蕹菜灰霉病的發病癥狀、規律、條件及防治措施 |
來源:網絡 2018-5-21 15:39:00 |
蕹菜口感脆嫩,品質優良,是一種深受廣大市民喜愛的蔬菜。因此,吸引了眾多農戶種植。然而,蕹菜灰霉病的出現,極易造成幼苗死亡,從而導致種苗損失和上市時間推遲,嚴重影響農民經濟效益。以下內容為大家總結了蕹菜灰霉病的發病癥狀、規律、條件及防治措施,供農戶們參考。 1、發病癥狀 蕹菜苗期發病,幼苗呈水浸狀腐爛,上有灰色霉層;定植后發病,多從葉尖形成“V”字形病斑,后向葉內擴展成大型病斑,初呈水漬狀,后呈灰褐色斑,上生灰色霉層,最后病株莖基部腐爛壞死,引起地上部分莖葉枯萎死亡。 2、發病病原 蕹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數根叢生,直立或稍彎曲,(100~300)μm×(11~14)μm,淡褐色,具隔膜,頂端呈1~2次分枝,分枝的末端膨大,呈棒頭狀,上密生小梗,聚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圓形、橢圓形、無色至淡灰褐色,單胞,(9~16)μm×(6~10)μm。 3、發病規律 灰霉病屬氣傳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菌絲體、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可以在病殘體上存活4~5個月。越冬的分生孢子、菌絲、菌核成為次年初侵染源,從寄主傷口或衰老器官侵入。 近年來,北碚區蕹菜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受種植習慣影響連作現象嚴重,致使棚室內灰霉病菌基數逐年增多,灰霉病菌的分生孢子體積小、數量大、質量輕,可隨氣流、雨水、灌溉水及農事操作傳播蔓延,條件適宜時勢必引起灰霉病暴發。 4、發病條件 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在溫度8~32℃均可萌發,在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溫度20~25℃條件下發病嚴重。持續低溫高濕、日照不足的天氣利于灰霉病的發生和流行。 5、防治措施 生產中對蕹菜灰霉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可通過加強溫濕、光照、水肥、病源等方面的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病害。化學防治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藥劑。 5.1 土壤處理 土壤翻松后,用質量濃度40%的甲醛稀釋100倍液均勻地噴灑在土壤上,然后將土壤重新深翻使藥土混合均勻,用廢舊薄膜全部覆蓋后密閉棚室45 d,之后揭去薄膜并再次松動土壤,打開通風口通風,15 d后即可進行栽植。 5.2 培育壯苗 購買的幼苗,應先剔除病弱株,選擇健壯無病苗栽植。為避免幼苗攜帶的病菌孢子從傷口侵染,定植后噴灑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為減少病害發生,提高幼苗成活率,生產中一般推廣自育幼苗進行栽植。具體方法如下:2月中旬將上年窖藏或者購買的種藤置溫床中催芽,催芽前首先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灑消毒,2月下旬將已出芽的種藤整齊地橫向平放在大棚內的廂面上,用稀泥固定種藤,再在上面覆蓋1 cm厚的細渣肥。定植時選用4~6節、長13~17 cm的壯苗,剔除病苗弱苗。 5.3 合理密植 栽植過密易造成植株徒長、菜莖纖細,影響產量且抗病力低;栽植過稀則不利于增產。適宜的株行距為20 cm×20 cm(667 m2定植1.6萬株)。 5.4 加強田間管理 生產中要密切注意棚室內溫濕度的變化,注意通風排濕。增施腐熟有機肥,合理增施磷鉀肥,防止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時清潔田園,將病殘植株集中深埋或燒毀,防止病菌再次侵染。 5.5 化學防治 植株發病初期可選噴下列藥劑防治病害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嘧霉胺懸浮劑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用藥間隔期限7~10 d,共2~3次,要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或復配制劑,以免病菌產生耐藥性。 |
相關閱讀 |
毛豆種植時間和方法 |
水稻僵苗的防治方法 |
防止甘薯徒長的方法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