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2016年我國實施玉米供給側改革以來,玉米種植面積連續兩年大幅下降,兩年累計調減面積已達到5000萬畝。而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玉米供需格局也在大大改善,據數據顯示,2017/2018季,國內玉米產量已經小于需求量。也正是供需格局的逐步改善,玉米價格也在2017年觸底回升,玉米價格的回升不僅帶來玉米種植效益的回升,也促進了農民種植積極性的回升。據3月份全國農業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會消息,今年全國籽粒玉米種植面積總體預計增加800萬畝左右,其中東北地區籽粒玉米種植面積預計增加1200萬畝左右,黃準海地區預計增加200萬畝左右,貴州省因政策調整籽粒玉米面積將出現大幅下降。不過實際數據也可能發生變化,第一玉米庫存還是挺高,國家政策導向是繼續縮減播種面積;第二玉米價格受臨儲拍賣影響下滑,大豆等補貼增加,農民將衡量效益而定。

但就華北地區來看,夏季玉米肥仍是一個重要的季節。受前期尿素低迷及經銷商備貨意向不強等因素拖累,玉米肥低端價格不斷涌現,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貨源,報價較低。而中旬開始,隨著尿素的反彈,市場不僅跌勢減緩,甚至局部低端的高氮肥還有試探上調的趨勢。下面就先看下尿素的情況。
從4月中旬開始,尿素經過大半月的低位盤整后,進入上升通道,雖每天漲幅不過10-20元/噸,但持續的上推,在短短一周多時間,每噸漲幅就已超漲百元。以山東小顆粒為例,上漲之前即4月上旬,小顆粒主流出廠在1820-1930元/噸,臨沂接貨價在1900元/噸;而4月20日小顆粒出廠價格在1920-1960元/噸,臨沂接貨價在1990-2000元/噸。此波尿素上漲主要原因是有部分企業裝置檢修,導致開工率下滑、供應量減少;與此同時,下游工廠生產高氮肥,工業需求增加。短線河南晉開、安徽紅四方、安徽六國尿素裝置還有檢修計劃,供應量將會降低。預計月底尿素將堅挺運行為主。
接著我們看看復合肥的備料情況。由于尿素波動頻率較高、波動無規律,且受訂單、資金等因素影響,企業按需采購相對明顯,一般采購頻率為一周一次,部分是3-4天一次。而隨著尿素的上漲,意味著備料成本將增加,尤其是前期收了款而又沒有鎖定原料的企業,利潤將受擠壓;另外是一些小企業,因前期成本低價格便宜,現在成本高了自然就會考慮跟漲部分。畢竟從成本核算來看,尿素上漲100元/噸,40含量常規高氮肥因此增加的成本在45-50元/噸。不過對于中大型企業來講,前期尿素核算成本相對偏高,且還有部分政策靈活補充,因此價格層面調整或會相對有限。
整體來看,受尿素上漲提振,華北地區高氮肥氣氛有所好轉,低端報盤有減少趨勢,預計跟著走貨也將會有所改善。重點關注后期尿素的裝置開工率及主要復合肥企業的政策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