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樹脂病的癥狀、發病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3-14 17:57:00 |
柑桔樹脂病,俗稱“爛腳病”。此病主要為害枝干,也為害葉片和果實。桔樹被害后枝葉凋萎,嚴重時整株枯死。本文詳細總結了柑桔樹脂病的癥狀、發病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1、癥狀 枝干受害后,表現為流膠和干枯兩種類型。流膠型最初病部呈現灰褐色水漬狀,組織變松軟,皮層上有細小的裂縫,隨即流出褐色膠液,邊緣皮層干枯壞死翹起,有的病斑周緣逐漸產生愈合組織,死皮開始脫落,木質部裸露。干枯型病部無顯著流膠現象,皮層變紅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但皮層不很快脫落,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明顯隆起的界限。兩種癥狀病菌都能透過皮層侵染木質部,使木質部變成淺灰褐色,并在病、健交界處形成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的菌帶。病斑表面或表皮下密生黑色小粒點(即分生孢子器)。受害葉片、枝干及青果,表面散生許多黃褐色或黑褐色小粒,密集成片,手摸感到粗糙,凹凸不平,常與銹壁虱為害的癥狀相似,故又稱砂皮病,但砂皮病粒硬而突起,而銹壁虱為害后不突起。果實受害常發生在成熟果實上,以貯藏期較多。首先從果蒂產生小漬狀圓形褐色病斑,隨后病斑擴大,向臍部發展,邊緣呈波紋狀,果心腐爛比果皮快,當果皮1/3~1/2 腐爛時,果心已全部腐爛,故又叫“穿心爛”。若在田間發生,其癥狀與葉片的癥狀相似。 2、發病特點 本病病原菌為一種子囊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器(病部小褐點)在枝干病部越冬,次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及昆蟲傳播,由傷口侵入。本病發生與氣溫、降水和空氣濕度均有密切關系,月平均氣溫在18~25℃時最有利于病菌的活動,因此,5~6 月及9~10 月為發病盛期。常因寒潮及早霜使枝干凍傷,而容易誘發此病。如遇降雨則流膠發生更重。不良的栽培管理,如肥料供應不足,施肥不及時或配合不當,土壤保水、排水性能差,天牛、吉丁蟲等蟲害嚴重,冬季重剪等,均可導致樹勢衰弱,從而誘發此病。 3、綜合防治 3.1 栽培管理方面 柑桔是喜溫作物,防寒防凍是柑桔冬季管理的關鍵環節,預防措施有:①主干刷白。入冬前,刮去果樹枝干枯皮,剔除霉層,給主干、主枝刷一層涂白劑,即可殺滅該病病菌及多種越冬害蟲,同時增強樹體反射能力,使晝夜溫差變化比較穩定,避免“日燒夜凍”。冬季涂白劑一般可按硫磺粉1kg,生石灰5kg,水30kg,食鹽0.2kg 的比例配制而成。夏季涂白劑制作方法:水50kg 加入生石灰30kg、植物油0.2kg、食鹽0.6kg、敵敵畏乳油0.25kg 和硫磺0.5kg,充分混合攪成糊狀即成。5月上中旬涂可兼治吉丁蟲、天牛等產卵。②包扎枝干及覆蓋。大凍前,用稻草纏繞所有桔樹的主干和主枝。捆草時可將稻草頂部用繩捆緊,以防樹干結冰,反遭凍害。桔園可在桔樹行間覆蓋作物秸稈、樹葉,既能提高地溫,又能保墑。對小桔樹每隔1m左右插一個弧形支架,蓋上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壓實、壓嚴,翌春氣溫回升后,先揭薄膜兩端“放風”,待幼樹適應外界環境后,揭開全部薄膜。③春季發病前,徹底剪除病枝、病葉和病死樹,并噴灑0.8~1 Be°石灰硫磺合劑或晶體石硫合劑80~120 倍液,控制病菌擴散為害,并且冬季禁止重剪。 3.2 刮治病部或直接涂藥 對已發病的樹,可在春季用利刀徹底挖除病斑組織,周圍超出病斑1cm 左右,并縱橫劃數條裂口至木質部。用75%酒精消毒傷口,然后連續涂藥2 次,間隔7 天。對樹脂病療效較好的藥劑主要有下列六種: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l00 倍液;②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 倍液;③100 倍抗菌劑402 液;④牛糞黃泥漿⑤1:4 食用堿水;⑥水柏油(制作方法:1 份瀝青、2 份柴油或煤油,用火加熱,待瀝青溶解于油中攪勻即成)。水柏油色黑,涂于枝干后在高溫干燥的夏季易誘發日灼,故高溫來臨前可用涂白劑將其涂白。 3.3 噴藥保護 為預防葉片和果實的發病,也可結合瘡痂病和黃斑病的防治,噴0.5%~0.8%波爾多液、65%代森鋅500 倍液、80%大生液或75%猛殺生600~800 倍液。任選一種,交替使用。 3.4 防止果實貯藏期腐爛 果實適當早收,并剔除病、傷果實,然后包裝入箱貯藏。 |
相關閱讀 |
沙藏可以使百合保鮮效果更好 |
西葫蘆種植必備寶典有哪些 |
毛豆莢枯病的癥狀、病原、侵染規律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