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根腐病的癥狀、發(fā)病特點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4-20 15:05:00 |
杜仲樹皮可入藥,有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痛、高血壓等功效,吸引了眾多農戶種植。在種植過程中,農戶們常常會遇到根腐病的問題,近年來該病處于上升趨勢,多在苗圃和五年生以下的幼樹上發(fā)生,尤其是以苗圃地較普遍,嚴重時造成苗木成片死亡并且逐年蔓延,對杜仲產量影響較大。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杜仲根腐病的癥狀、發(fā)病特點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癥狀特點 一般來說,杜仲苗木在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癥狀。 1.1 種芽腐爛 播種后幼苗出土前或苗木剛出土,種芽遭受病菌侵染,引起種芽腐爛死亡。低溫、高濕、土壤板結或播種后覆土過深,易感此病。幼苗猝倒,幼苗出土至苗莖木質化前,病菌自幼嫩莖基部侵入,出現黑色縊縮,造成苗莖腐爛、幼苗倒伏死亡。在南方各產區(qū)苗木出土后如遇陰雨連綿天氣發(fā)病嚴重,可造成苗木成片死亡。 1.2子葉腐爛 幼苗出土后,子葉被病蟲侵入,出現濕腐狀病斑,使子葉腐爛、幼苗死亡。在濕度過大、苗木密集或揭草過遲的情況下感此病。苗木立枯是苗木莖部木質化后,病菌主要從根莖部以下根部侵染,引起根部腐爛,病苗枯死而不倒伏。 2、病原及發(fā)病特點 此病的病原為腐皮鐮刀菌、尖孢鐮刀菌、彎鐮刀菌等3種鐮刀菌,它們都是土壤習居菌,具有較強的腐生性,平時能在土壤及病株殘體上生長。6~8月份為該病害主要發(fā)生期,低溫多濕、高溫干燥均易發(fā)生此病,1年內形成2~3個發(fā)病高潮。當杜仲根系衰弱時,病菌侵入為害。病菌在田間靠病根相互接觸及地下害蟲等途徑傳播,苗圃地土壤粘重、干旱、缺肥、透氣性差、苗木生長弱以及管理粗放等都能誘發(fā)根腐病的發(fā)生。 3、防治措施 3.1選好圃地 選擇種植地是杜仲生長發(fā)育良好與否的關鍵,只有生長環(huán)境良好,杜仲才能正常地生長。①育苗地應選在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排水及灌溉方便的地方。南方及北方平原地區(qū),不宜選在澇洼、易積水的地方,地下水位宜在5m以上。②育苗地土壤宜選用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砂壤土。由于粘土通氣、透水性差,結構堅實,不利于杜仲發(fā)芽后子葉出土,故應避開土壤質地粘重的粘土及重粘土。沙土雖然有利于幼苗出土,但保肥、保水能力差,土壤綜合肥力低,不利于培育壯苗。土壤酸堿度以pH值6~8.5為宜。據報道,杜仲耐堿性能力強于耐酸性能力,故南方育苗時應避開結構不良的酸性土壤。③育苗地前茬不宜為蔬菜、西瓜、地瓜、花生及牡丹等病蟲害嚴重的植物;尤其是前茬為栽種牡丹的地塊,金龜子往往對杜仲苗木產生嚴重危害,一般育苗地前茬作物宜為玉米、小麥、谷子、大豆等。育苗地不宜重茬。重茬地育苗明顯降低種子發(fā)芽率,降低苗木樹高及地徑生長量,并大大提高苗木根腐病的發(fā)病率。 3.2土壤消毒與管理 冬季土壤封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同時加施1.5~2.3t/hm2硫酸亞鐵,將土壤充分消毒,對于酸性土壤撒石灰300kg/hm2,也可達到消毒目的。同時,疏松土壤,及時排水,也能有效預防和抵抗根腐病。 3.3選用無病種子 在種子的選用上,一定要保證選取無病且優(yōu)質的種子。優(yōu)質的種子種皮新鮮,有光澤,棕黃至棕褐色,種仁處突出明顯,種仁充實、飽滿,剝出胚乳為米黃色;而劣質種子表現為種子卷曲、薄,種仁不充實飽滿,種翅多折皺,種皮無光澤,褐色至黑色。在對種子進行催芽前,應先對種子進行消毒,具體的操作措施是采用1%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30min消毒。 3.4藥劑防治 幼苗在初發(fā)病期要及時噴藥,控制病害蔓延, 即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天氣晴朗,隔1周時間用藥液灌澆1次,連續(xù)防治2次。試驗證明,用50%甲基托布津400~800倍液,或用退菌特500倍液,或用25%多菌靈800倍液灌根,均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幼樹發(fā)病后也應及時噴藥防治,已經死亡的幼苗或幼樹要立即挖除燒掉,并在發(fā)病處充分殺菌消毒,以免病苗對其他幼苗或幼樹進行感染。 |
相關閱讀 |
如何防治小麥被蟲害 |
羅漢果白絹病的科學防治法 |
菠蘿蜜吹綿蚧的主要為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