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常見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2-8 17:16:00 |
晚稻病蟲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等鉆蛀性害蟲病害,嚴重威脅了水稻的健康生長與產量。為了是水稻高產穩產,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農戶們必須加強對晚稻病蟲害防控工作。下面將詳細介紹晚稻常見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晚稻病蟲害發生規律 在水稻的生長前期,主要蟲害有直紋稻弄蝶,中期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臺灣稻螟,而中后期主要是稻縱卷葉螟和鉆蛀性螟蟲。鉆蛀性害蟲有二化螟、三化螟、臺灣稻螟危害較為嚴重的品種;結苞危害的稻縱卷葉螟和直紋稻弄蝶等。在廣西扶綏地區稻飛虱也是主要的蟲害。各種不同種類的螟蟲在不同年度的危害性也不一樣,例如近年來對廣西扶綏地區影響較大的為第四代三化螟。 病害在水稻生長的前期和中期危害性還未顯現,而在晚期則異常突出。稻曲病和紋枯病發病率較高。紋枯病是經常發生的病害,但是若能應對得當其危害對產量的影響也比較小。 2、晚稻常見病蟲害 目前扶綏縣水稻大部分正處于灌漿期,由于近段時間稻飛虱陸續回遷,部分稻田蟲口密度較大,后期要特別注意防治稻飛虱以免造成落窩減產。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666.7hm2左右,防治時間10月15~20日。 當前稻飛虱發生情況:據調查中東、昌平、龍頭、新寧等鄉鎮蟲口密度一般為370~850頭/百叢,有的高達2100頭/百叢,若蟲比例占到70%以上。部分水稻田塊都達到了500頭/百叢的防治指標,如不及時防治,容易引起落窩倒伏造成嚴重損失,農戶應抓緊時間檢查防治。主要的病蟲害為以下幾種: 2.1 第四代三化螟 預計第四代發生程度為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666.7hm2左右。防治適期為9月25~30日。 2.2 稻飛虱 當前田間蟲口密度最高為800頭/百叢,一般200~500頭/百叢,9月份是江南晚稻“兩遷”害蟲陸續回遷期,蟲口數量仍有增加,預計中后期稻飛虱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333.3hm2,各地務必做好監測與防治工作。 2.3 稻紋枯病 目前病叢率高的達到45%,一般有5%~10%,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333.3hm2。 3、病蟲害防治 3.1 主要措施 3. 1.1 加強病蟲監測,及時信息溝通 3.1.1.1 要加強監測工作 重點對多發且預計要暴發的病蟲害做動態監測,結合系統測報和一般測報以及定點調查,多方面聯合地進行晚稻病蟲害的監測,才能夠在病蟲害發生的苗頭時期及時應對。 3.1.1.2 要加強地區之間的溝通 蟲害往往是會遷徙的,并且還會發生換代,因此不可只關注自身地區的病蟲害狀況,要盡可能地關注各地的情況,了解病蟲害發展的態勢,及時為本地區的晚稻防控措施做好準備。 3.1.1.3 要加強信息的傳遞 農村的信息傳遞往往較難,因為通訊手段落后;較為封閉,但是相關的部門應當及時利用現有的手段來及時發布病蟲預報,例如向農民手機發送短信、在農村黑板報上張貼相關宣傳知識、利用村里廣播普及防治手段等。只有把信息及時進行傳遞,才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農民防治病蟲害的效率和效果。 3.1.2 講究策略防治,科學實施防控 針對晚稻病蟲的特點,在防治上應當采取化學防治,并且堅持“狠抓苗期、穗期,重視生長期的全程防治”策略,重點防治褐飛虱、稻縱卷葉螟,配合一些局部可能發生的蟲害以及稻曲病害的綜合防治。 3.1.3 落實農業措施,推廣綠色防治 落實農業措施,推廣綠色防治。要想推廣綠色防治要從3個要點入手。要樹立起綠色防治的理念,并且深入理解,對于各項防治措施都積極落實、改進,為建立綠色防治的農業措施、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在防治時應當物理與化學手段相結合,盡可能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使用低殘留率的化學藥物;在每個地區做好防治管理,盡可能地在同一時間進行統一配方的防治措施,以更好地對晚稻進行監控管理。 3.1.4 推進統防統治,實施專業防治 專業防治是順應農業發展趨勢的一種客觀要求,能夠更進一步的強化農作物防蟲抗病能力,保證糧食的穩產、高產。專業防治能夠加快防控方式的轉化,保證夠農產品的質量,保障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態防治技術總的來說是提倡健身栽培、淺水勤灌、適時擱田、合理施肥,避免偏施遲施氮肥,多施磷、鉀肥。晚稻移栽緩苗后至抽穗前,可實行稻鴨共育,控草防病治蟲。病毒病發病田要及時將感病稻株拔除或踩入泥中,掰蘗補苗,重病田要及時翻耕改種。 3.2 晚稻病蟲害防治意見 推薦防治藥劑有:醚菊酯、吡蚜酮、烯啶蟲胺、異丙威、噻嗪酮等。檢查中遲熟濃綠郁閉田塊,蟲口密度大的可選用敵敵畏乳油+異丙威乳油等速效藥劑噴霧。此外,仍注意對穗頸瘟、紋枯病、鼠害的防治;兼治或注意挑治稻縱卷葉螟、細條病、稻曲病等。 |
相關閱讀 |
青毛豆怎么種能高產 |
葡萄立枯病的癥狀、發病特點及防治方法總結 |
除草劑對莊稼危害使用需注意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