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樹輪紋病怎么治,有哪些防治特效藥? |
來源:網絡 2018-5-3 15:22:00 |
輪紋病又稱梨輪紋褐腐病、粗皮病、瘤皮病等,是梨樹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梨樹種植區普遍發生,常常導致梨樹減產約25%,嚴重時能夠達到80%以上。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梨樹輪紋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參考。 1、發病癥狀 此病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也能為害葉片,以果實受害最重。 1.1 枝干發病癥狀 枝干發病后以皮孔為中心,形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暗褐色疣狀病斑,質地堅硬。初期病斑隆起呈瘤狀,后周緣逐漸下陷成為一個凹陷的圓圈,邊緣龜裂與健康組織之間形成一道環溝。第2年病斑中間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最后病組織翹起,許多病斑連在一起,表面十分粗糙,故有疣瘤皮病之稱。此疣狀物7月開始出現, 8~9月為盛期,病斑老化后其直徑為1~10 mm,高度1~5 mm。 1.2 果實發病癥狀 果實發病多在近成熟期,多以皮孔為中心,呈水漬狀向外擴展,初期淺褐色,后變成紅褐色病斑,有明顯的紅褐色至黑褐色同心輪紋。病部組織軟腐,中部皮層下產生黑褐色菌絲團,并產生散亂突起的小黑粒點,使病部呈灰黑色。在氣溫較高時,病斑擴展速度很快,幾天之內可使整個果實軟化腐爛,流出茶褐汁液,并散發出酸臭的氣味,病果逐漸干縮變成黑色的僵果。 1.3 葉片發病癥狀 葉片發病,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病斑,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后變為灰白色,并長出黑色小粒點。 2、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病部越冬,第2年梨樹發芽時繼續擴展侵害梨樹枝干。一般華北梨區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器在4月中下旬開始散發少量的分生孢子,5月至6月上旬較多,以后孢子數量逐漸減少。分生孢子器內的分生孢子在下雨時滋出,經雨水飛濺或流淌而傳播到其他部位,引起初次侵染。孢子傳播的范圍一般不超過10 m,但在刮大風時可傳播20 m遠。孢子發芽后從皮孔侵入,15~20 d后形成新病斑。 分生孢子器的產孢能力可維持10年左右,但產孢能力不同:在新病斑上當年很少形成分生孢子器,要在第2~3年才大量產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第4年產生分生孢子器的產孢能力又減弱,5~9年生的病枝干形成孢子極少,13年以上的病枝干不形成孢子。 落花后10 d左右的幼果即可受病菌侵染,病原侵入后在果皮附近組織內潛伏。果實未成熟,菌絲發育受到抑制,外表不表現癥狀。果實成熟或采收后癥狀陸續出現。果實染病以在32~36℃時腐爛最快,經5 d即全部腐爛。 北方梨樹枝干上的老病斑一般在4月上中旬開始擴展,以4月下旬至5月擴展速度較快,6月擴展速度較慢,7~8月基本停止擴展,9~10月又繼續擴展,11月以后停止擴展。4月下旬至5月,梨樹正值開花后的幼果期,樹體內營養大量消耗,抗病性降低,可能是病斑擴展快的主要原因。 品種間抗病力有明顯差異,主要與品種的皮孔主組織結構有關。氣候因素與發病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氣溫在20℃以上,相對濕度在75%以上或降雨量達10 mm時,或連續下雨3~4 d,孢子大量散布,病害傳播很快。肥料不足,樹勢弱,蟲害重,發病重。 3、防治方法 3.1 檢疫防治 新建果園時,應進行苗木檢驗,防止病害傳入。苗木出圃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檢驗,防止病害傳到新區。 3.2 栽培防治 秋末冬初清除病源。加強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疏花、疏果,幼樹修剪時忌用病樹枝干做支架;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一般每株結果樹施土雜肥200 kg,氮肥1.5~2 kg,磷鉀肥2.5 kg。疏果后用紙袋將果實套上,可基本防止輪紋病的為害。舊報紙袋或羊皮紙袋均可較長時期的保護果實不受侵染。田間發現病果后及時摘除并深埋。 3.3 藥劑防治 冬剪后在病組織上噴涂殺菌劑,并進行全園樹干涂白。套袋前先噴1次菌立滅2號或1∶2∶200倍波爾多液。病斑刮凈后,涂抹甲基托布津油膏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即50%甲基托布津WP 2份加豆油5份;或用多菌靈油膏,即50%多菌靈WP 2份加豆油3份。另外,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涂抹也有較好效果。發芽前噴1次0.3%~0.5%五氯酚鈉和3~5波美度石硫合劑混合液或單用石硫合劑,可殺死部分越冬病原,減少分生孢子的形成量。如果先刮老樹皮和病斑再噴藥則效果更好。 輪紋菌對果實的侵染期很長,生長期適時噴藥保護相當重要,目前以鋅銅波爾多液為主,噴藥的時間是從落花后10 d左右開始,到果實膨大結束為止。常用藥劑還有菌立滅2號800~1 000倍液、30%綠得保JG 300~500倍液、40%多菌靈懸劑1 000倍液加40%霜疫靈WP 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WP 1 500倍加40%霜疫靈WP 600倍液等。噴藥的時間是從落花后10 d左右開始,到果實膨大結束為止。因為梨輪紋病病原菌借風雨傳播,所以雨前雨后及時噴藥,能有效減少病原菌的侵染。在果實成熟前期宜選擇內吸性強的殺菌劑,如50%敵菌丹WP或90%乙磷鋁WP等,以便殺死果實皮下潛伏的病原菌。 實際噴藥時,應注意輪紋病菌主要從果實皮孔侵入,而果實表面的皮孔密度較高。因此,噴藥是否均勻,能否對果實提供全面而嚴密的保護,就成為防治成敗的關鍵之一。 梨果采收后應在溫度0~5℃的條件下貯藏,低溫可基本控制輪紋病的擴展。 |
![]() |
![]() |
相關閱讀 |
丹參菌核病的癥狀表現、發生時間及防治方法 |
花木介殼蟲的習性危害、防治困難的原因及具體措施 |
荸薺尖翅小卷葉蛾的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及其防控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