、送貨、售后等一條龍的家門口服務。例如,有的零售商可以幫農戶直接把化肥撒到地里,打藥的相關器械,打藥的服務都可以提供,這些都增加了他們在農戶中間的好感度和價值感。

    除了接近農戶,腳踏實地也是零售商的鮮明特質之一。農業是一個出成績較慢熱的行業,需要耐心和細心,于零售商更是如此。除了要擼起袖子加油干還要挽起褲管下田間,做農資拍腦袋沒用,這一點,零售商做的就比較到位。屈海鵬就表示,做農資來不得半點懈怠,兩年里,自己泡在馬鈴薯田里的時間遠遠大于在店里的時間,自己是把農資當事業來做的,也得益于田間經驗的積累,在農戶中間逐漸樹立起了信任和知名度,銷售額今年也再上臺階,達到了200萬。

    佰秀農業趙心偉則表示,農資銷售是個特殊的行業,最終直接面對用戶的,依然是轉型成功的農資服務商,無論是多高素質的種植大戶,他們真正需求的只是對農作物健康成長的保證,誰能讓他們有安全感,他們就能讓誰有滿足感,農業技術服務是個復雜的綜合體,特別是對于種地大戶而言,他們缺的肯定不是便宜的農資,他們需要的互聯網+平臺根本無法提供,反觀如今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種植者,有權威的農資零售店依然是他們的定心丸。

    特點四:思維活躍 可塑性強

    別看零售商體量大,但體積小,不過這也正是他們最可塑的地方。

    現在的零售商群體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由被動地接受信息到現在主動地接受信息。

    以前傳統農資零售商們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信息是單向流通的。現在網絡發達,他們主動尋找信息,找更適合當地的產品、優質的廠家。

    現在的零售商大多也不再是過去的老古董,不再只流于常規的進貨、送貨、收錢、提供力所能及的農技服務上,隨著時代的推進,他們已由被動接受信息轉為主動求變。他們的思維沒有定向,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潮,其中,入行不久的新型零售商就完全沒有老農資瞻前顧后的風險顧慮,敢于嘗試,敢干,敢闖,可塑性很強。

    其實,新零售時代下,由于農業農資的特殊性,年輕的零售商干的事情和老零售商干的工作沒什么本質的區別,但他們的目的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

    年輕的農資零售商會為農民會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比如搜集農民的問題,去田間地頭搜集案例,建立微信群,講農技知識和作物保護知識,等到開線下會的時候,把這些東西講給農民,農民肯定喜歡這些東西。但是老零售商他們去做這些事情,不可能這么用心,不可能花費這么多時間和精力,他們只是想著我去把人叫過來,目的就是賣貨。新的零售商做這些事情是真的把農資和農業當成事業去做,他去找他們做這些事情的價值是什么,做這樣的事情對農民有沒有用,他們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老零售商想的是怎么能夠把貨賣給你。

    總的來說就是,新零售商在嘗試建微信群、開農民會、全程管理,而老零售商不愿意做這些事情。

    現在,新生代零售商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杞縣的張培力就加盟了田田圈;安陽滑縣的申相威就加盟了安陽全豐的標普做飛防。另外,很多零售商善于利用國家政策,對農資潮流有著極高的敏感度。例如,國家政策現在不讓用漂白劑等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開封的程永磊在嘗試優質麥種植,對接面粉廠,搞全產業鏈,他們都做的風生水起。

    當然,現在進取型的零售商不再有年齡層的限制,他們的思維和價值觀也在隨著新人的加入開始“解凍”,這種好的向上面貌也在基層成為現象級的氛圍在發散。

    要想立體了解零售商群體崛起的密碼,他們身上自身的痛點我們也不能規避不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切實的感知他們的百態況味。

    特點五:轉型焦慮

    農資越來越不好做了,是經銷商的口頭禪更是零售商的標配嘴邊話。

    每年的農業盛會--植保會總是人山人海,主力軍很大一部分是零售商,他們疲于穿梭在各個企業展位前尋找產品和了解行情,時刻彌漫著一股股地焦慮和迷茫,農資零售商們總會聚集在一起感慨:現在農資生意不好做了,具體一點說就是——產品不好賣、賒賬不好回收、錢不好賺。

    按理說現在經濟越來越繁榮了,農戶的口袋相比以前要厚實很多,隨著國家農田承包流轉政策的寬松,田地越來越集中到大戶手中了,只要抓住一個大戶,比以前10個小戶更省心、更有價值。可為什么農資經銷商還是覺得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首先以前信息閉塞,農戶對農資產品要求也沒現在這么高,競爭也不太激烈。農資行業一路高歌猛進,產品脫銷。現在,從豐收農業到豐產農業,從吃飽到吃好,農業格局變了,農戶需求也改變了。

    隨著互聯網+不斷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互聯網+開啟了現代農資行業銷售的新模式。一方面,身邊的農資店變多了;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都開始運營農資電商,還有專門經營農資電商的農一網。電商來勢洶洶,農資零售行業競爭壓力空前加大了。

    其次,現在信息發達,產品好不好、貴不貴,農戶心里都有一本賬;最后,農戶的需求變了,農資經銷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我賣你買的交易過程,而是需要一定的農技指導做配套服務的一體化過程。

    這就給很多傳統的農資零售商帶去沖擊,帶去煩惱,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要不要轉型,有必要轉型嗎?怎么轉?往哪轉?其實轉與不轉,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如果想找一個方法或者好的模式來直接粘貼復制過來用,是不存在的。

    因為各個地方的情況都不一樣,沒有成功的案例,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可是,當部分農資零售商華麗轉身后,大部分從業者還停留在拼命賒銷的陳舊模式之下,想改變可又怕傷痛,猶猶豫豫間,在無形中掉隊這是肯定的事實。

    特點六:賒銷切不掉

    賒銷是整個農資經銷群體最頭疼的痼疾。

    賒銷有毒,很多人都戒不掉,年底收帳是經銷群體的噩夢。多少人在為收賬發愁,為什么呢?一年到頭,種什么都不掙錢,要賬催款忙的不可開交,年底變成了最煎熬的時光。其實,這幾年無論是經銷商還是零售商都在喊著要做現款,拒絕賒銷,但在筆者調研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敢說自己完全不賒銷,因為一刀切不現實,代價太大。但進步在于,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最大化的降低或者杜絕賒銷。

    當然也有比較悠閑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做的是現金生意,現在的農民,缺錢嗎?其實也不缺錢,只是缺少對產品的信任。賒銷量大了,不一定掙錢。賒銷的產品,不一定會暢銷。賒銷的生意,越做越累了,干脆不做了。

    拒絕賒銷,邁出第一步是艱難的,只是當你變得堅決的時候,很多人開始接受現金付款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一切沒有想象中的糟糕。

    例如,一些剛入行的年輕零售商就表示,自己從來不賒銷,然,一些在當地做的比較成功的零售商就無法做到年輕零售商那么決絕,既無奈,又糾結。

    厚天農資的王英奇則表示, 賒銷、現款和預付款是當前農資零售的三種狀態;很多人因為賒銷而焦慮,實際上做賒銷也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不堪,最主要的是心態要放端正,你本來賒銷做的好好的,別人說賒銷不好,然后你就恐慌了,這就不對了。現款對于賒銷來說是一種進步,而預收款相對于現款來說進步的就可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了。當然,是做賒銷還是現款也或者預付款,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條件。

    特點七:招不來人

    招不來人也是零售商面臨的尷尬之一。

    當前,農資零售商一般以夫妻店為主,“招人”“用人”是很多農資零售的短板。新零售講究的是效率,零售商沒有團隊的話,是做不下去的,因為人員有限,服務的農戶有限,輻射的面積有限。

    對農資零售商而言,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許多都是非農學類出身,而農資又是需要一定技術的特殊商品,招來的員工也都是親戚介紹,或社會非專業人士,技術的貧乏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般零售店至少需要兩個人,一個送貨,一個看店。零售商老張在調研中就向記者大倒苦水,也不是招不到人,主要是現在員工對工資報酬的需求不斷提高,前幾年找業務員,管吃管喝一年讓他拿回家三萬塊錢,他們就很開心了。現在呢?在此基礎上再加一倍工資還差不多,若是一個零售商養兩個業務員,沒有300-500萬以上的銷售額,都會感覺力不從心畢竟加上車輛和人員的開支,每年都要二十多萬。

    所以,零售商招人時,招幾個人,然后把生意給做大,這想法不可取;把生意做大了,然后招幾個人,這才是對的,不要盲目冒進,衡量好自己的實際情況,再做人員的補充。很多老零售商顧慮比較多,但個體戶企業化運營,信息該公開還是要公開,只有信息公開,你才能系統化、企業化運營,才有做大的可能。

    特點八:技術服務跟不上

    技術服務之于零售商并非是標配。

    因為只有服務服務就想做好也是不可能的。現在的農民種地自己就有經驗,就算你有技術傍身,又專業幾何呢?但這不能否認,現在技術服務是鄉鎮零售商最大的短板和痛點,亟待升級。

    很多零售商特別是老農資都是和農民差不多的“土”行家,對常規的作物病蟲草害,靠經驗遮羞。而年輕的零售商則是連基礎的經驗都匱乏,還停留在純粹賣產品的階段。對上門咨詢作物植保的的農戶,很多時候零售商是傻眼的狀態,有時只能搪塞過去。現在的農民本身就有種地的經驗,再加上獲取農資信息的渠道也比較多,所以對零售商的技術服務水平也更高了。

    未來,服務為王,特別是技術服務,種植技術、管理技術等綜合性植保都要成為零售商的必修課,否則就沒有競爭力,產品,銷量更無從說起。

    新零售究竟怎么干?

    身處新零售的風口,零售商究竟該怎么干?未來想做大做強又該如何從哪幾方面入手呢?有哪些好的經營模式值得我們學習?

    記者通過調研和業內人士的采訪,總結出來6點供大家參考。未來農資零售商,可以從下面5個方面著手發力。

    第一、借助互聯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農資”已經成為農資行業新零售的一種模式。農資零售商應該轉變思路,可以借助農資類軟件售賣農資和管理自己的店鋪。例如像屈海鵬一樣,通過建立自己的微信群,把農民會開到線上,及時為農戶答疑解惑。同時,零售商還可以通過便捷的互聯網渠道以及第三方快速的物流條件,直接和直營廠家進行交易,從而降低自己的成本。

    第二、建立農資連鎖超市或農資聯盟

    農資零售商如果想要長久生存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服務團隊或者聯盟發展。

    以前農資行業的零售店大多是夫妻店,面對當前競爭激烈的農資環境,這樣單一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從單打獨斗到強強聯手結盟,組建農資超市,能夠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吸引農戶。

    說起連鎖店大家并不陌生,連鎖商業模式分為直營和加盟等多種形式。農資連鎖也是前幾年市場上較流行的一種門店經營模式。但多數連鎖店限于區域性較難在市場上形成品牌,或是連而不鎖,掛個門牌,適當銷售幾個產品,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連鎖。似乎,農資行業難以形成品牌連鎖店,但凌源渤豐農資的總經理任俊生、杭州良益的江于良、建德新安植保的汪建國都敢于挑戰直營連鎖店,在當地乃至周邊區域都頗具影響力。不走加盟,只做連鎖,為眾多零售商搭建創業平臺。任俊生的直營連鎖店已經從最初的2家店發展到現在的50多家。

    案例:

    提起農資零售聯盟,就不得不說由厚天農資王英奇發起成立的_馭逸營。從2014年成立,王英奇就把馭逸營聯盟的定位是中國最有價值的農技服務團體,也是農資行業第一個有自己聲音的零售圈子,盟友都來自農資零售一線、農技推廣一線的人員,聯盟主要為零售商提供分享和充電學習的平臺,傳播正能量。王總表示,農技服務是聯盟的核心主旨,更是范圍的界定,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工作,做好什么等問題都可以解答;還有這是一個農資零售團體,這不是個人的組織,也不是企業形式,而是類似協會樣的自發組織,大家都是一群為利潤而戰的人,組織在一起彼此卻沒什么利益瓜葛,又專門交流如何創造更多利潤,矛盾中平衡,在平衡中解決矛盾。馭逸營聯盟的每個營員都是平等個體,永遠追求AA制。現在馭逸營在全國已有上萬名盟友,已成為農資零售領域的一個鮮明符號和樣板。

    其實老貓的粉絲聯盟跟馭逸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聯盟的形式和聯盟的方式和操作的模式有差別。老貓的聯盟圈都是自己的零售商“粉絲”,確切的說是貓友,始于信任,聯于成長。現在老貓已經聯合了2000多個農資零售商,不僅幫零售商和廠家去談產品合作,更幫零售商去做系統升級改造,比如:農民會怎么開,分析零售商幫他們走系統化,建客戶檔案,提供軟件幫助和支持。

    第三、變身集成服務商

    農民的追求很簡單,只要增產。零售商怎么解決農民的增產?首先就要變成“大夫”。不僅要賣給他們農資產品,還要給農民解決方案——農作物優質高產的種植方案。從化肥、農藥、種子入手,對農民的農事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和解決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未來農資零售商要提供植保服務、種植管理服務、綜合管理服務、技術指導服務等,變成集成服務商。從種到收甚至到銷售,零售商都有優先的機會和發展空間。雖然農資零售是微利的,但是零售商可以從提供的這些農技服務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例如像開封的程永磊一樣做優質麥的生態閉環。像申相威一樣加入標普做飛防,為農戶提供精細化的打藥服務。像中牟的姚國興一樣為農戶提供套餐方案等等,現在很多零售商都在謀求轉型,新型零售商更是走在前沿,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第四、聚焦作物

    營銷的方式的回歸,聚焦順勢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農資營銷中的一個趨勢。而身處終端的區域零售商有著先天的優勢。

    零售商為什么要聚焦作物?因為近幾年,伴隨種植大戶的出現、家庭農場的興起,農戶的需求也在逐漸提高,對服務環節需求增多,對農資從業者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都是相當的考驗。

    所以,作為離農戶最近的零售商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點,必須聚焦作物,集中優勢兵力,重鑿一點,取得突破,成為這個作物領域的專家,甚至壟斷這個作物領域。而從農戶角度考量,相比沒有特色的傳統零售商,他們也更傾向于信賴主攻某一作物領域的零售商。同時,聚焦才能專注,專注才能專業,專業才能強大,才能贏得農戶的信賴。

    每一個鄉鎮都有一到兩個優勢作物,零售商操作起來也更具優勢。現在有不少零售商聚焦作物的范本,例如像屈海鵬一樣專注馬鈴薯的全程解決方案的運作;像張培力一樣專注大蒜全程解決方案的運作;劉電基專注花生的全程解決方案的運作;他們都是當地零售圈的佼佼者。

    第五、轉型“農業合作社”

    農資零售商轉型“農業合作社”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夠深入農村把握農民需求,準確把握市場形態;二是擁有農資供應上行優勢,經營農資是轉型的核心目的,而在未轉型前零售商與農戶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轉型后將零售商和農戶通過合作社的形態緊密聯合在一起,建立起彼此之間的信任,通過經銷商在農資供應中獨有的核心優勢,在增加農資銷量同時增強社員與合作社粘連度;三是在當地影響力大,農資零售商成立合作社,以農資統購統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等為亮點,將比其他合作社更快速的發展社員、壯大合作社規模,占據發展先機。

    可以預見在未來農資市場發展中,農資零售商轉型的合作社也必將占有一席之地!搭建信息化智能平臺,注重產業化融合從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看,“線上、線下、物流相融的新零售”、“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新制造”在一定范圍內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例如,焦作武陟的“山藥哥”趙作霖就聯合當地農戶建立了鐵棍山藥農業合作社,從源頭上嚴控山藥的種植管理,并通過線上線下兩條渠道銷售山藥,把“山藥哥”打造成了打造成了品牌,帶領藥農致富。

    第六、公司化升級

    零售商做大做強的最終形式就是公司化運營。

    農資零售商發展到今天,要實現業績的突破,公司化運作是一條必走之路。但就目前現狀而言鄉鎮零售商大多維持個體戶經營狀態,公司化運作比率較低。另外眾所周知的零售商大多數已經面臨經營困境:銷量增長乏力;賒銷帶來資金周轉困難;利潤越來越薄;庫存難以控制;人員流失轉而成為競爭對手,團隊建設難等。

    當然,公司化不是簡單的一個口號,更不是一紙營業執照,提到這個,零售商門頭上標注某某農資有限公司的很少。未來轉型的第一步肯定要做的就是招人,因為未來市場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技術的競爭和服務的競爭,要想實現公司化運作,就是要進行系統性的三化建設,即團隊職業化,技術專業化,流程標準化,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更遠。還有就是徹底從家庭作坊式農資門市,脫胎換骨的向公司化升級改造,唯有如此才能為今后的大發展奠定基礎。

相關閱讀
農資經銷商,你還想干幾年?
縣級經銷商李世良——聞名河南農藥市場
電商的火終于燒到了農資行業?面對來勢洶洶的電商,你知道怎么辦嗎?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