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小象蟲的特征習性、危害及綜合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3-26 17:26:00 |
近年來,甘薯小象蟲成為危害甘薯的重要害蟲,感染該蟲害之后一般減產20%以上,重者減產50%,嚴重影響了農戶們的種植效益。本文針對甘薯小象蟲的特征習性、危害及綜合防治技術進行了總結,供大家參考。 1、形態特征 甘薯小象蟲屬鞘翅目錐象科。成蟲體長5~7.9mm,狹長似蚊,觸角末節、前胸、足為紅褐色至桔紅色,余藍黑色,具金屬光澤,頭前伸似象的鼻子,復眼半球形略突,黑色。鞘翅重合呈長卵形,寬于前胸,表面有不大明顯的22條縱向刻點,后翅寬且薄。足細長,腿節近棒狀。卵乳白色至黃白色,橢圓形,殼薄,表面具小凹點。末齡幼蟲體長5~8.5mm,頭部淺褐色,近長筒狀,兩端略小,略彎向腹側,胸部、腹部乳白色有稀疏白細毛,胸足退化,幼蟲共5齡;蛹長4.7~5.8mm,長卵形至近長卵形,乳白色,復眼紅色。 2、生活習性與危害 甘薯小象蟲主要分布在南方甘薯主產區,成蟲危害甘薯、五爪金龍、牽牛花等旋花科植物,咬食莖葉、幼芽、露土薯塊和貯藏薯塊;幼蟲主要危害甘薯的粗蔓和薯塊,蛀食形成隧道,影響生長,影響品質。 閩南地區甘薯小象蟲1年發生5~6代,世代重疊,主要以成、幼蟲、蛹越冬,成蟲多在薯塊、薯梗、雜草和土縫下等場所越冬,幼蟲、卵和蛹則在薯塊、藤蔓中越冬,但沒有明顯的滯育越冬現象。成蟲晝夜均可活動或取食,喜干怕溫,畏陽光直射,飛翔力弱,有假死性,白天喜藏在葉背面危害葉脈、葉梗、莖蔓,晚上在地面上活動,耐饑力較強。卵喜產在露出土面的薯塊或較粗的薯蔓上,先把薯塊或較粗的薯蔓咬一小孔,把卵產在孔中,1孔1粒。初孵幼蟲蛀食薯塊或藤頭,有時1個薯塊內幼蟲多達數十只,少的幾只,通常每條薯道僅居幼蟲1只;閩南一帶4~6月及8月下旬~10月受害重;早春成蟲1代在過冬植物上完成,2代轉移田間危害薯苗,3代危害早薯,4~5代危害晚薯。在氣候干燥炎熱、帶酸性土壤、缺乏有機質、土壤粘重龜裂、寄主作物之間連作、薯塊裸露等條件下對成蟲取食、產卵有利,發生危害嚴重。 3、綜合防治技術 3.1 嚴格檢疫、防止擴散 從蟲害區調運種薯、種苗時應嚴格檢疫,對帶蟲薯苗應采用溴甲烷熏蒸,用藥20g/m3,在22~27℃密閉24小時。 3.2 清潔田園,處理臭薯壞薯 甘薯收獲時把好薯、壞薯分開,把臭薯壞薯徹底清理,切碎用以制作堆、漚肥,并在肥堆撒石灰粉,以減少越冬蟲口基數;甘薯收獲后,清除剩余有蟲薯塊、莖蔓、薯拐等,集中深埋、燒毀或切碎用以制作堆、漚肥。 3.3 實行合理輪作 力避甘薯連作或與番茄、辣椒、馬鈴薯等作物連作,有條件田塊盡量實行水旱輪作,嚴重危害田塊用玉米、水稻、豆類等非寄主作物大面積輪作1年以上。 3.4 選育壯苗,防止畦面龜裂 注意選育受害輕的品種,在插后25~30天左右薯塊形成時,結合施夾邊肥及時進行培土,防止薯塊裸露,以減少成蟲侵入產卵為害的機會。慎重增施有機肥,注意調節薯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使土壤保持疏松透氣,增強保水保肥性能,防止畦面龜裂,減少危害程度。 3.5 藥液浸苗 在薯苗扦插前,用40%樂果乳油、50%殺螟松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濕薯苗1分鐘,然后陰干扦插。秋后、春初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噴灑越冬薯。 3.6 毒餌誘殺 在早春或初冬的晴天,用小鮮薯或鮮薯塊、新鮮莖蔓置入50%殺螟松乳油、40%樂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中浸24小時,取出晾干,埋入事先挖好的小坑內,上面蓋草,可誘殺成蟲。 3.7 結合施夾邊肥施毒土 利用甘薯定植后25~30天施夾邊肥和培土時,采用立本凈(3%辛硫磷顆粒劑)3kg或進口呋喃丹5kg拌細沙土25~30kg,均勻撒施于薯蔓近地部周圍并蓋上一層薄土,可以防止甘薯小象蟲成蟲危害及繁殖。 3.8 改良深耕起壟栽培技術 結合深耕起壟,采用立本凈3kg或呋喃丹5kg加有機肥作為基肥均勻撒施在頭遍犁溝中后再翻犁,待成壟后再噴1次乙草胺等除草劑,蓋上薄膜。這樣栽培插薯后直到采收,都不用除草、防治小象蟲,防效好,薯塊大且品質好。 3.9 藥劑防治 在甘薯插后30天左右用銳勁特50ml加新農寶30ml配水150kg粗噴薯蔓近地莖部,隔1個月再噴1藥,可以防止甘薯小象蟲成蟲危害及繁殖。 |
相關閱讀 |
秋季怎樣給黑毛豆留種 |
甲維鹽、茚蟲威、蟲螨腈、蟲酰肼、虱螨脲哪個更好? |
冬小麥出現弱苗的原因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