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果樹膏藥病的為害癥狀、分布情況及防治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4-27 17:56:00 |
果樹膏藥病是果樹上防治極其困難的常見病害之一,樹齡15年生以上的果園,患膏藥病比例一般為15.67%~34.93%,高的達50%以上;病株率一般為13.27%~30.38%,高的達100%;病枝率一般為0.5%~17.7%,高的達40%以上;產量損失率一般為10.16%~25.37%,高的達40%以上。以下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果樹膏藥病的為害癥狀、分布情況及防治技術,供大家參考。 一、為害癥狀 典型癥狀是果樹主干或枝干分杈處下方和背陽面產生1層較厚的菌膜(病菌子實體,下同),寄生在果樹皮層或韌皮部,呈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像一塊膏藥緊緊貼附于樹干或枝干上。病斑直徑或長度一般為3.0~11.0厘米;寬度以主干或枝干周長為限,一般為3.0~4.3厘米。葉部受害常自葉柄或葉基開始,果實受害常自果蒂或果肩開始,漸擴展至葉面或果面大部分,癥狀與主干或枝干上相同。發病初期,被害處有一些不易察覺的菌絲,遇濕后菌絲逐漸增多縱橫交錯,不斷增厚形成一層菌膜,菌膜繼續發展,不同病原產生不同癥狀。 白(灰)色膏藥病的菌膜,表面光滑,初呈白色,后期視溫濕度不同而轉呈灰白色或保持白色,衰老時易龜裂脫落;褐色膏藥病的菌膜較白(灰)色的隆起,表面薄絹狀,初呈灰白色,后轉呈栗褐色,周緣有狹窄的白色帶,絲絨狀略翹起,衰老時易龜裂脫落;棕色膏藥病的菌膜,初期呈淺黃色或茶黃色,后期變為褐色或暗褐色,病斑表面有瘤狀突起或刺毛狀突起,周緣不整齊,有灰白色帶。 二、分布情況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在我國多見于長江以南各省,為害板栗、柑橘、桃、櫻桃、梨、山楂、杏、桑、核桃、桃、杏、李等果樹,也為害花椒、茶、杜仲、黃柏等樹種。通常2~3種膏藥病混合發生,大部分地區以白(灰)色膏藥病和褐色膏藥病混合發生為主。 三、防治技術 1.選擇優良抗病品種 據調查,樹齡15年柚類和橘橙類患柑橘膏藥病輕重差異較大,江永香柚、琯溪蜜柚、哈姆林、宮川病株率分別為23.77%~31.36%、15.61%~20.75%、11.09%、3.6%~7.3%;據報道,板栗品種中粘底板、大紅袍兩個品種抗性強,葉里藏品種抗性中等,六月紅、二水早、淺刺二水早、蜜蜂球、油栗5個品種感病。 2.適地適栽 據調查,果樹感染膏藥病在山洼、河灘地、陰坡、平地之間差異顯著,在平地、陽坡、山岡間差異不顯著。新建果園,宜選擇通風透光性好、凍害輕、地下水位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的平地、陽坡、山岡。推廣合理密植,江永香柚、寬皮柑橘類、甜橙類、板栗栽植株行距,平地分別為5米×5.5~7.0米、3.0~4.0米×4.5~5.5米、3.5~4.0米×4.5~5.5米、3.0~4.0米×5.0~6.0米,即畝栽19~24株、30~50株、30~43株、27~45株;山地分別為5米×5.5~6.0米、2.5~3.5米×3.5~5.0米、3.0~3.5米×4.0~5.0米、2.0~3.0米×4.0~6.0米,即畝栽22~24株、38~76株、38~56株、37~83株;若密植,則在以上基本株數上增加0.5~1.0倍。定植兩個月前進行整地,提倡挖深0.6~0.8米、寬0.5~0.6米的壕溝,或開長、寬、深均為0.8~1.0米的大穴,風化2~3個月后分層回填農家肥、綠肥、作物秸稈、雜草等粗有機肥,并根據土壤酸堿性拌入適量的鈣鎂磷、石灰或硫磺,最上層或定植穴內施腐熟枯餅肥或沼氣肥0.5~1.0千克、三元復合肥1.0~1.5千克,再蓋細土3~5厘米厚。選擇優質大苗栽種,注意理順根系,根系不能接觸肥料,栽后淋足定根水,提高果樹抗性。 3.肥水管理 秋梢停止生長后,在樹冠外圍滴水線處開始逐年向外擴展0.4~0.5厘米,深度在40厘米以上,根據天氣狀況風化10天以上,回填農家肥、綠肥、作物秸稈、雜草等粗有機肥,并每株拌入石灰或鈣鎂磷或三元復合肥0.5~1.0千克;提倡測土施肥或測葉營養施肥,在春梢萌發前、果實膨大期溝施腐熟有機肥和三元復合肥,結合病蟲防治或保果噴霧葉面肥(氨基酸、優聰素Ⅰ號、多聚硼、美鈣鎂等)加對口農藥的混合液,平衡樹體營養,防止缺硼等。此外,板栗等果樹樹皮含水量越高,感染該病的程度越低,據此,應在果樹出現旱情時適時抗旱,或進行水肥一體化施肥,以提高樹體抗逆性。 4.生態防治 據研究,該病病情與果園濕度和枝條枯死率存在正相關,與溫度的負相關不明顯,與樹齡呈正線性相關。根據這些特點,一是清除枯枝、病蟲枝,并集中燒毀,減少病蟲源。二是對密植果園及時間伐或間移,封行果園及時回縮修剪,蔭蔽樹冠及時開“天窗”,不需增加新枝梢的修剪枝宜從分枝基部剪(鋸)除,防止留下枝樁而簇生新梢,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性,降低小氣候濕度。三是推廣生草栽培,增加果園生物多樣性,利用自然天敵控制介殼蟲、蚜蟲、粉虱等蟲媒發生為害。四是樹盤覆蓋雜草或稻草,厚度15~20厘米,調控小氣候溫濕度,并留出距樹蔸10厘米范圍不覆蓋,防止星天牛等產卵為害。五是預防低溫危害。 5.藥劑防治 該病從4~12月均可發生,以5~6月和9~10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最多。由于菌膜較厚,一般藥物很難發揮作用,要發揮有效作用又會對樹體皮層產生藥害,因此,應掌握好防治適期和方法:一是在果樹萌芽前,采用90%增效柴油乳劑20~30倍液、3∶2∶10式松堿合劑8~10倍液涂刷病斑1次;二是在介殼蟲、蚜蟲、粉虱等各代若蟲盛發期,噴霧1.8%阿維菌素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1~2次,防治傳病蟲媒;三是在4~5月和9~10月的雨前或雨后,用泥漿、凡士林、50倍硫酸銅、10倍堿水、20%生石灰水、1∶1∶50波爾多漿、桐油、1%食鹽水、柴油、30~50倍機油乳劑(加少量洗衣粉)其中之一,涂刷菌膜1~2次;四是將食鹽、生石灰、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水按1∶4∶0.15∶100的比例(重量比)配成混合液,對著病部噴霧,約7天噴1次,連噴兩次。 |
![]() |
![]() |
相關閱讀 |
梨樹睡眠期做好管理很重要 |
怎樣有效防治石榴裂果 |
哈密瓜紅蜘蛛的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