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麥混雜是什么原因,該如何預防? |
來源:網絡 2018-4-11 16:16:00 |
隨著小麥面積的擴大,優質小麥田中混有雜麥的問題日益嚴重,與主栽小麥品種爭光、爭水、爭肥,造成主栽減產和品質退化,影響小麥的品質和產量,從而直接影響種糧戶的經濟效益。那么,小麥混雜是什么原因呢?農戶們該如何預防呢?下面將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1、小麥混雜原因 1.1相鄰地塊多品種種植造成的混雜 近年來,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提高,選擇種植小麥品種的空間增大,但部分職工貪便宜,購買不合格種子,甚至一些職工因種子儲備的不充足,就以糧代種或用其他小麥品種代替,使同一條田、相鄰地塊品種混雜,給生產管理帶來許多不利。 1.2不同品種間的生物學混雜 多品種混雜,導致不同品種間出現自然雜交,引發后代性狀分離,出現不良單株,破壞品種的一致性,從而導致品種退化而出現混雜。 1.3機械混雜 新老品種更新換代,一些沒有退化的老品種未被全部淘汰,新品種已推廣種植。在小麥不同品種間由于播種、收獲時用同一機械作業,加之播期短,收獲時間緊迫,造成清箱清倉不凈,品種間易混雜,這就給已退化品種和野生雜麥的傳播、繁衍增加機會,給保持新品種純度造成很大難度。新疆兵團農十師一八六團主栽品種為新春11號,但新春8號、新春9號也有少部分農戶種植,雖然新春11號才引入5年,但已經混有新春8號、新春9號以及其他雜麥,品種純度大大降低,成熟期也不一致。新春11號成熟期較新春8號品種早,收獲的青粒多,產品質量低,而又較新春9號晚,新春9號小麥成熟后籽粒易脫落,給收獲工作帶來很多不便,也給農戶造成損失。 1.4品種自身后代分離造成的混雜 一些品質優良、抗逆性強的小麥屬遠緣雜交后代,在缺乏嚴格選擇的情況下,種植幾代后,品種自身存在性狀分離。雖然農藝性狀相似,但品種的高產、抗病、抗逆性等一些優良性狀消失,給田間去雜帶來一定難度,使得優質小麥品種退化。 1.5重茬小麥造成的混雜 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部分條田種植重茬小麥,致使上季收獲時脫落的小麥,被翻耕入土,第2年小麥播種后隨之一起發芽出苗,不同品種及出苗時間的差異,在田間表現為抽穗時間、株高、穗部等性狀明顯不同,較易發現。 1.6種子質量原因造成混雜 由于國家歷來對農業的高度重視,在宏觀調控中重視糧食生產,國家出臺一系列種糧優惠政策,對糧食生產實行直接補貼,調動廣大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使得區域內的小麥種植面積猛增,導致小麥種子緊銷。但由于種子市場還不規范,種子的產、購、銷等環節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監督機制,個別商家受高額利潤的驅使,摻假、以次充好、以糧代種的現象時有發生。種子生產、銷售環節脫節,導致種子質量難以保證,最終導致小麥混雜。 2、預防對策 2.1統一供種,規模種植 統一供種,規范種子市場,規模化種植。利用行政、經濟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將廣大種植業職工組織起來,在同一條田、同一生產單位,實行小麥品種單一化、優質化、標準化。同時農業技術部門的技術人員要加強對優質小麥生產的指導,提高職工的種植效益,以此調動職工種植優質小麥的積極性,使優質小麥的生產具有連續性。 2.2 嚴格去雜 種子田去雜去劣是防治小麥混雜最為主要的環節,田間除雜去劣要根據品種的顏色、生育期、株高、穗形、穗色、芒的長短等性狀的不同,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分期分批連根拔除雜麥。特別注意拔除上層雜穗同時拔除穗層以下的2層雜穗,避免由于上下層小穗生長而造成混雜。對于優質品種小麥自身變異造成的混雜,在田間表現為比大田小麥高,一般高出或低出1穗左右就將其拔除。一般經連續2~3年的田間嚴格去雜,田間雜麥就可去除干凈。 2.3防止機械混雜 小麥種子田應做到同一條田單打單收,單獨登記收獲晾曬入庫,加強機械作業及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作業時將播種箱、收割臺、貯麥倉內的其他品種的麥粒清除徹底。做好種子的晾曬、儲存、運輸、清選、精選等各環節的清理工作,特別是精選機的篩網清理工作。務必做到種子田從播種、田間管理、去雜去劣到收獲,嚴格按照“專人管理、專機作業、專設種子庫房、統一包裝、統一質量標準”的操作要求,使小麥種子達到國家標準。 2.4加強種子質量管理 種子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不法種子經銷商,嚴禁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嚴格規范種子市場,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積極引導種子生產者、經營者對不合格種子要堅持不收購、不流通、不供應的“三不”政策,抵制不合格種子進入市場,嚴防坑害種植戶。同時對具有“三證”的優質小麥種子要加強保護,打擊假冒偽劣種子,保護經營者和農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從而提高種子質量。 2.5燕麥及其他雜草的防治 小麥主產區一般種植小麥面積比較大,種植戶多,單靠人工管理難度較大,野燕麥雜草危害較嚴重,可采取以下方法防除:采取與向日葵、打瓜、甜菜、馬鈴薯等作物輪作倒茬2~3年以上。秋季深翻、秋灌、播前整地,以起到耕作滅除的作用。在燕麥三至五葉期噴施驃馬750~1 500 mL/hm2的防除效果良好,雙子葉雜草使用二甲四氯3.0~3.3 L/hm2或2,4-D丁酶750~900 mL/hm2進行防除。在田間管理時,隨時將燕麥連根拔除并從條田里清理出去。 |
![]() |
![]() |
相關閱讀 |
淮麥30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
菠蘿凋萎病的防治技術 |
蘿卜病態的防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