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玉米截形葉螨與二斑葉螨的危害、特征、發生規律及治理措施
來源:網絡    2018-4-18 16:41:00
    

    截形葉螨與二斑葉螨是玉米產區普遍發生的蟲害,一般能夠導致玉米減產10%-30%,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本文針對這種情況,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玉米截形葉螨與二斑葉螨的危害、特征、發生規律及治理措施,供大家參考。

玉米截形葉螨與二斑葉螨的危害、特征、發生規律及治理措施

    1、分布與危害

    截形葉螨的分布很廣,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總體上北方重于南方。其寄主有玉米、蔬菜、瓜類、豆類以及花卉、果樹、林木等。二斑葉螨傳播蔓延迅速,繁殖能力強,目前已在華北、西北及東北地區猖獗發生,可為害豆類、瓜類、蘋果、桃、梨和多種蔬菜及大田作物。近年來由于延邊地區相對干旱,氣溫稍高,延吉市大田玉米普遍遭受截形葉螨的危害,雖然沒有達到嚴重發生的程度,但有螨株率達100%。而在延邊大學農學院溫室和大棚內種植的玉米卻同時遭受截形葉螨與二斑葉螨的嚴重危害。這2種葉螨在短短1個月時間內發生并迅速蔓延,不僅造成有螨株率達到100%,而且所有玉米品種的被害葉率也達到100%,雖然有些品種相對抗螨,葉螨發生量較少,但不少感螨品種受害特別嚴重,提前20~30 d受害枯死。

    2種葉螨都以成螨、若螨及幼螨群集在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喜歡在玉米的葉背主脈兩側凹進處取食,先取食下部葉片,以后隨著玉米的生長逐漸上移為害,受害處呈現黃色斑點,后斑點逐漸連片,形成大量失綠斑點,后漸漸褪綠變為黃白色及紅色,影響光合作用,最后干枯、脫落,甚至整株枯死。

    2、形態特征

    2.1 截形葉螨

    雌螨 背面呈卵圓形,體長0.42~0.56 mm,寬0.26~0.33 mm。體紅色,僅在眼的前方呈淡黃色。體軀兩側有2對黑斑,前面1對較大,后面1對較小位于末體兩側。

    雄螨 背面呈菱形,比雌螨小,體長0.38~0.42 mm,寬0.21~0.23 mm,體紅色或淡紅色。

    2.2 二斑葉螨

    雌螨 背面觀呈卵圓形。體長0.43~0.52 mm,寬0.30~0.32 mm。體色通常呈綠色或黃綠色。體軀兩側各有黑斑1個,其外側3裂,內側接近體軀中部,極少有向末體延伸者。

    雄螨 背面略呈菱形,比雌螨小。體長0.37~0.42 mm,寬0.19~0.22 mm。體色呈淡黃色或黃綠色。

    3、發生規律

    2種葉螨在吉林省1年發生約6~8代。以受精的雌成螨在寄主植物的樹皮裂縫、枯枝落葉或土縫中越冬。截形葉螨于翌年4月中旬氣溫達到10 ℃時,越冬螨在早春雜草上開始活動。5~6月份主要活動在風花菜、牽牛花、皺葉羊蹄等雜草上為害繁殖。6月末開始遷入菜地為害。在大豆和玉米等大田作物上的為害期一般是7月中旬到8月末。9月上旬開始越冬。二斑葉螨也于翌年4月中旬氣溫達到10 ℃時,越冬螨在早春雜草上開始取食活動。當平均氣溫升至13 ℃左右時,開始產卵,由于二斑葉螨卵的發育速率比截形葉螨要快,經過15 d左右即可孵化。4月末至5月初為第1代孵化盛期。5~6月份在雜草上為害繁殖,6月中旬氣溫高于20 ℃,開始向玉米上轉移,數量逐漸增加,6月底至7月初進入激增期,高溫時發育迅速,每8~10 d就可完成1代。7月中、下旬至8月份為全年為害高峰期,也是玉米受害最重時期。9月初當氣溫降至17 ℃以下時,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9月中旬當氣溫進一步下降至11 ℃以下時,出現越冬滯育型雌成螨,陸續尋找越冬場所越冬。   2種葉螨在玉米上先為害下部葉片,后逐步向上遷移,主要是靠爬行遷移。雌螨一生只交配1次,而雄螨可多次交配。交配后1~3 d雌螨即可產卵。卵散產,產于葉背面。截形葉螨日產卵3~20粒,一生可產100粒左右,孵化率達95%左右;二斑葉螨日產卵3~14粒,平均產卵約70粒,最高可達200粒。

    4、發生與環境的關系

    4.1 氣候對葉螨的影響

    據研究,在15 ℃下,截形葉螨卵的孵化率及幼螨的存活率都極低,而溫度在25~35 ℃時,對截形葉螨的生長發育最有利。葉螨類在高溫干旱的年份發生嚴重,因為高溫干旱導致植物缺水,使螨類吸食的汁液濃度高,營養豐富。同時高溫干旱加快其生長發育速度,有利于種群增殖。而低溫多濕年份發生較輕,特別是連續陰雨天,由于雨水有直接沖刷作用,并且陰雨天氣容易誘發疾病,造成種群數量下降。

    4.2 天敵對葉螨的控制作用

    在自然條件下玉米田害螨天敵具有種類多、捕食量大、控制力強等特點。螨類的天敵有捕食性和寄生性。捕食性天敵有捕食螨、食螨隱翅蟲、草蛉、瓢蟲、食螨癭蚊、花蝽及食螨薊馬等;寄生性天敵有真菌、細菌及病毒等。這些天敵對害螨種群的消長起著重要作用。如能很好地保護和利用,可大大減輕危害。

    4.3 寄主植物的抗螨性

    葉螨的生長發育及繁殖力與寄主的種類、生長發育階段、營養狀況及形態特征等關系密切。研究表明,截形葉螨幼螨期、產卵期、產卵后期和世代歷期在4個不同玉米品種間的差異不顯著,而其存活率、成螨壽命、產卵量及增殖率卻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不同玉米品種主要影響截形葉螨的存活和繁殖,而對其生長發育的影響不大。

    寄主植物的抗螨性主要包括直接與間接防御。直接防御,首先是產生有毒的次生化合物,對葉螨有防御作用;其次是產生防御蛋白,降低葉螨對食物的消化能力;再次是改變自身的營養狀況使害螨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干擾害螨的正常生長發育。而間接防御,主要是很多植物被害后,通過釋放揮發性物質來吸引昆蟲天敵,使害螨遭受天敵的捕食攻擊。

    4.4 農藥的干擾作用

    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可導致葉螨的猖獗危害。研究表明,在經常使用殺蟲劑、殺螨劑的化防園,害蟲與天敵間的數量反饋機制因農藥干擾而失調,生態平衡受到破壞;而在未受干擾的自生園和生防園內,天敵對害蟲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這是因為,首先廣譜性殺蟲劑的長期、大量及頻繁使用,嚴重殺傷螨類的天敵,破壞其自然控制作用;其次有些農藥對葉螨具有刺激發育和生殖的作用,使雌螨壽命延長、產卵量和卵孵化率提高;再次化學農藥不僅使害螨產生抗藥性,有時還產生交互抗性,防治更加困難。

玉米截形葉螨與二斑葉螨的危害、特征、發生規律及治理措施

    5、綜合治理

    5.1 指導思想和防治適期

    葉螨的防治,應落實“以田內防治為主,兼顧田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充分利用天敵的控制作用;抓住防治的關鍵時機,積極用藥防除”的綜合治理指導思想。

    葉螨的具體防治指標,當7月上中旬,玉米有螨株率50%,或枯葉率20%,或單株三葉螨量達125頭,應開始防治。在玉米地應從7月初開始注意觀察,當害螨密度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及時采取各種防治措施,控制害螨的種群數量。

    5.2 防治措施

    5.2.1 農業防治 選育和推廣抗螨品種,從源頭上可以控制和減輕害螨的危害。加強栽培管理措施,提倡收后的秋翻或播前的春翻,壓低越冬螨蟲基數。加強水、肥管理,通過噴水增加濕度,創造不利于葉螨生存的環境條件,可以減少部分害螨。適當采取措施晚播玉米,不僅可以減輕葉螨的危害,還有利于發揮塔六點薊馬等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

    5.2.2 生物防治 在農業生態系中,害螨的捕食性天敵種類較多,自然控制作用也顯著,因此要盡量選用對天敵安全的農藥。同時,在田間應適當混種或間種大豆、苜蓿等植物,改善生態環境,為天敵提供棲息場所。在延邊地區已經發現捕食螨、瓢蟲、草蛉及塔六點薊馬等多種天敵昆蟲,其中,大田玉米截形葉螨的優勢天敵為塔六點薊馬,而大棚玉米二斑葉螨的優勢天敵為捕食螨。這些天敵在田間的種群數量少,發生滯后,因此,通過開展人工飼養研究,增加種群數量,做到隨時、隨地進行生物防治。

    5.2.3 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應充分考慮保護天敵和減緩抗性產生。施藥時要盡量用選擇性強、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而且避開主要天敵大量發生期,以保護天敵。為減緩抗性產生,要注意殺螨劑品種的輪換使用,盡可能減少用藥次數及用藥量。具體藥劑有2.5%菜喜懸浮劑1 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0.3%苦參堿水劑8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20%復方瀏陽霉素1 000倍液、2.5%華光霉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

    由于葉螨體型微小,發生密度較大時在葉子的正反面均有分布,因此,噴藥時要做到均勻,植物的上、中、下葉以及葉面、葉背均要噴到,避免出現死角。螨類在發生時世代重疊現象嚴重,應隔7 d噴1次,要連續2~3次。

相關閱讀
西瓜緩苗期為何死苗
棉花黃萎病的癥狀、發病條件及防治對策
枇杷的種植及管理技術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