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蘋果粗皮病的發生特點及主要防治技術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3-27 15:08:00 |
近年來,蘋果粗皮病在已成為蘋果生產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該病的發生常常導致患株坐果率降低、果面粗糙,嚴重時樹勢極度衰弱、甚至死樹,嚴重影響了蘋果的品質和產量。本文為大家介紹了蘋果粗皮病的發生特點及主要防治技術措施,供大家參考。 1、粗皮病的發生特點 1.1 癥狀 粗皮病主要發生在蘋果樹的主干、主枝、側枝乃至1年生枝梢上,發病初期首先在樹皮上出現小突起(粒點期)慢慢膨大,表皮呈米花狀,隨著枝干加粗病部逐漸擴大成皰疹(皰疹期)。皰疹擴大中間凹陷,形成圓形或扁圓形,皮層壞死,部分韌皮部變暗灰色(凹陷期),許多病皰擴大并連接起來,皮層變為暗褐色枯斑,表面呈縱橫裂紋,十分粗糙(粗糙期),阻礙營養的運輸,使樹體削弱,果實脫落或形成小果。將病部皮層削開,組織變黑壞死,將病皮削掉,樹皮內側可見有黑色壞死點,嚴重時黑色壞死點可深達木質部。 果實染病,果面粗糙、暗褐色、果面似長癬狀,木栓化斑有的單個存在,有的呈不完全環狀。 1.2 病原 據國內外研究認為,粗皮病多屬于樹體內易還原性錳(二價錳)過量所致,土壤中鈣的含量與粗皮病的發生有直接的關系,鈣對錳有拮抗作用,可以把果樹吸收的易還原性錳變為不能吸收的代換性錳(四價錳)。當鈣充足時限制了樹體對還原性錳的吸收,就不容易發生粗皮病。 1.3 發病條件 1.3.1 土壤條件 粗皮病的發生與土壤條件有很大關系,土壤pH值低時,還原性錳容易被吸收,是蘋果樹粗皮病的主要誘發條件之一;土壤粘重、板結、紅壤土、有機質含量低、土壤透氣性差、排水不良、低洼貧瘠土壤易發病。 1.3.2 品種特點 新紅星及紅富士蘋果易感病,短枝富士最容易發病,華冠、嘎拉、金冠發病極輕或不發病。 1.3.3 栽培條件 樹勢弱,結果過多、排水不良、栽培管理粗放,連年施用無機氮肥的園片發病重,施用有機肥的園片發病輕。 1.3.4 發病時期 生產中觀察,蘋果粗皮病全年都會發生,以5-8月份發病較多。 2、主要防治技術措施 2.1 刮粗皮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果樹落葉后結合清園,全園刮除主枝主干粗翹皮,發現病變后立即用石硫合劑原液涂治,處于粒點期、皰疹期、凹陷期及粗糙期的病部當年均可大部分愈合。 2.2 控制負載量,提高樹體抗病力 為節約水分養分,避免樹勢衰弱,于花絮分離期,根據樹勢強弱,按每20-25厘米間隔留1個優質花序,其余全部疏除,保留下的花序去掉邊花,只留1個發育健壯的中心花,將株產量控制在50-60千克范圍內,減少開花過多養分的無謂消耗,避免因留果過多水分養分爭奪,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 2.3 科學用肥,增加樹體鈣含量 涂干增鈣預防,每年春、夏、秋用5-lO波美度石硫合劑涂主干及主枝基部3次,除增加樹體鈣的含量,防粗皮病發生,且能消除病菌侵染源,防止腐爛病等其它病害并發。 利用鈣與錳的拮抗作用.把為果樹吸收的易還原錳轉變為不能吸收的代換性錳,當土壤中的鈣充足時就不易發生粗皮病的原理,施肥時重施有機肥及過磷酸鈣,使果樹得到完全的土壤養分,增加土壤中鈣的含量,限制樹體對錳的吸收,在樹冠外圍向內30-40厘米處挖40厘米深的環狀溝3-4條,株施優質圈肥100千克,混入過磷酸鈣2-3千克。花后追肥時沿樹冠一周挖6-8個小坑,每株灌施腐熟人糞尿30千克混入過磷酸鈣1.5千克,葉面噴肥時除套袋前噴2-3次300倍氨化鈣,增加樹體內鈣的含量。6月下旬、8月中旬再各噴1次。減少粗皮病的發生。 2.4 熟化土壤,改善果樹根際環境 每年夏季當果園茅草、狗尾草等低稈雜草長至25-30厘米時,多次刈割,覆蓋樹盤,秋季收集棉殼、薯稈及豆科類等作秸稈鋪在樹冠下,落葉后,土壤尚未封凍前全園深翻25厘米將覆蓋物及落葉翻入土中,熟化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改變土壤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促使土壤中還原性錳的轉化,為果樹生長創造良好的根際環境,避免粗皮病的發生。 2.5 注意果園排水 修整果園的排水道,避免生長季果樹澆水后及夏季暴雨后低洼處長時間積水和加重土壤板結現象的發生。 |
![]() |
![]() |
相關閱讀 |
玉米產生空稈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
番荔枝天牛的危害癥狀有哪些?具體怎么防治? |
什么是食用菌爆發出菇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