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莖基腐病的發生規律、發病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2-27 15:52:00 |
花生莖基腐病是一種嚴重危害花生生長的病害,在花生種植地區平均發病株率5%,嚴重地塊發病株率10%~15%,一般減產5%~15%,重者減產30%,嚴重影響了農戶們種植花生的經濟效益。本文對該病的發生規律、發病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上進行了深入探討,供大家參考。 1、花生莖基腐病發病時期及癥狀 從花生出苗期至成熟期都可發生,主要危害花生的子葉、根和莖,以根莖部和莖基部受害最重。重病地塊,花生發芽后出苗前就可感病,造成爛種。苗期發病,病菌從子葉或幼根侵入,受害子葉變黑褐色干腐狀,然后沿子葉柄侵入根頸部,侵染近地面的莖基部及地下根頸處,產生黃褐色水浸狀的不規則形病斑,然后病斑向四周擴展,最后繞莖或根頸1周形成黑褐色病斑,使輸導組織破壞,維管束變黑褐色。發病初期地上部葉色變淺,中期葉柄下垂、復葉閉合,翌晨復原,病情嚴重后全株萎蔫。干燥時,病部呈琥珀色下陷,縱剖根頸部,髓呈褐色干腐狀,中空,黃褐色枯死;濕度大時,病株變黑腐爛,病部生黑色小粒點,病部皮層易脫落,纖維外露。成株期發病,主莖和側枝的基部變黑褐色,并向中部蔓延,使病部以上部分枯死。近2年來,興城地區一般花生播后30~45d,即5月下旬開始出現死苗現象,6月中旬進入第1次發病盛期,如果氣候條件適宜7月中旬到8月上旬又出現第2次發病高峰。 2、花生莖基腐病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并成為病害主要初浸染源,帶菌的種仁、莢果及混有病殘體的土雜肥也可成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大風、施肥或農事操作來傳播,從寄主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 3、發病原因 花生莖腐病的發生流行同種子、天氣、栽培管理和品種抗性等因素有密切關系。 (1)種子帶菌及品種老化。通常不霉捂的種子帶菌率為2%左右,而霉捂的莢果帶菌率可達37%以上,籽仁帶菌率可達65%以上。從發病重的地區調運花生種子往往帶菌率高,容易傳播病原菌。另外,多年延用常規品種白沙1016,忽略花生品種的提純復壯,造成品種老化,抗病性差。 (2)氣候條件。溫暖多雨,土壤濕度大,或大雨驟晴,土溫變化劇烈;氣候干旱,土表溫度高,植株受灼傷,往往易誘發該;干旱15d以上,又遇連陰雨天氣,更容易顯癥狀;收獲期雨水多,種莢未充分曬干就入庫,或入庫后保管不善造成種莢發霉,種子生活力降低,種子帶菌率增加,播種后易發病。 (3)栽培管理。興城市花生田多為丘陵、山坡、二高地,土質瘠薄,與其他作物倒茬困難,多年連作,使得土壤養分單一,導致花生抗病力差。因此,連作地,土壤結構和肥力差的地塊,或施用帶病殘體的土雜肥,發病較重;早播花生較遲播的發病重。由于土壤多年單一施用化肥,多數農戶不用有機肥。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地力下降,土壤板結,土壤通透性差。導致花生長勢弱,抗病力差。 4、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優良抗病品種。作種用的花生要在霜前及時收獲,及時曬干,并存放在通風、干燥處,防止發潮變霉。播種前要精選無病種子,曬種2~3d,防治種子霉捂。 (2)合理輪作。可與禾本科作物如小麥、玉米、谷子等輪作,避免重茬和迎茬。 (3)深翻改土,增施農肥;ㄉ斋@后及時深翻土地,以消滅部分越冬病菌,施用腐熟肥料。凡混有病殘體的土雜肥及牲畜糞肥,不能直接施用,一定要漚制腐熟,盡量減少菌源。 (4)加強田間管理。在花生生長季節,要及時中耕除草,促苗早發。生長健壯,增強花生抗病能力。 (5)藥劑防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拌種、浸種或噴霧。拌種可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015%~0.020%拌種,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先用噴霧器將藥液噴灑在種子上,使種子著藥均勻,邊噴邊翻動,拌后不可放置過長時間,以免影響種子發芽率。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分別按種子量的0.5%浸種,用水25~30kg,將藥粉在水中混合均勻再加入50kg種子浸24h,并翻動幾次,使種子將藥水完全吸干即可播種。噴霧的效果比浸種和拌種的效果差一些,但可作為預防花生苗期發病的一項補救措施。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克菌靈500~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于齊苗后、開花前和盛花下針期分別噴淋藥劑1次,著重噴淋莖基部,基本可以抑制該病的擴展蔓延。 |
相關閱讀 |
杏樹嫁接時間和方法,杏樹嫁接后管理 |
黃花菜除草該怎么做?這些關于黃花菜專用除草劑的知識你應該懂! |
如何應對棗樹重茬病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