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套袋梨黃粉蚜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來源:網絡    2018-3-2 17:41:00
    

    隨著果實套袋技術的推廣,梨的套袋逐年增多。凡是按照套袋規程操作的,都收到了減少病蟲危害、增進果實著色、提高果皮光潔度和外觀品質的效果,但同時各地又發現套袋梨比不套袋的黃粉蚜危害重,特別是沒注意檢查防治的梨園,造成的蟲果最多,損失最大。

套袋梨黃粉蚜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套袋梨易發生黃粉蚜危害的原因:黃粉蚜喜陰暗隱蔽的環境和溫和干燥的氣候。梨果套袋后,恰好在袋內營造了一個遮陰避光的小環境,所以發生就多;而袋內溫度又比袋外高,它就分散開來棲息和取食,所以被害處多,爛果多,損失重。

    據此我們對套袋梨黃粉蚜的發生規律進行了田間調查,提出了梨黃粉蚜的綜合防治技術。

    1、梨黃粉蚜的發生規律

    梨黃粉蚜又叫黃粉蟲、臭屁股、膏藥頂。屬同翅目,根瘤蚜科。該蟲為多型性蚜蟲,有干母、普通型、性母和有性型4種。干母、普通型、性母均為雌性,行孤雌卵生。

    梨黃粉蚜一年發生8~10代,以卵在果臺殘橛、樹皮裂縫、剪鋸口周圍或枝干上的殘附物內越冬。梨果套袋后果臺殘橛處越冬的卵量明顯地高于不套袋果園。3月中旬卵開始孵化為干母若蟲,果臺殘橛處越冬卵孵化率3月16日達3%,3月28日達28.6%;樹皮縫內越冬卵孵化率3月20日達2%,3月28日達8.4%。梨樹開花期為卵孵化高峰期,4月8日卵孵化率達83.5%。4月中旬羽化的成蟲開始產卵,4月13日第1代卵占5%,4月22日達77.47%,以后卵、蟲均有,世代重疊。

    調查發現,5月中旬果臺殘橛處的成蟲陸續出蟄轉枝危害,5月下旬樹皮縫的成蟲出蟄轉枝危害。出蟄后的梨黃粉蚜不停地爬行,爬至未脫落的鱗片處、剪鋸口周圍、殘存的花序基部等隱蔽處進行危害。6月上旬陸續入袋危害梨果。發生嚴重的梨園6月上旬入袋率達20%,6月中旬達58.8%,果臺殘橛有蟲的高達82%,6月有一個明顯的入袋小高峰,7月下至8月中又有一個入袋小高峰。入袋后的梨黃粉蚜首先危害梨果柄及果肩,進入7月被害梨果開始脫落,8月中旬落袋果占30%~40%,采收期嚴重的可占60%~80%。而裸果梨黃粉蚜主要危害萼洼,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率一般在3%以下。

    2、加強黃粉蚜入袋前的防治

    采收后,全園噴1次0.5~0.8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滅即將越冬的梨黃粉蚜。春季發芽前刮除樹皮,剪除果臺殘橛,消滅越冬蟲源。3月中旬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花序分離期噴0.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蟲、卵。殺蟲、卵率在92%以上。

    套袋前噴1次高效殺蟲劑如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50%硫懸浮劑600倍液,防止把蟲、卵套入袋內。

    3、不同藥劑對梨黃粉蚜的防治效果

    套袋后防治:梨果套袋后,結合其他害蟲,每隔10天噴1次藥,發生高峰期7天噴1次藥,藥劑可用25%克蚜畏1500倍液或10%吡蟲啉3000倍液或50%硫懸浮劑1000~1200倍液等,噴藥時做到細致均勻,如果噴藥后降雨應及時補噴。

    通過對20余種殺蟲劑進行田間試驗,篩選出了防治效果較好的農藥種類及使用濃度。1.8%齊螨素6000倍液,殺蟲率100%,殺卵率95.6%;10%吡蟲啉3000倍液,殺蟲率為100%,殺卵率94.8%;25%克蚜畏1500倍液殺蟲率100%,殺卵率93.2%;50%硫懸浮劑1000~1200倍液殺蟲率98%,殺卵率92.7%。但對已入袋的梨黃粉蚜防治效果較差,因此,梨黃粉蚜危害率在20%以上的園要解袋噴藥。

套袋梨黃粉蚜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4、噴藥次數及質量對梨黃粉蚜的防治效果

    同一果園噴藥次數不同防治效果不同。如梨園5月底至9月中旬,10天噴1次藥,發生高峰期7天噴1次藥,梨黃粉蚜危害率0.3%;而間隔15天噴1次藥,梨黃粉蚜危害率20.4%。

    同一時期同種類農藥噴藥質量不同防治效果不同。梨園6年生黃金梨樹,畝枝量6.3萬個,藥液使用量500千克左右,每小時噴藥液量400千克左右,樹體噴成淋洗狀,梨黃粉蚜危害率0.2%;藥液使用量350千克,每小時噴藥液量600千克左右,危害率20.5%。

    5、改進套袋技術

    套袋前將袋口浸藥可有效地降低前期入袋危害率,藥劑可用6%林丹殺蟲粉60倍液,浸濕袋口1/3。套袋時務必將袋口扎緊扎嚴,不留喇叭口,可有效防止黃粉蚜入袋。

    當普通紙袋梨黃粉蚜危害率在20%以下時,可選用愛農牌系列防蟲果實袋。

相關閱讀
蔬菜輪作有哪些優點
蔬菜育苗中為什么會出現出苗不齊
治療甘藍軟腐病須知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