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蘭花白絹病的癥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
來源:網絡 2018-4-2 16:07:00 |
白絹病為植物最常見的病害之一,寄主多達100科500種以上,如葫蘆科、石竹科植物常患此病。白絹病在蘭花中雖然不如灰霉病、炭疽病發生普遍,但也是蘭花類較常見的病害之一,為世界性病害。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蘭花白絹病的癥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癥狀 此病如條件合適,可侵染任何部位,如根、球莖、葉片等,病部常呈水浸狀,有時伴有黃色液體滲出。在受害部位長出白色絹絲狀物質,有時呈放射狀,菌絲上產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初為白色,后期為褐色,直徑2mm~4mm。當假鱗莖被侵染,最后導致植株倒伏死亡。 發病條件 菌核是病菌的殘存組織,是重要的傳染源,無休眠期,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病菌以成熟的菌核在病部或隨病殘體進入土壤越冬,溫暖地區可以以菌絲體在有機體上越冬。可隨淋水傳播蔓延,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生,一般多在5~6月溫度達到25℃~35℃,濕度達到90%以上時菌核開始萌發,并在土壤中傳播。影響其萌發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及濕度,病菌發育的下限為8℃,上限為40℃,最適合為25℃~33℃,最適合的pH值為5.9。菌核在室內條件下可存活10年,自然條件下可存活5~6年,在水中只能存活3~4個月。我國南方梅雨季節溫度高,濕度大,加上基質過濕,通風不良則易導致該病發生。 防冶方法 物理防治: 1.雨季應防止基質過濕,空氣濕度過大,并注意通風,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 2.栽培基質和花盆在使用前可高溫處理,菌核在溫度達到100℃時可以被殺死,菌絲在烈日下暴曬極易死亡。 3.發現病株,馬上隔離,嚴重的馬上銷毀,清理病株、病葉、栽培基質等,阻隔傳染源。 化學防治: 1.發病較輕的病株馬上換盆,將發病的植株剔除,把同盆的蘭株浸入1%的硫酸銅溶液中進行消毒。并對周圍植株噴灑藥劑防治,藥物防治可用井崗霉素500~700倍液,直接噴淋病株2~3次,基本可完全清除,井崗霉素是目前防治白絹病的最有效藥物之一。也可使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拌細干土100~200份撒在病株根莖處。 2.基質在使用前,除高溫消毒外,也可用藥劑處理,藥物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可將基質重量的0.2~0.3%藥劑拌入基質中,或用水稀釋500倍澆灌基質。 |
![]() |
![]() |
相關閱讀 |
花菜育苗技術指導 |
不同蟲量稻飛虱的有效防治方法 |
核桃褐斑病有哪些癥狀,農戶們該如何防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