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瓦矛夜蛾的形態特征、危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4-18 14:43:00 |
瓦矛夜蛾是小麥田出現的一種蟲害,在眾多地區均有發生,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詳細介紹了小麥瓦矛夜蛾的形態特征、危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幫助農戶們做好該病的防控工作。 1、形態特征 1.1幼蟲 體長30~50 mm,體為棕黃色,背部每體節有1個黑色的倒“八”字紋。該蟲有假死性現象,受驚擾呈“C”字型。以高齡幼蟲在麥田土中越冬。 1.2蛹 瓦矛夜蛾蛹為被蛹,紡錘形,體長20 mm左右,蛹期23~26 d。化蛹初?榘咨?,逐漸加深至黃褐色、紅褐色,羽化前變黑。身體末端生殖孔、排泄孔清晰可見,有兩根尾刺。雄蛹的生殖孔在第9腹節形成瘤狀突起,排泄孔位于第10腹節;雌蛹的生殖孔位于第8腹節,不明顯,且周圍平滑,排泄孔位于第10腹節,第10腹節與第9腹節邊緣向前延伸在第8腹節形成一個倒“Y”狀結構。 1.3成蟲 頭部和鱗片為棕褐色,胸部和肩片為黑褐色。前翅灰褐色至黑褐色,翅基片黃褐色;內橫線與外橫線均為雙線黑色波浪形;中室內環紋與中室末端腎形紋均為灰色具黑邊,環紋略扁圓,前端開放。后翅黃白色,外緣暗褐色,腹部暗褐色。室內飼養觀察,其成蟲飛行能力弱,喜黑暗避光環境,驚擾后近距離飛行,喜群體聚集不動。 2、危害癥狀 瓦矛夜蛾幼蟲多藏于松軟的土壤中,一般躲藏在土下0.5~3.0 cm處,在灌水前不易發現,且田間植株被害癥狀不明顯。在麥田灌水后,其幼蟲則爬至小麥植株上或周邊蔬菜上咬食葉片。該蟲為雜食性害蟲,與地老虎從禾苗根部或心葉處開始取食為害的習慣不同,它從小麥葉片葉緣開始咬成缺刻,嚴重時整株葉片被蠶食一空。因此,一旦發現該害蟲,要及時防治,將其迎頭消滅在初發期,防范蟲口積累至暴發的風險。 3、防治建議 作為新發害蟲,關于其生物學和危害特點尚不明確,尚未有監測和預測預報技術,因此還沒有制定出適合的防治方案。根據其棲息環境及危害特點,對其防治建議如下。 3.1開展發生危害監測 建議結合麥田春季澆水,在山東小麥麥田展開對該蟲的越冬蟲源全面普查,數據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利用夜蛾科害蟲成蟲趨光性,監測越冬代成蟲數量,以便預測其種群趨勢。 3.2開展防治 在監測到瓦矛夜蛾危害的地區,向當地植保工作人員及農戶分發關于瓦矛夜蛾的形態識別和危害識別方法的印刷材料,參考二點委夜蛾、地老虎等害蟲的防治方法(如用辛硫磷、甲維鹽、氟氯氰菊酯或氯蟲苯甲酰胺進行噴霧,或用毒死蜱做毒餌或拌毒土撒至田間),進行應急防控,避免危害損失。 3.3開展防控技術研究 組織科研部門開展瓦矛夜蛾發生和危害特性研究,闡明其發生危害機制,制定防控策略;研發新的監測預警技術,如性誘劑、燈誘捕等,研發農業、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控技術。 |
相關閱讀 |
如何應對油麥菜霜霉病 |
布朗李怎樣修剪 |
蘋果痘斑癥的危害、傳播途徑、發病原因及預防措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