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茭白田雜草種類識別要點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4-11 16:37:00 |
茭白栽培過程中,田間雜草嚴重影響其生長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為了更加有效地防治茭白田間雜草,正確識別雜草是首要的環節。本文對茭白種植田塊的雜草種類進行了調查,列了12種主要的雜草種類,同時提出了簡要的防治技術措施。 1、主要雜草識別要點 1.1 浮萍 浮萍(Lemna minor)屬浮萍科浮萍屬,浮水植物,在茭白整個生長季節均有發生。葉狀體具有一條根,對稱,表面綠色,背面淺黃色、綠白色或紫色,近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全緣,背面一側具囊。新葉狀體于囊內形成浮出,以極短的細柄與母體相連,隨后脫落。不常開花,以芽進行繁殖。據報道,茭白幼苗期,浮萍遮光,延緩水溫上升,妨礙植株生長及分蘗,而茭白孕茭期,浮萍遮蓋水面,可明顯降低茭田水溫和土溫,利于促進孕茭,提早采收。 1.2 野水芹 野水芹(Oenanthe decumbens)屬傘形科水芹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茭白整個生長季節均有發生。高12~80 cm,莖中空,無毛,有棱角,直立生長。莖有直立莖和匍匐莖2種。葉粗鋸齒,三深裂,二回奇數羽狀復葉。基生葉有柄,柄長約14 cm,基部有葉鞘。復傘形花序,小花花瓣白色,先端凹入,萼片長約3.5 mm,近橢圓形。 1.3 矮慈姑 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屬澤瀉科慈姑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常于春夏季茭白田間發生。植株矮小,有時具短根狀莖;匍匐莖短細,根狀,末端的芽幾乎不膨大,通常當年萌發形成新株。葉條形,稀披針形,光滑,先端漸尖或稍鈍,基部鞘狀,通常具橫脈;亦有心形葉,但茭白田中多見條形葉。花梗自葉中抽出,高15~25 cm,花單性,雌雄同株,花3朵輪生,雄花2~5朵,位于花序上輪,萼片3枚,花瓣白色,3枚,雄蕊常18枚,花絲扁而寬,雌花常1朵,位于花序最下一輪,心皮多數,離生。 1.4 鱧腸 鱧腸(Eclipta prostrata)別名旱蓮草,屬菊科鱧腸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斜升或平臥,高達65 cm,通常自基部分枝,貼生糙毛。葉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或極短柄,長1.5~10.0 cm,寬0.3~3.0 cm,頂端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有時僅波狀,兩面被密硬糙毛。頭狀花序6~8 mm,花穗梗長2~4 cm;總苞球狀鐘形,總苞片兩端二淺裂或全緣,中央的兩性花多數管狀,白色,長約1.5 mm,頂端四裂齒,花柱分枝鈍,有乳頭狀突起。 1.5 雨久花 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屬雨久花科雨久花屬,直立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具柔軟須根。莖直立,全株軟而光滑無毛,基部有時呈紫紅色。葉基生和莖生;基生葉寬卵狀心形,全緣,具多數弧狀脈;初生葉披針狀線形,后生葉漸寬,最終成心狀卵形,葉柄有時膨大成囊狀;莖生葉葉柄漸短,基部增大成鞘,抱莖。總狀花序頂生,有時再聚成圓錐花序;花具5~12 mm長的花梗;花被片橢圓形,藍色;雄蕊6枚,花藥紫色,花絲絲狀。蒴果長卵圓形。種子長圓形,有縱棱。花期7~9月,果期9~11月。 1.6 眼子菜 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屬眼子菜科眼子菜屬,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發達,白色,直徑1.5~2.0 mm,多分枝,常于頂端形成紡錘狀休眠芽體,并在節處生有稍密的須根。莖圓柱形,直徑1.5~2.5 mm,通常不分枝。浮水葉革質,披針形、寬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10.0 cm,寬1~5 cm,先端尖或鈍圓,基部鈍圓或有時近楔形,具6~20 cm長的柄;葉脈多條,頂端連接;沉水葉披針形至狹披針形,草質,常早落;托葉膜質,長2~6 cm,頂端尖銳,呈鞘狀抱莖。穗狀花序頂生,具花多輪。 1.7 水綿 水綿(Spirogyra intorta)屬藻類綠藻門水綿屬,茭白田間常年發生。水綿為多細胞絲狀結構個體,葉綠體呈帶狀,有真正的細胞核,含有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藻體是由1列圓柱狀細胞連成的不分枝的絲狀體。因為藻體表面有較多的果膠質,所以用手觸摸時頗覺黏滑。在顯微鏡下,可見每個細胞中有1條至多條帶狀葉綠體,呈雙螺旋筒狀繞生于緊貼細胞壁內方的細胞質中,在葉綠體上有1列蛋白核。水綿在相對清潔的富營養化水體中非常普遍,在水中呈片狀或團狀。其生殖方式通常為營養繁殖和有性生殖2種類型。 1.8 四葉萍 四葉萍(Marsilea quadrifolia)又稱田字草、田字萍、四葉菜、夜合草,屬萍科萍屬,多年生或濕生草本植物,以根狀莖及孢子繁殖。地下根狀莖細長,橫走,具結,每節上生1葉或數葉,節下生須根數條。葉柄長20~32 cm,有4片小葉,小葉倒三角形,排列成“十”字,外緣半圓形,兩側截形,葉脈扇形分叉,網狀,網眼狹長,無毛,葉表具較厚蠟質層、有光澤。孢子果自葉柄基部生出,長圓狀腎形,有短柄。果內孢子囊2型,大孢子囊內有1個大孢子,小孢子囊內生數個小孢子。 1.9 空心蓮子草 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名喜旱蓮子草、革命草、水花生,屬莧科蓮子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狀,不明顯4棱,具分枝,幼莖及葉腋有白色或銹色柔毛,莖老時無毛,僅在兩側縱溝內保留。葉片對生,有短柄,長2~5 cm,寬0.5~2.0 cm,矩圓形、矩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基部連合成杯狀。空心蓮子草被列為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為惡性雜草。 1.10 鴨舌草 鴨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屬雨久花科鳳眼藍屬,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極短,具柔軟須根。莖直立或斜上,全株光滑無毛,葉基生或莖生,葉片形狀和大小變化較大,由心狀寬卵形、長卵形至披針形,似鴨舌。夏秋開花,花期7~9月,總狀花序從葉鞘抽出,生花2~6朵,具柄,花被鐘狀,6深裂,藍色帶紅色,雄蕊6枚,內有一枚較大,花絲一面有齒,花藥基部著生,頂裂,子房3室,花柱細。蒴果長卵形,長12 mm,室背開裂,種子多粒。 1.11 刺苦草 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屬水鱉科苦草屬,多年生無莖沉水草本植物,匍匐莖纖細,直徑約1.5 mm,白色,光滑或稍粗糙,先端芽淺黃色。根狀莖短縮,長約3 cm,直徑0.5~1.5 cm,部分地區采集食用,稱為“土蝦子”。葉基生,線形或帶形,長15~200 cm,寬0.5~2.0 cm,綠色或略帶紫紅色,常具棕色條紋和斑點,先端圓鈍,邊緣全緣或具不明顯的細鋸齒;無葉柄;花單性;雌雄異株。果長圓柱形或三棱形,種子多數。與刺苦草同為一屬的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也為茭白田間雜草。 1.12 碎米莎草 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又名三方草、三楞草,屬莎草科莎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無根狀莖,具須根。稈叢生,細弱或稍粗壯,高10~85 cm,扁三棱形,基部具少數葉,葉短于稈,平張或折合,葉鞘紅棕色或棕紫色。葉狀苞片3~5枚;長側枝聚傘花序復出,具4~10個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14 cm,每個輻射枝具4~10個穗狀花序;穗狀花序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具5~25個小穗;小穗排列松散,斜展開,長圓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鱗片排列疏松,膜質,寬倒卵形,頂端微缺,具極短的短尖,不突出于鱗片的頂端,背面具龍骨狀突起;雄蕊3枚,花絲著生在環形的胼胝體上,花藥短,橢圓形,藥隔不突出于花藥頂端;花柱短,柱頭3枚。小堅果倒卵形或橢圓形,三棱形,與鱗片等長,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細點。花果期6~9月。 2、茭白田間雜草防治 ①農業防治 中耕除草或人工拔除。 ②生物防治 在茭白田中放養鴨、鯉魚、草魚、中華鱉等,既可控制雜草的生長,又能增加茭白田肥力。 ③化學防治 茭白返青出芽前1~3 d,每667 m2用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50 g,對水40~50 kg噴霧或拌細土20~30 kg撒施;幼苗開始大量分蘗時,排干茭白田水后用70%二甲四氯可濕性粉劑75~100 g,對水40~50 kg噴霧,施藥后晾曬1~2 d;茭白分蘗后,雜草布滿田間時,每667 m2用48%滅草松水劑150~250 mL對水40~50 kg噴霧。施藥時放干水,噴藥24 h后灌水;宿生茭白秋收后排水,待田中水排完后,每667 m2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 mL,對水40~50 kg噴霧表土防除。 茭白田間野水芹主要結合整地,人工清除;生長季節,亦以人工清除為主。 矮慈姑在茭白田中十分常見,并且其繁殖速度快,給茭白的生長帶來很大的影響,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好的去除方式,至今仍采用人工去除的方式。 鱧腸應在茭白植株定植前或發芽前進行防治,主要結合耕翻整地清除,此外,若正值茭白植株生長或孕茭期,只能采用人工清除。 |
![]() |
![]() |
相關閱讀 |
白菜軟腐病的癥狀、發病規律、發病條件及防治措施 |
防治黃瓜彎曲果需注意事項 |
草莓角斑病的為害癥狀、發病條件、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