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斜紋夜蛾的特性、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3-19 14:49:00 |
桑樹斜紋夜蛾是蠶桑生產期間出現的一種蟲害,由于該蟲害具有突發性、毀滅性,給農戶們造成了加大的損失。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桑樹斜紋夜蛾的特性、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1、生活特性 斜紋夜蛾學名 Prodenia litura (Rabricius)屬鱗翅目,夜蛾科,異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別名蓮紋夜蛾、蓮紋夜盜蛾。我地桑樹斜紋夜蛾7~8月大發生。成蟲夜間活動,飛翔力強,一次可飛數10m遠,高達10m以上,成蟲對牛糞有趨性。卵多產于高大、茂密、濃綠的邊際作物上,以植株中部葉片背面葉脈分叉處最多。卵發育歷期:22℃約7d,28℃約2.5d。初孵幼蟲群集取食,3齡前僅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及葉脈,呈白紗狀后轉黃,易于識別。4齡后進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來為害。幼蟲共6齡,發育歷期21℃約27d,26℃約17d,30℃約12.5d。老熟幼蟲在1~3cm表土內筑土室化蛹,土壤板結時可在枯葉下化蛹。蛹發育歷期:28~30℃約9d,23~27℃約13d。斜紋夜蛾的發育適溫較高(29~30℃),我地7~9月受害重。幼蟲晝伏夜出,白天鉆入土縫中或爬入草叢中、樹皮凹裂處或靜伏桑葉層疊間,每到黃昏開始活動,天黑前四處爬動,黑夜大肆為害,可聽到唰唰的嚼食聲,是夜盜成災的兇惡害蟲。 2、形態 (1)成蟲。成蟲體長14~20mm,翅展35~40mm,頭、胸、腹均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叢毛,腹部前數節背面中央具暗褐色叢毛。前翅灰褐色,斑紋復雜,內橫線及外橫線灰白色,波浪形,中間有白色條紋,在環狀紋與腎狀紋間,自前緣向后緣外方有3條白色斜線,故名斜紋夜蛾。后翅白色,無斑紋。前后翅常有水紅色至紫紅色閃光。 (2)卵。卵扁半球形,直徑0.4~0.5mm,初產黃白色,后轉淡綠,孵化前紫黑色。卵粒集結成3~4層的卵塊,外覆灰黃色疏松的絨毛。 (3)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5~47mm,頭部黑褐色,腹部體色因寄主和蟲口密度不同而異,分土黃色、青黃色、灰褐色或暗綠色,背線、亞背線及氣門下線均為灰黃色及橙黃色。從中胸至第9腹節在亞背線內側有三角形黑斑1對,其中以第1、第7、第8腹節的最大。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 (4)蛹。蛹長約15~20mm,赭紅色,腹部背面第4~7節近前緣處各有1個小刻點。臀棘短,有1對強大而彎曲的刺,刺的基部分開。 3、危害特點 幼蟲啃食桑樹嫩葉嫩頭,有的啃傷枝條表皮,僅剩少量葉片主脈、枝條和樹干。 4、寄主 桑樹、棉花、玉米、紅薯、芋、藕及蔬菜等29科290多種植物。 5、防治方法 5.1農業防治 冬季翻土,凍殺越冬蛹;及時鏟除桑園的雜草,注意滅卵及初孵幼蟲;大發生時發動群眾捕捉,即人工摘除低齡幼蟲聚集的葉片或放出成群的雞、鴨啄食。 5.2物理防治 (1)點燈誘蛾。利用成蟲趨光性,于盛發期點黑光燈誘殺。 (2)糖醋誘殺。利用成蟲趨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敵百蟲誘蛾。 (3)柳枝蘸灑500倍敵百蟲誘殺蛾子。 (4)在田間設胡蘿卜、甘薯、豆餅發酵液加少量紅糖及殺蟲劑誘殺成蟲。 5.3化學防治 藥劑防治3齡前為點片發生階段,可結合田間管理,進行挑治,不必全田噴藥。4齡后夜出活動,施藥應在傍晚前后進行。 蠶期防治。敵敵畏摻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養蠶安全間隔期為1周。非蠶期防治。可選用5%銳勁特懸浮劑2 500倍液或15%菜蟲凈乳油1 500倍液、21%滅殺斃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5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或20%氰馬或菊馬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功夫、2.5%天王星乳油4 000~5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 000倍液,或2.5%滅幼脲、或25%馬拉硫磷1 000倍液,或5%卡死克、或5%農夢特2 000~3 000倍液,噴2~3次,隔7~10d噴1次,噴勻噴足。 |
相關閱讀 |
沃柑瘡痂病發病與什么有關,該如何進行防治? |
植物產生抗藥性能夠避免嗎 |
大蔥軟腐病防治技術大全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