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死穗發生原因、癥狀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4-3 17:07:00 |
近年來,發現部分麥田在后期經常出現死穗現象,造成小麥品質和產量降低,嚴重地塊減產達50%以上。多年觀察發現,小麥死穗主要是由紋枯病、赤霉病、全蝕病、根腐病、地下害蟲、機械損傷等因素造成的。因此,針對小麥死穗不同原因,對癥下藥,及時防治,是奪取小麥豐產豐收的重要措施。 1、小麥死穗原因及癥狀 (1)紋枯病。莖基部1~3節的葉鞘上形成橢圓形云紋狀褐色病斑。當病菌侵入莖壁后,形成中間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橢圓形眼狀斑,造成莖壁失水壞死,最后病株因肥水供應不足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在田間多是單株發生。 (2)全蝕病。主要癥狀是黑腳白穗。發病初期初生根和次生根變褐變黑,植株矮小、稀疏,葉片自下而上逐漸發黃,揚花后麥芒變白,整個麥穗也逐漸變成白穗,根部腐爛,形成黑腳。在新病區或輕病區,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以后逐年擴大。 (3)根腐病。主要癥狀是根系腐爛,麥穗白枯。小麥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病菌初染危害小麥根部和幼苗,通過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揚花后小麥受害最重,根部產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爛,葉片染病時出現褐色斑,后黃枯而死。穗部發病出現褐斑和白穗。病株表現“假旱象”,出現枯白穗,成片干枯死亡。 (4)赤霉病。前期發病表現為苗腐、莖腐,后期發病表現為穗腐,穗腐初發生時在小穗穎殼上出現水浸狀淡褐色病斑,逐漸擴展后,在穎殼合縫處或小穗基部產生粉紅色霉層。病菌侵害穗軸或穗莖后,使上部小穗枯死,形成半個白穗,籽粒干秕。 (5)地下害蟲。地下害蟲咬壞小麥根莖引起死株。近年來,由于農戶多年沒有進行過藥劑土壤處理,致使麥田地下害蟲數量逐漸上升,尤其是金針蟲發生危害有所加重,往往造成死苗、缺苗斷壟。 (6)機械損傷。中耕、追肥、葉面施藥、灌溉等農事操作不小心,都會造成小麥莖稈折斷,傳輸組織破壞,引起小麥死苗或死穗;大風雨、冰雹等自然因素也會引起小麥機械損傷,造成小麥死穗。 2、防治措施 (1)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株死穗。一是播種時采用藥劑拌種,小麥種子用2.5%適樂時150mL/hm2拌種,防治紋枯病持效期在100d以上,可推遲紋枯病發病時間,減輕后期發病程度;二是小麥返青至拔節期噴施12.5%禾果利300~450g/hm2或20%三唑酮750~1 050mL/hm2,可有效控制紋枯病發病程度,減少侵莖率和后期死亡數量。以上2種防治措施配合運用,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全蝕病危害引起的死穗。一是采取單打單收,防止病菌擴散;二是處理麥秸麥茬,減少田間菌量;三是不用帶有小麥全蝕病的種子;四是在播種時用2.5%適樂時拌種,用量為150mL/hm2;五是在小麥返青拔節期用20%三唑酮750~1 050mL/hm2或力克菌600g/hm2,對水900kg,對準莖基部病變部位噴灑或灌根防治,以減輕病害發生程度。 (3)根腐病造成的死穗。一是進行輪作倒茬;二是采取土壤處理,可用50%多菌靈粉劑15kg/hm2拌沙土150~300kg,耕地前撒施;三是藥劑拌種,可用2.5%適樂時100~200mL,對水500mL,拌麥種50kg;四是藥劑防治,可選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750g/hm2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kg/hm2噴霧防治,每隔7d噴1次,連噴2次。 (4)赤霉病引起的死穗。要提前施藥預防,小麥抽穗揚花期是赤霉病防治的關鍵。如天氣預報有連續陰雨,要提前施藥預防,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kg/hm2或12.5%禾果利750g/hm2,對水450kg,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如噴藥后遇雨,則應在雨后施藥補噴,以確保防治效果。 (5)地下害蟲危害引起的死穗。可采用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方法防治。對于地下害蟲危害稍重的地塊,可選用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0kg/hm2或3%辛硫磷顆粒劑60kg/hm2拌細干土300~450kg,犁地前均勻撒施;對地下害蟲不十分嚴重的地塊,可選用48%樂斯本乳油,按藥10mL、水1kg、麥種10kg的比例藥劑拌種。對于個別金針蟲嚴重發生地塊春季出現死苗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kg/hm2對水3 000 kg,順壟逐株澆灌,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6)機械損傷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死株。進行中耕、追肥、澆水、施藥等農事操作時,應盡量避免人為機械損傷,同時做到合理密植,科學管理,防止倒伏。 |
相關閱讀 |
防治玉米大斑病可采取的措施 |
飛碟瓜黃胸薊馬為害癥狀有哪些?農戶們該怎么防治? |
水稻柱香病的農業防治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