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瘟的癥狀、發生特點、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2-8 15:26:00 |
姜瘟又稱腐爛病,6-8月為發生和流行的高峰時期,整個發病期長達130多天。該病嚴重危害了生姜的生長,甚至能夠導致全田無收。因此,農戶們必須加強對該病的防治措施。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分析了姜瘟的癥狀、發生特點、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地下根莖,也可危害地上莖葉,一般多在近地面的莖基部和地下根莖上部首先發病。發病初期,植株葉片萎垂、反卷、平擺、葉尖和葉脈鮮黃,后變黃褐。莖基部和姜塊連接處病斑初為淡黃褐色水浸狀,接著組織逐漸變軟,用手擠壓有污白臭汁流出。同時,病姜開始呈現暗紫色,以后逐漸變黃褐,內部腐爛。最后莖葉枯死,歪倒,極易拔起。 2、病原 姜瘟病由細菌青枯假單孢桿菌侵染所致。生長最適溫度28-29℃,最高40℃,最低4℃,致死溫度52-53.3℃(10分鐘)。病菌在30℃左右的干燥狀態下,3天后即喪失生活力,在pH值4.05-9.5的范圍內細菌均可生長,但以pH值5.4-7.3最適宜。病菌除危害姜外,茄子、辣椒等均可被侵染。 3、姜瘟發生特點 此病由假單孢桿菌侵染所致。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種姜內越冬,成為翌年侵染源。其主要傳播途徑是灌溉水和風雨,以及帶菌種姜。而影響發病的氣象因子是溫濕度,其中濕度更為重要。 在高溫28℃以上,相對濕度85%以上的高溫多雨氣象條件下發病迅速、嚴重。高溫干旱會抑制病害發展。姜田輪作3年以上的不發病或輕發病,連作的發病重。沙壤土質通透性好發病晚且輕。以有機肥做基肥,增施磷、鉀肥,能增強植株抗病力,發病輕。 4、傳播途徑與發病規律 4.1 傳播途徑 4.1.1 種姜傳播 種姜是田間病菌初侵染的主要來源,也是遠距離傳播病害的主要途徑。 4.1.2 土壤傳播 發病的姜田因病株殘體遺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帶菌,如果重茬連作,往往引起發病;以往種過番茄、辣椒、馬鈴薯等茄科作物發生過青枯病的田塊也會引發該病;越是老姜區,年年病茬連作,土壤中病菌逐年積累,會造成病害逐年加劇。 4.1.3 肥料傳播 有些姜農用病株殘體或帶菌土壤漚制圈肥作為基肥施入姜田,使姜田增加了病菌,而引發此病。 4.1.4 水傳播 灌溉水和雨水也是傳播病菌的媒介,尤其在發病盛期,如果水源被污染,病菌隨水而流動,引起病害。 4.2 發病規律 姜瘟流行期長,一般6月份始發,7-8月為發病盛期,9月份后逐漸減弱。發病早晚、輕重與當年的氣溫和降雨量有關。病菌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6-31℃。溫度越高,病害蔓延越快,尤其在高溫多雨季節,病菌大量繁殖并隨水擴散,可在較短時間內引起大批植株發病。因此,發病季節若遇高溫多雨,則發病重;若氣溫較低,降雨量較少,則往往發病較輕。 5、綜合防治措施 5.1 輪作換茬 輪作換茬是切斷土壤病菌的重要途徑。種植生姜最好用新茬或前茬為糧食作物的地塊,山村以前茬為甘薯、木薯地塊為宜,種植過茄科作物(如番茄),尤其是發生過青枯病地塊不宜種姜。經發病姜田流過的下水田和鄰界田,在第二三年也不宜種植,否則易發生姜瘟。 5.2 嚴格選種及種姜處理 選擇在無病地塊收獲的生姜作種姜,還要對種姜進行消毒處理。 5.2.1 選用健壯姜塊做種姜 應選用塊大肉厚、皮色黃亮、不干縮、不腐爛、未受凍及無病蟲危害的姜塊作種姜。凡肉質變色、水漬狀、表皮易脫落的種姜不能催芽播種定植,否則會引起姜瘟。 5.2.2 曬姜 曬姜可以促進種姜發芽和進一步鑒定種姜的好壞,病姜曬后癟皺無比,應予剔除,選擇飽滿發亮的健姜做進一步處理。 5.3 選地整地 姜為淺根作物,根系不發達,既不耐旱,也不耐澇。種植生姜應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壤土砂黏適中,既松軟透氣,又能保水、保肥,利于幼苗生長與根系發育。整地時地面要平,姜溝不宜過長,一般在15cm左右為宜。姜田要設排水溝,以防雨季田間積水。 5.4 田間管理 保證所用肥料無病菌,切不可用病株殘體或帶菌土壤漚肥,有機肥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姜田最好用清潔水灌溉,并注意防止水污染,嚴禁將病株扔入水渠,澆水時還應控制水量,切不可大水漫灌。 5.5 控制蔓延 消毒,每穴施消石灰1kg或漂白粉0.125kg,然后用無菌土掩埋,并及時改變澆水渠道,對發病小區停止或控制灌水,以抑制病害蔓延。 5.6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對病株按前述處理,并及時用3%克菌康(中生菌素)800-1000倍液灌根,或選用50%代森銨600-800倍液、農用鏈霉素200mg/kg、50%敵克松1000倍液防治。每隔5-7d用藥1次,連噴或灌根2-3次。或用1%石灰水灌根,每株灌250-500g,隔7d灌1次,連灌2-3次,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
![]() |
![]() |
相關閱讀 |
薄荷白星病該怎么防治?具體措施有哪些? |
柑橘得了白粉病如何防治 |
茄子缺素癥的癥狀、原因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