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毒生態農藥滅蠅胺你了解了多少 |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2018-5-10 10:47:00 |
滅蠅胺又名環丙氨嗪,是一種三嗪類化合物,對昆蟲生長起調節作用,屬新型高效、低毒、含氮雜環類殺蟲劑,對防治雙翅目昆蟲幼蟲和蛹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具有內吸傳導作用,是目前防治雙翅目昆蟲病蟲害效果較好的生態農藥…… 滅蠅胺(Cyromazine,結構見圖1)又名環丙氨嗪,化學名稱為N-環丙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種三嗪類化合物,對昆蟲生長起調節作用,屬新型高效、低毒、含氮雜環類殺蟲劑,對防治雙翅目昆蟲幼蟲和蛹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具有內吸傳導作用,可以干擾蛻皮和化蛹,使其在形態上發生畸變,導致成蟲羽化受到抑制或不全,從而達到控制雙翅目害蟲繁殖過量、減少害蟲數量的目的,是目前防治雙翅目昆蟲病蟲害效果較好的生態農藥。 滅蠅胺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Ciha-Gergy)公司開發,并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推出用于防治昆蟲的病蟲害農藥,由于它對雙翅目昆蟲的專有生長調節作用,在世界范圍得到了廣泛推廣,在美國,滅蠅胺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斑潛蠅、殺滅家禽飼料蠅卵、防治牲畜體表綠蠅、公共場所衛生滅蠅等。 目前滅蠅胺在我國共登記91個品種,主要劑型包括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和可溶粉劑,登記作物僅有菜豆、花卉、黃瓜和生姜4種,但相關研究表明滅蠅胺對多種作物蟲害效果顯著,建議加強引導,推行登記使用,促進用藥合理合法。 滅蠅胺防治茄子美洲斑潛蠅 + 柯艷明等人通過田間藥效試驗發現,8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對茄子美洲斑潛蠅有較好的防效,推薦用藥量為制劑量675ml~900ml/667m2,在美洲斑潛蠅1~2齡幼蟲發生高峰期施藥,施藥時間選擇上午6:00~9:00或傍晚時進行,常規方法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霧,每667m2對水約50L,實驗結果表明平均防效可達90%以上。 滅蠅胺防治豆桿黑潛蠅 + 菜用大豆又名毛豆、枝豆,是一類作為蔬菜食用的專用大豆品種,是漳州地區冷凍加工出口日本、美國和歐盟的主要蔬菜品種,豆桿黑潛蠅是菜用大豆的重要害蟲,近幾年來在生產上廣泛推廣應用滅蠅胺防治菜用大豆中的豆桿黑潛蠅。陳麗萍研究結果表明,用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防治豆桿黑潛蠅,菜用大豆中滅蠅胺的原始殘留量高低與噴藥劑量、施藥次數關系較大,噴藥的有效成分越大原始殘留量越高,噴藥次數越多原始殘留量也越高;消解動態方程符合一級動力學關系,施用滅蠅胺187.5g a.i./hm2和375g a.i./hm2,施用1次和間隔7天連續施用2次,在末次施藥后15天,最終殘留量均低于0.5mg/kg,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均符合GB2763—2014中規定的要求。 滅蠅胺防治食用菌眼蕈蚊 + 隨著食用菌產業的不斷發展,食用菌害蟲發生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多。雙翅目中又以眼蕈蚊科種類多、數量大,是食用菌上最主要的害蟲類群,稍不注意防治就會造成嚴重損失。鄒華嬌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了滅蠅胺對食用菌眼蕈蚊的防控效果,試驗結果表明,滅蠅胺1.5%顆粒劑0.075g a.i./500g拌料處理,殺蟲效果達78%~96%,滅蠅胺50%可濕性粉劑0.1g a.i./500g噴霧處理,殺蟲效果達73%~90%。滅蠅胺對食用菌眼蕈蚊有較好的控制效果,表現出良好的持效性,且使用拌料處理控制食用菌眼蕈蚊的效果優于常規的噴霧處理,可在生產上推廣使用。 滅蠅胺防治韭蛆 + 韭蛆是韭菜的生產大敵,嚴重影響韭菜的產量與質量。常規殺蟲劑對韭蛆防治效果不理想,有些地區菜農使用高毒有機磷殺蟲劑灌根防治韭蛆,造成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超標,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滅蠅胺作為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為防治韭蛆提供了新選擇。慕衛等人使用10%滅蠅胺水懸浮劑500ml/畝、750ml/畝、1000ml/畝和48%毒死蜱(樂斯本)乳油500ml/畝八天后達到最高防為84.7%、92.6%、94.3%和93.8%。滅蠅胺明顯干擾或抑制韭蛆蛻皮,使韭蛆不能正常化蠅和羽化,蛹死亡率提高,最高防效表現在幼蟲發育后期,后效應明顯,并大大減少成蟲產卵量,可應用于對韭蛆的防治。 加強對滅蠅胺殘留的檢測 + 隨著滅蠅胺在水果、蔬菜及預防蚊蠅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給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了一定的潛在危險,因此加強對滅蠅胺殘留的檢測具有現實意義。目前有關滅蠅胺殘留的檢測方法,國內報道的文獻主要有拉曼光譜法、液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劉新艷等人在對蔬菜中滅蠅胺殘留的強陽離子交換固相萃取柱凈化-液相色譜分析進行了研究,建立了簡單、快速測定蔬菜中滅蠅胺殘留量的方法。蔬菜樣品經乙酸胺——乙腈(1∶4,體積比)混合溶液提取,強陽離子交換固相萃取 (SCX-SPE)柱凈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在波長215nm處測定,所用色譜柱為Agilent NH2,流動相為乙腈-水溶液(97∶3,體積比),以1.0ml/min的流速等梯度洗脫。結果表明,在濃度為0.02~2mg/L范圍內,線性相關系數為0.9999。滅蠅胺的添加濃度在0.05~ 0.4mg/kg范圍內,平均回收率為83.4%~104%,相對標準偏差為1.7%~8.4%,均在農藥殘留測定所允許的范圍內。該方法的最低檢出限(LOD)為0.02mg/kg,最低檢測濃度(LOQ)為0.05mg/kg。 周洪偉等人建立超高速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法檢測食品中滅蠅胺殘留量的方法。樣品勻漿后經乙腈水提取酸化后經C18固相萃取柱凈化,應用超高速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四極桿質譜儀多離子反應監測(MRM)定量法檢測。經方法學確認,該方法對滅蠅胺的檢出限為1.0μg/kg,定量限為1.0μg/kg。在5.0~200.0的線性范圍內,相關系數r>0.9999,回收率78.2%~95.6%。方法靈敏度高、定量準確、測定濃度范圍廣,是食品中滅蠅胺含量檢測的理想方法。 近年來,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技術(MISPE)技術由于可有效地分離雜質和目標組分,對目標分子有特異性的選擇吸附,因此在分離科學領域引起了更多的關注。齊娜等人以滅蠅胺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為功能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為交聯劑,甲苯和異辛烷為二元致孔劑,采用低溫光引發、本體聚合法制備了滅蠅胺的分子印跡聚合物。 通過平衡吸附實驗、掃描電鏡、紅外光譜以及壓汞儀等多種手段對制備的印跡和非印跡聚合物進行了測定與表征,結果表明所制備的印跡聚合物對模板分子具有明顯的特異性吸附作用。用該聚合物制備的滅蠅胺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柱處理樣品,結合高效液相色譜法可快速有效地檢測黃瓜樣品中的滅蠅胺,線性范圍為0.1~10mg/L(r=0.9991),檢出限(S/N= 3)為0.05mg/L。該方法快速簡便,效果優于商品化的固相萃取柱。 滅蠅胺作為高效、低毒生態農藥,已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但須加強該藥的合理使用。目前我國滅蠅胺最高殘留限量標準體系并不健全,例如滅蠅胺在食用菌中農藥最高殘留限量就缺乏相應標準,為種植安全埋下隱患,造成了大量滅蠅胺農藥殘留,難以保障食用菌的質量安全;此外農戶應注意滅蠅胺的合理施用,須按照有關農藥使用標準規范進行,若是擅自提高濃度與使用次數,則會增加殘留風險。使用時要按照農藥標簽或說明書上推薦用藥量,不能任意增減,以防造成作物藥害或影響防治效果。 在使用農藥時必須強調合理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農藥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提高農藥使用壽命。綜上所述,完善相關行業標準,規范使用農藥,防止農藥殘留超標,是提高農產品產品質量,增加農戶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 |
相關閱讀 |
草地貪夜蛾入侵,農戶要加強防控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
規范互聯網農藥經營!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等發起聯合倡議 |
黃綠綠僵菌分生孢子懸乳劑與低劑量阿維菌素聯合防治Q型煙粉虱效果好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